吳玲玲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自出現以來,一直是困擾財務會計的難題。由于其自身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特點使得它不符合傳統(tǒng)會計理論的確認條件,怎如何對其進行會計處理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更是把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推到了風口浪尖。本文將從如何擴大對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以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
關鍵詞:風險衍生金融工具確認披露
0 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自身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可以為企業(yè)帶來巨額價值的同時也伴隨巨大的風險,巴林銀行倒閉、中航油事件,再到雷曼兄弟的破產都是其風險的具體體現。然而這些企業(yè)大規(guī)模爆發(fā)財務危機之前的財務報表未反映出存在的風險,反而顯示出形勢一片大好。披露不充分雖然不是造成金融危機的主要因素,但它確實對危機爆發(fā)的廣度和深度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陸德明,1999)。從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的事件可以看到僅僅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確認計量是不夠的,從近來美國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顯然未真實反映其價值和風險,基于此本文主要從為何要對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進行披露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披露,以充分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和風險。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情況
IAS32《金融工具:披露與列報》將衍生金融工具定義為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①其價格隨特定利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或利率指數、信用等級、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②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僅要求較少的凈投資。③在未來日期結算。根據IASB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可以得到衍生金融工具的三個特征:衍生性,杠桿性和未來性。也正是這些特定使其區(qū)別于其他資產或負債,也正是這些特征決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風險性和要求與其它資產負債作不同的會計處理(陳小悅,2002)。對于會計處理和監(jiān)管來說,衍生金融工具最重要的是他的經濟實質,衍生金融工具所承載的風險和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它的用途:投機、套期還是套利?;诖?本文采用IASC和FASB所采用的將衍生金融工具分為用于避險的衍生金融工具和用于非避險的衍生金融工具。用于避險還是非避險使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的關鍵(孫菊生,1998)。
2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披露
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非常的巨大,從而使得操作不慎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但是一次操作輸掉諾大的一個企業(yè)這種概率是多么渺小也是可想而知的。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是不夠全面應該為這些災難負一部分的責任,因為會計信息沒有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價值欺騙了遠離企業(yè)的投資者們。企業(yè)作為一個整體,衍生工具的風險也應該放在企業(yè)正面進行評估。因此,下面將從衍生金融工具自身面臨的風險、對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的管理兩個方面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承載的風險。
2.1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數量層面的信息披露
2.1.1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又稱價格風險,是指因標的資產等因素的價格變動而導致的衍生金融工具價格變動的不確定性。企業(yè)應當提供內部風險測算方法所估算的市場風險定量信息,以及有關市場風險管理表現的信息。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應提供有關模型的定性信息,以幫助投資者和市場理解定量信息的價值和含義。由于企業(yè)定期報表只能提供一個時點的風險信息而風險不僅存在于報告的那一瞬間,金融衍生工具的價格瞬息萬變再加上杠桿效應,任何一個時刻企業(yè)都可能面臨巨大的風險,因此企業(yè)應當就整個報告期的風險情況提供一系列數據,從而使得市場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有一個動態(tài)的了解。
2.1.2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對手違約而給企業(yè)造成的損失。一般情況下,信用風險只存在于場外交易中(由于場內交易雙方受到交易所的各種措施的保護如保證金制度,在幾乎不存在信用風險。)。交易對手違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經濟狀況的惡化失去履行合約的能力和標的物的市場價格發(fā)生巨大變化而引起履行合約將使得交易對手遭受巨大損失。因此,企業(yè)在存在場外交易時應當提供內部測算的包括對手財務狀況和標的物價格變動信息的信用風險分析結構。
2.1.3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市場缺乏交易對手,交易者不能按最近市價出售其未結算的臺約而可能造成的損失。與場內衍生金融工具相比,場外衍生工具更具有流動性風險,因為這些金融工具是為客戶特別設計的,難以在市場上轉讓。而場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額、到期日、支付條件等合約內容都已標準化.從而提高了其流動性。由此,企業(yè)在從市場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時,需要披露可能產生的流動性風險的大小及其衡量方法。從雷曼兄弟破產的原因來看,其中之一便是雷曼兄弟持有大量的場外交易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缺乏流動性企業(y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及時進行處理以致釀成巨大的悲劇。
2.2 衍生金融工具風險質量層面的信息披露 定量信息披露只能就公司的衍生工具交易活動提供時點信息,定性信息的披露可以提供給管理層一個詳盡闡釋公司衍生工具交易活動及其相關問題的機會,也有助于公司客戶、投資者及市場對財務報表的抽象數據作必要的深入理解。
2.2.1 衍生金融工具的用途 由于用于避險和非避險的衍生金融工具在產生收益的形式和操作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同一工具在用于不同目的時對企業(yè)的價值創(chuàng)造的貢獻和承受的風險是不一樣。由于避險與非避險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差異,FASB在對衍生金融工具所產生的損失和收益的處理上都將作為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單獨性規(guī)范。因此,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披露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應首先分清持有這些合約的目的是什么,即是避險性質的還是非避險性質的。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風險及其監(jiān)管 2006年的中航油悲劇都直接產生于個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基本上是陳久霖一個人的“天下”。陳久霖堅決不用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原擬任財務經理派到后,被陳久霖以外語不好為由,調任旅游公司經理;第二任財務經理則被安排為公司總裁助理。集團公司派來的黨委書記在新加坡兩年多,一直不知道陳久霖從事場外期貨投機交易。衍生工具的操作風險是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資產的主要風險,它不僅取決于直接操作人員是否具備相關的專業(yè)技能,也取決于高質量的監(jiān)管和授權審批制度。
2.2.3 對風險的衡量和控制信息 通過內部控制報告,用戶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企業(yè)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控制是否有效。Hermanson (2000)的調查研究表明,對外披露內部控制信息不僅改進了內部控制,還提供了額外的與投資者決策有用的信息。但是目前各國都不要求在會計報表中提供詳細的風險衡量和控制信息,僅要求提供企業(yè)管理當局根據一定標準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zhí)行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的報告,鑒于衍生金融工具相對于傳統(tǒng)經營的巨大風險和造成的慘劇以及風險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對于衡量和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應進行詳細披露以滿足投資者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實際情況的評估。
參考文獻:
[1]葛家澍.《關于財務會計幾個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論商譽與衍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2000年第1期.
[2]陸德明,王鵬譯.《會計披露與金融危機》.《會計研究》.1999年第8期.
[3]《衍生工具信用風險控制.歷史演進與發(fā)展新趨勢》葉永剛,肖文,李黎.《金融研究》2000年第6期.
[4]IASC,IAS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5]FASB.SFAS133 "Accounting for Derivative Instruments and Hedging Activities。"
[6]Does Recognition versus Disclosure Matter? Evidence from Value-Relevance of Bands' Recognized and Disclosed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Ma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