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
語文新課標準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傳統(tǒng)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這對于教師教學主動性,課堂組織控制力,課程呈現(xiàn)力等都有很高要求。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所有課堂教學活動都遵循著這樣一個邏輯順序:這種序列式教學進程對于任何年級任何學科課堂教學都是通用的,只是其中某些具體步驟在實施方式上會因為不同年級或學科有所變化。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依據(jù)這一進程進行優(yōu)化,從而達到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明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迅速適應課堂教學
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即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將會習得怎樣的語文知識或技能。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迅速適應課堂教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教學開始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定勢(準備態(tài)度)將有助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也就是說,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這樣的心理定勢:“我已經做好了上語文課的準備;我希望了解這堂語文課將要學習什么;我對老師即將教授的語文知識或技能表示期待。”
二、評估學生對已有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提供先行組織者
教師在教授新課前,需要評估學生對相關前提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據(jù)反饋情況來進行相應復習。如果今天課程是昨天課程的延續(xù),適當回憶或提一些簡短問題很有必要。此外,提供先行組織者對學生掌握新知識或技能很有幫助。先行組織者是一種能夠把新信息與學生已有信息聯(lián)系起來的引導性信息,它可以使學生關注即將學習的新內容,幫助回憶與新內容相關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合到新內容中去,為新內容掌握提供基本框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先行組織者激活相關知識或技能能夠促進學生對新內容的理解和保持。
三、呈現(xiàn)教學內容,測查學習效果
(一)教學結構合理清晰,內容重點突出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結構清楚、組織良好的體系。用直接簡潔符合邏輯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有效學習心理圖式,以提高課程理解水平。除清晰地呈現(xiàn)課程結構外,教師還要明確教學重點。例如使用“要指出的是”“尤其注意”“請大家記住”等字眼提醒學生。如有必要,還需不斷重復并強調指出它是重要的。
(二)信息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覆蓋面廣、速度快
認知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較之于聽覺,視覺加工信息速度快,也容易保留在長時記憶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圖示、幻燈、多媒體等多種視聽設備呈現(xiàn)教學信息,遠比單純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更加有效。另外,語文課程內容覆蓋面越廣,學生收獲也越大,但要處理好與教學速度之間的關系。在不影響學生理解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提高教學速度,以保證教學效率。
(三)檢查理解水平,適時調整教學
進行學習測查,關注教學效果,其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新知識或技能的理解程度,并以此為依據(jù),相應地調整教學。課堂提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學習測查。通過啟發(fā)式提問法,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反映出他們對課程的理解水平。研究者建議:教師在給出答案或提問下個問題之前,等待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長度約3至5秒為最佳,繼續(xù)追問同樣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等待時間超過6秒,就會對學生成績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四、知識或技能的遷移運用與評價
(一)有效運用課堂時間,提供獨立練習
在進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教學時,獨立練習至關重要,是鞏固新學知識或技能的關鍵步驟。用認知心理學觀點來看,練習其實是一種促進信息從短時記憶轉化到長時記憶的復述方式。提供獨立練習時,應避免打擾學生,練習任務要清楚簡短、意義明確。教師需同步監(jiān)控練習過程給與必要幫助,練習后及時加以反饋,匯總記錄成績。期間應注意把握獨立練習時間,以免影響教學進度。
(二)分散練習并復習
大部分課程都有家庭作業(yè),語文更是如此。家庭作業(yè)就是在某種情境下(家庭)的某一時刻(課后)去練習在另種情境下(學校)的另一時刻(課上)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它為習得知識或技能的保持和完善提供了機會,通常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不定期進行檢查與評定,其效果更好。為避免遺忘,每隔一段時間需對重要信息多次復習以保持先前習得的知識或技能。
(三)教學評估與反饋
每節(jié)課結束時,考察學生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并進行有效教學評估,及時地向學生提供反饋必不可少。單元教學結束后,需要集中地評估測驗。通過標準化測驗與實際表現(xiàn)相結合的方式評估學生比較全面合理。實施教學評估與反饋既是對課堂教學效果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更是一種對教師自身教學素質的檢測。
五、總結
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完整教學活動三大要素構成的優(yōu)化配置,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細致、教學評價合理,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教師應該努力自覺地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借鑒名師課堂有效教學成功經驗,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推進當前語文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甦.認知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曹明海.語文教育學[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2.
[4]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周毅 蕪湖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