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玉]
優(yōu)點:“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養(yǎng)成研究課題”在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時代潮流下,以新課標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為理論依據(jù),提出“自由作文”“探究作文”“體驗作文”“活動作文”“限制作文”等八種不同的作文教學新模式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分類詳細、針對性強,切實具有可操作性。
課題對于作文教學新模式的研究,注重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挖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體驗能力,同時也關注師生的雙向互動,更難能可貴的是沒有忽視對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課題提出的興趣激勵法也不失為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的有效方法。
這八種作文教學新模式,體現(xiàn)了一群勤于思考、勇于實踐、關愛學生、熱愛本職工作的人民教師閃光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展現(xiàn)了他們先進的寫作教學思想和豐富的寫作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多類別文體寫作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和交流能力。
不足:1個別話語表述還不清晰、不簡潔。
2觀點還需要提煉,太過累贅,關于作文類型定義的界定比較模糊。
3限制作文中,懲罰重抄文章等練字行為不是太好,不建議使用。有體罰嫌疑,可取性不大。
[簡介]
董小玉,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傳播學碩士點帶頭人,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教育部高等學校第二屆新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通訊評審專家。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
[張月東]
曾佐希老師主持的“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養(yǎng)成研究課題”,站在實施新課標的前沿,開辟了作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天地,構建起了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訓練新模式。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實踐意義。
[簡介]
張月東中國教育學會(個人)會員廣東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研究專家《作文指導報》(廣東版)主編。
[陳學忠]
“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養(yǎng)成研究”是新課標背景下作文教學新模式研究的重點實驗課題,是茂名市“十一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
該課題實踐《語文課程新標準》的基本理念,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借助課題研究,起到了實施新課標的先鋒示范作用。課題根據(jù)當前廣東省中學作文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適合不同層次學生(農(nóng)村和城市、普通和重點學校)的增強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水平的解決方案,摸索出了實用高效的作文教學新方法和新模式。
課題實施以來,通過科學有序的作文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達到了提高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目的。同時,借課題研究提高了教師自身水平,促進了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