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成
處方來源漢·張仲景《傷寒論》。
藥物組成水蛭30個(熬),府蟲30個(去翹足,熬),桃仁20個(去皮尖),大黃3兩(酒洗)。
功能破血祛瘀。
常規(guī)用法上藥4味,以水5L,煮取3L,去滓,溫服1L,不下更服。
本方為攻破瘀血之峻劑,方中水蛭、府蟲吮血逐瘀,善消血積;配大黃蕩滌邪熱,攻逐瘀血;佐桃仁破血行瘀。此方重在入血活血,逐瘀破血,其力峻猛。血不下可再服,以下血為度,下之愈。
臨床新用
抵當湯加牛膝15g,當歸15g,川芎12g,紅花12g,治療血瘀經閉。
抵當湯加莪術15g,五靈脂12g,元胡15g,吳茱萸10g,香附30g,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引發(fā)的痛經。
抵當湯加鱉甲30g。山甲12g,山慈菇15g,三棱15g,丹參30g,治療子宮肌瘤。
抵當湯加生南星6g,蟾蜍10g,山甲10g,莪術15g,鱉甲30g,治療子宮內膜結核包塊。
醫(yī)案舉例
例1患者,女,28歲。既往月經周期正常,此次4個月未潮,小腹墜痛,腰酸腹脹,遇冷更甚。白帶質稀量不多,下肢常有冷感,脛酸乏力,性欲淡漠??淘\:面色黯垢,肌膚欠潤,舌黯苔薄,脈沉澀。
辨證:寒凝氣滯,血瘀經閉。
治法:溫經散寒,逐瘀調經。
方藥:抵當湯加減。
組成:桃仁12g,紅花12g,水蛭10g,大黃9g,肉桂10g,吳茱萸10g,當歸15g,川芎12g,香附20g,寸蕓8g,杞果18g,牛膝15g。1劑/日,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
復診:藥服5劑,腰酸腹墜加重,有行經之兆,白帶見多,隨即血見黯紅,量少,夾有血塊,仍有滯留感。更服5劑,月經暢行,諸癥消失。后服烏雞白風丸以資鞏固。
例2患者,女,18歲。夏季田中作業(yè),天氣炎熱,坑池沐浴,正值經期,此后月經閉止,8個月未行,小腹有一硬塊,B超未見任何陽性體征。患女形體日見消瘦,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腹有墜脹感,白帶全無。腰酸乏力,偶有潮熱,腹痛不甚,舌黯紅有瘀斑,脈弦且澀,重按乃得。辨證:血瘀瘕積,寒凝經閉。治法:活血消瘕,溫經逐瘀。方藥:抵當湯加減。組成:水蛭12g,桃仁12g,桂枝15g,丹皮12g,大黃9g,鱉甲30g,三棱12g,莪術15g,府蟲10g,當歸15g,川芎12g,吳茱萸9g,牛膝15g。1劑/日,水煎分早晚二次溫服。
復診:服藥3周。白帶增多,月經初見點滴,隨服藥時間的延長,月經逐漸量多,由黯轉紅,硬塊變軟,最后消失。肌膚粗糙轉為細膩,面轉紅潤,飲食倍增,體漸有力,共調治2個月,痊愈。
按語桃仁承氣湯、抵當湯是治血蓄胞宮,熱與血結,譫語如狂,小腹硬滿疼痛證的顯效方劑。然而,臨床中的此等瘀血證雖不盡從太陽傷寒傳變而來,但茵毒感染、氣滯血瘀、寒凝瘀滯者不少,諸如產褥感染、熱入血室,胎死腹中繼發(fā)子宮內膜炎癥,血瘀經閉而成瘕結囊腫,子宮內膜增殖而致“功血”,子宮內膜結核而成積癖,子宮內膜異位而致經血倒溢之痛經,以及形成卵巢部位的血瘀包塊及紫黯色的小結節(jié)等,皆可依桃仁承氣湯,抵當湯為基礎方,加減化裁而取效。至于所用藥物如水蛭、干漆、山甲、莪術,三棱、鱉甲、生牡蠣、香附、川芎、元胡、靈脂、青皮、丹參等,目的是增強血流,促進循環(huán),消散瘀血,破除瘕結,恢復其臟腑組織的原有狀態(tài)為宗旨。
專家稱甲型H1N1可能秋冬再爆發(fā)
8月22日,亞太流感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多國流行病學領域專家呼吁,吸取以往流感大流行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加強防控措施以應對秋冬季節(jié)可能的流感大流行。
泰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廳的Ungchusak教授稱,由于泰國針對此次甲型HINI流感爆發(fā)的防控策略不適當、不及時,國內感染人數(shù)激增以及死亡率顯著上升。因此,Ungchusak教授呼吁其他各國吸取泰國防控甲型流感教訓,及時制定和實施合理的防控策略以應對秋冬季節(jié)可能的流感大流行。
來自中國大陸、香港、中國臺灣、新西蘭、泰國、越南、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0多名流行病學領域專家共同探討了如何從戰(zhàn)略到執(zhí)行層面做好應對季節(jié)性流感及流感大流行的各種準備,以及分享各國在流感防控方面的經驗。
據(jù)《醫(yī)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