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劍輝
根據(jù)1999年WHO/ISH高血壓防治指南,年齡>60歲,血壓持續(xù)或>3次非同日坐位收縮壓(sBP)≥1140mm Hg和(或)舒張壓(DBP)≥190mmHg可定義為老年性高血壓。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需服用≥2種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1~12月住院及門診老年高血壓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1~80歲,平均69歲;確診高血壓病時間1~20年。1級、2級、3級高血壓患者分別為22例、27例、11例:合并冠心病22例,腦血管病9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癥19例。
排除標準除外對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物過敏患者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治療方法所入選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壓藥3天,并于第3天觀察記錄偶測血壓、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第4天開始治療,給予拉西地平4mg,1次/日;福辛普利10 mg。1次/日。如治療1周后血壓未下降至正常,則將劑量增至拉西地平6mg,1次/日和(或)福辛普利20 mg,1次/日,直至療程(6周)結束。6周后復查偶測血壓、24小時動態(tài)血壓。
療效判定標準以治療前后的自身血壓對比,按照國家衛(wèi)生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標準評定。①顯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110 m Hg且降至正常范圍(≤90mm Hg)或舒張壓下降20 mm Hg。②有效:治療后舒張壓下降<10 mm Hg但未降至≤90 mm Hg,或舒張壓下降10~19mm Hg或收縮壓下降≥130mm Hg。③無效:治療后血壓下降未達到上述標準。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治療前后偶測血壓變化見表1。
療效評價60例患者經拉西地平聯(lián)合福辛普利治療6周以后,顯效46例(76.7%),有效11例(18.3%),無效3例(5%),總有效率為95%。
不良反應有干咳者2例,下肢浮腫者4例,頭痛者4例,但均能耐受,不影響治療。
討論
由于老年人心排血量減少,周圍血管阻力增大,血容量、腎血流量及血漿腎素均較年輕人低,同時腎小球濾過率低,稀釋與保鈉功能低,加之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胰島素抵抗發(fā)生,致使血壓升高,故而老年人易患高血壓病。表現(xiàn)在臨床上有以下特點,如老年高血壓多以收縮期高血壓為主;脈壓差多相對增寬;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著比青年高血壓患者更多的胰島素抵抗,常伴有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靶器官損傷較年輕人更易發(fā)生;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大,易受內外環(huán)境影響,24小時血壓波動幅度大,同時易受體位因素影響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綜合以上特點,老年人用藥應遵循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緩慢降低血壓,以避免低血壓,腦及組織灌注不足,提倡聯(lián)合用藥,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情況差異大。體力和健康狀況大不相同,往往合并有不同的其他疾病,用藥時采取療效最佳,不良反應最少的藥物。最好應用長效降壓藥物,每日服藥1次。使24小時血壓均獲控制,谷峰比率>50%,防止夜間及晨起血壓驟升導致中風、心肌梗死及猝死。拉西地平屬于二氫吡啶類長效鈣離子拮抗劑,有高度選擇性作用于平滑肌的鈣通道。主要擴張周圍動脈,減少外周阻力,降壓作用強而持久。并可改善受損肥厚左室的舒張功能。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拉西地平有高度脂溶性,它在脂質部分沉積并在清除階段不斷釋放到結合部位,這一特點,保證其作用時間長。福辛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該類藥物是通過抑制腎素一血管緊張素酶的活性,使血管緊張素II生成減少和醛固酮含量降低,從而使血管阻力降低;同時抑制緩激肽降解,對降低血壓療效顯著。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CCB)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合用有協(xié)同降壓作用,并限制CCB所致的心動過速,ACEI的擴張靜脈作用可減少水鈉潴留,能反抗CCB常見踝部水腫的不良反應,兩者聯(lián)用可提高控制率,依從性和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