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霞
回顧過去的作文教學,發(fā)現(xiàn)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的作文訓練常常沒有計劃,缺乏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訓練目標不夠明確集中,寫作自由度比較大,但教學零散,不成系統(tǒng)。雖說提高寫作水平要靠閱讀積累和動筆運用,但具體操作似乎很難。進入高三,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文依然“天不拘兮地不羈”,連起碼的格式都沒有,議論膚淺,說理幼稚。
經(jīng)過了兩年高三的教學,我一直在探索較為實用的作文教學法,認為應該對學生的作文訓練進行具體的規(guī)范。我們可以針對作文中非常重要的材料表述展開有序的目標具體化訓練,近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探索。
1.以語言為具體目標的材料表述訓練
為了讓學生有意識地在作文里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文采,我要求學生當堂扣住某一個話題,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辭寫一段百字左右的開頭。
比如意境描寫,可以給學生一幅意境優(yōu)美的山水畫,讓他們運用一定的修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緒,寫一段描寫抒情的文字。這樣可以明確要求學生使用幾種修辭手法,使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完成片段訓練。還可以給他們一個歷史人物的小故事或幾句詩,讓他們運用描寫和記敘的表達方式把材料情景化,就像課文《道士塔》中余秋雨先生的“枯骨生肉”筆法,對沒有親見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合理地還原展現(xiàn)了出來,于是文字就必然地生動了。
再比如運用意象表述材料的方法也可以通過片段訓練完成。關于李清照的意象有青梅、梧桐、黃花等等,學生能表述成 “那只曾經(jīng)羞澀的青梅早已褪去了往日的鮮活,變成一朵黃花,在細雨中,在梧桐下忍耐凄苦的孤獨。” “一枝憔悴的孤菊,獨自在風雨中飄搖,在逆境中爭渡,在無情的殘酷背景中掙扎不息?!边@樣的材料表述訓練能使某個具體的寫作技巧得到強化訓練。
2.以立意為具體目標的材料表述訓練
審題立意一直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似乎每次作文指導都要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盡管如此,學生的作文還是可以寫得離題萬里,不知所云。完成一篇大作文的指導、批改、講評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每次出現(xiàn)的問題也很多,我就通過片段寫作來集中訓練立意的問題,針對一個點來強化訓練,可以給材料讓學生自選角度來評論,也可以規(guī)定材料規(guī)定立意,讓學生定向敘述和評論材料。因為如果沒有規(guī)定素材,學生寫起來就比較雜,也很難進行比較,如果能規(guī)定寫作素材,那么表達的優(yōu)劣一目了然。
比如給定一個材料,要求學生多角度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隱藏的含義,確立多個立意,然后要求學生扣住一個立意,簡潔地表述材料。再比如我可以提供一個歷史故事,讓他們對此發(fā)表評論并扣住某個話題來表述150字左右。再比如讓一個材料為幾個不同的話題服務的片段訓練。有的材料具有表意的多向性,如果利用不好,常常會讓論據(jù)和論點不相吻合,甚至背離脫節(jié),使觀點和材料相差甚遠。所以這樣的訓練也很有必要。比如給定蘇軾的材料,讓學生用這個材料為“面對挫折”“生命的色彩”“追求”“位置”等不同的話題服務,該如何表述材料。這樣的片段訓練能讓學生掌握一材多用的寫作技巧。
3.以布局為具體目標的材料表述訓練
文章的思路千變?nèi)f化,結構布局顯得很重要。話題的不同、素材的多少都決定著作文的結構和布局。有線性結構,有板塊結構,有總分結構,有轉承結構等。學生寫作時常常沒有寫提綱的習慣,寫的時候也沒有完整的思路,文章就很散亂。所以我經(jīng)常在要求寫整篇作文之前先提供一兩篇某種結構模式的范文,仔細研讀,分析這種寫法的思路和特點,適合怎樣使用材料,然后讓他們自己選用素材,模仿這種結構模式來寫。但通過寫片段來分點掌握布局的技巧也是可以嘗試的。
比如給定一個材料和話題,讓學生把它作為開頭的引入材料、結尾的總結材料和中間的主要材料分別緊扣話題表述。我也可以提供一篇去掉了結尾的作文,讓他們按照開頭的表達方式,寫一段能呼應開頭的結尾。這樣可以訓練他們對作文不同部位的表達技巧。還可以讓學生練習多個材料為同一話題服務時的不同組合法,根據(jù)材料間的不同關系來安排結構,比如正反對比式布局法和并列排比式布局法。
我覺得這種分塊訓練掌握好的話能讓學生在整篇作文時也能運用自如,錯落有致。這種對作文材料表述的目標具體化訓練有幾個好處。
3.1由于每次作文都有一個具體的訓練點,就不會覺得很單調(diào),內(nèi)容多變,能提高學生作文訓練的興趣。
3.2由于訓練目標比較明確具體,在批改和指導的時候針對性就比較強,每次的訓練目標小,容易操作,以便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寫作,訓練效果比較明顯。
3.3由于只要求寫一個片段,字數(shù)在100到300之間,可以要求學生當堂構思當堂寫作當堂讀評,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限時作文的環(huán)境,訓練他們快速構思作文的能力和應試的能力。
雖然這種訓練法也存在許多有待改善之處,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只要多探索多實踐,就一定能構建更合理的訓練體系,讓學生得法地練,科學地練,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收稿日期:20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