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立
人民檢察院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承擔著公訴職能,負責在法庭上指控和證實犯罪,其履行職責的公正性是不容忽視的。如何從公訴程序上保障公訴人正確履行職責。我國刑事訴訟法在有關程序上缺乏相應的規(guī)定,尤其是在刑事訴訟的公訴程序中缺乏更換公訴人的規(guī)定。致使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出庭公訴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筆者認為,有必要在刑事訴訟的公訴程序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
一、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的現實意義
人民檢察院作為代表國家控訴犯罪的公訴機關,與審判機關共同完成法庭審理活動,在法庭審理程序相對明確相比較。公訴機關的出庭公訴程序就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特別是在公訴程序中缺乏更換公訴人的規(guī)定與審判機關的另行組成合議庭制度極不適應,致使公訴機關在出庭公訴過程中,公訴人出庭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有人認為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公訴機關就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就象出庭支持公訴的公訴人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名額一樣。其實,這是法律規(guī)定的缺失,程序規(guī)定的缺失,使公訴缺乏嚴肅性,不利于公訴機關依法出庭支持公訴,給人以重審判輕公訴的印象。
審判機關的另行組成合議庭制度,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的刑事訴訟程序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與審判機關的庭審程序相銜接、相對應。有利于吸納不同意見,保障實體公正:有利于強化公訴機關的內部監(jiān)督,保障程序公正;更換公訴人制度符合刑事訴訟程序的立法精神,是強化程序公正和訴訟監(jiān)督的有效手段。
二、設立更換公訴人制度的參考依據
為保障審判結果的公正性,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另行組成合議庭制度?!缎淌略V訟法》第192條規(guī)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fā)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刑事訴訟法》第206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上述規(guī)定,目的就是為了從程序上保障審判的公正,集中大家的智慧,避免同一審判員或同一合議庭因先入為主形成思維定勢,從而影響案件的重審結果。這是刑事訴訟法對人民法院法庭組成人員的特別要求。
為保障批捕決定和不起訴決定的公正性,最高人民檢察院規(guī)定了另行指派檢察人員復議制度。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第105條規(guī)定:對公安機關要求復議的不批準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另行指派審查逮捕部門辦案人員復議?!缎淌略V訟規(guī)則》第297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決定有錯誤。要求復議的。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部門應當另行指定檢察人員進行審查。在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批捕案件和不訴案件的復議作出相應規(guī)定。使各級檢察機關的復議程序更加規(guī)范、公正。體現了法治精神,是保證案件公正處理的有效手段。
筆者認為。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中對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另行指定檢察人員復議不捕、不訴案件的規(guī)定??梢宰鳛闄z察機關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的參考依據。
三、檢察機關應該在重審和再審程序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
(一)對發(fā)回重審的案件檢察機關應另行指定公訴人
《刑事訴訟法》第192條規(guī)定,原審人民法院對于發(fā)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刑事訴訟法對于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重審法庭情況沒有規(guī)定。實踐中,檢察機關對發(fā)回重審案件就仍由原審公訴人出席重審法庭。同樣的案件事實、同樣的證據、同一公訴人、同樣的公訴觀點面對另行組成的合議庭,會出現怎樣的判決結果姑且不論。但同一公訴人的公訴意見和觀點一般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同一公訴人不可能再次閱卷、再次審查證據,即使再次閱卷審查,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這樣就使同一公訴人出席重審法庭成為一種形式,不能起到應有的控訴作用。因為上級法院發(fā)回重審的案件。案件的事實和證據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重審活動是由審判機關和公訴機關共同完成的,在重審活動中,審判機關需要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公訴機關作為控訴方。發(fā)回重審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上級審判機關對公訴機關指控犯罪的否定,所以公訴機關對發(fā)回重審案件應認真對待,有必要更換公訴人從實體上對案件重新審查,避免原公訴人先入為主,形成思維定勢。影響重審案件的質量。
實踐中。由于法律缺乏相應的規(guī)定,凡發(fā)回重審案件。均是由原公訴人出席重審法庭,甚至出現一名公訴人連續(xù)出席重審法庭的現象。有人認為,原審公訴人熟悉案情,出席重審法庭有利于把握案情,有利于指控犯罪,保證重審案件質量。筆者認為,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前提,程序規(guī)定的缺失或暇疵,難以保證實體公正。
(二)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的案件,檢察機關應另行指定公訴人
《刑事訴訟法》第206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3條、204條、205條的規(guī)定。再審案件一般是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案件,相對發(fā)回重審案件而言,刑事訴訟法對再審案件的程序啟動、審判活動規(guī)定了更為嚴格的程序。但對于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席再審法庭情況沒有規(guī)定。實踐中,檢察機關對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仍由原審公訴人出席再審法庭。實踐中也曾出現,同一名公訴人既出席一審法庭,又出席重審法庭,后又出席再審法庭。而審判機關則嚴格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訴機關和審判機關分別承擔著國家的控訴和審判職能。這種公訴機關與審判機關庭審組成人員的不變與更換,顯示出法律規(guī)定的偏駁。
對原審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的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被認定為確有錯誤的情況下,再由同一公訴人出席再審法庭顯然是不合適宜的,很有必要另行指定公訴人對案件進行重新審查,這樣對檢察機關內部來講,既強化了內部監(jiān)督,又有利于糾正錯誤;從程序上來講,有利于實現再審的目的和價值。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的案件既然被確認為確有錯誤的案件,刑事訴訟法又規(guī)定了更為嚴格的啟動程序,檢察機關就應該另行指定公訴人對案件進行重新審查并出席再審法庭。即便是對于檢察機關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同樣需要通過另行指定公訴人去完成抗訴任務。因為原審公訴人在審查原審判決時未提出抗訴,而后檢察機關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又提出抗訴,從另一角度講,原審公訴人有失職之嫌(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檢察機關通過另行指定公訴人出席再審法庭。有利于履行抗訴職責。保證抗訴案件的再審效果。
筆者認為。在發(fā)回重審案件和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案件的審理活動中,檢察機關公訴人的一成不變與審判機關另行組成合議庭的規(guī)定不相適應,與《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規(guī)則》有關規(guī)定的精神相違背。所以,有必要在刑事訴訟中確立更換公訴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