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潔
摘要: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獨特、美妙的藝術方式伴隨著人們的每一天生活。西方音樂是人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分支,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因其國家、民族、地域不同,展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音樂文化完全迥異的別樣音樂藝術風格,加上其自身的發(fā)展,使西方音樂文化在浩瀚的人類音樂海洋中獨樹一幟,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展現(xiàn)在今天現(xiàn)代化社會中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西方音樂;獨特;藝術魅力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靈魂和魅力,這種魅力在音樂中完美的體現(xiàn)了出來,正如中國文化音樂中所賦予的靈魂和魅力一樣,西方音樂也同樣具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總的來說,西方音樂以體裁種類豐富多樣,音樂家群群星璀璨給人印象深刻。在眾多的器樂體裁中,交響音樂被人們比喻為:“音樂王國的神圣殿堂”,因其最能反映人類精神世界,同時又最能震撼人們心靈,堪稱西方器樂體裁中音樂魅力之代表。
交響樂這種體裁直接來源于意大利歌劇序曲,后逐漸脫離歌劇的演出環(huán)境,作為單獨演奏的管弦樂曲形式出現(xiàn)在音樂舞臺上,其結構具有奏鳴曲的特點,由龐大的管弦樂隊演奏宏大套曲形式的音樂作品。交響樂因其曲式結構的豐富,樂隊龐大齊全,音樂擁有強大的音響力量和豐富細膩的變化,作品可以表達深刻的思想內涵,意蘊深遠,善于表現(xiàn)神秘,豐富而復雜的感情,對于大自然的詩情畫意的描繪更具有獨特的色彩效果,音樂具有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英雄性,或者音樂格調莊重,具有敘事性、描寫性、抒情性、風俗性等特征,堪稱最能震撼人們心靈的典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交響樂是作曲家們寫作技巧高度發(fā)展的體現(xiàn)和產物,在發(fā)揮器樂的表現(xiàn)力的力度和深度上,他都達到了頂峰。
從18世紀中后期開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興起及一些天才作曲家的偉大創(chuàng)作,使得交響樂這一藝術形式發(fā)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階段。例如:“交響樂之父“海頓”,“樂圣”貝多芬,還有“音樂神童”莫扎特,他們?yōu)榻豁憳返陌l(fā)展到成熟完善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正因為交響樂這一音樂體裁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深刻的震撼力,使得眾多音樂家致力于這種音樂體裁的寫作和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一部部音樂作品中的光輝典范,使它成為器樂體裁中最為璀璨耀眼的明星。
我最喜愛的著名交響樂作曲家是貝多芬。他的每一部交響樂作品在西方音樂歷史的畫卷中可以說至今獨領風騷,羅曼-羅蘭曾稱贊貝多芬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最偉大的音樂詩人,是最生動地描繪了拿破侖時期的暴風驟雨的藝術家;他的描繪包括人民的苦難、悲傷;戰(zhàn)爭的緊張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歡。”在法國大革命強烈影響下成長起來的貝多芬,終身都崇尚自由和尊嚴。時代與個性的結合,產生了一個在音樂史上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用充滿英雄性格的音調,頌揚了“與命運抗爭”這一時代信念。他的作品既壯麗宏偉又極樸實鮮明,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于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強烈的時代感,是跨越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承上啟下的杰出典范,九部交響樂堪稱音樂中的精華,他第一次將交響樂賦予了社會啟示性和斗爭性的深刻內涵,在形式結構上,他擴大并完善了交響樂的組織框架——奏鳴曲式。同時,以動力更強的諧謔曲取代了過于溫和的傳統(tǒng)小步舞曲,從而賦予交響樂以更加豐富的有機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了達到表現(xiàn)社會性重大題材和人類斗爭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將交響樂隊的編制擴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同時為了達到他的整體藝術構思,甚至將人聲增加了進去,在他的《第九交響曲》中末樂章凝聚了作曲家一生的力量和信念,以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為詞的人生合唱引入,揭示了一種無比崇高的精神境界,體現(xiàn)了貝多芬一生的追求,在嚴酷的封建禁錮主義之下堅定不移的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崇高境界。而這種巧妙的構思和大膽的實踐,則充分地說明了貝多芬作為一代交響樂宗師,所表現(xiàn)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還有《第五交響曲——命運》,動機性的主題運用,動力性的樂思,體現(xiàn)出內心最尖銳的矛盾和各種各樣的情緒對峙,使戲劇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命運動機時而堅定,時而憂郁,時而悲戚,時而歡樂,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斗爭場面,在命運動機的發(fā)展中展開,深刻的思想內容直接反映出社會的變革。其次,鋼琴表現(xiàn)力的充分發(fā)揮,表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賦予音樂非凡的啟示和力量。
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yè)……”
在聲樂體裁中,歌劇可稱之為西方音樂魅力中的一個亮點,它被稱為“音樂的戲劇”,集音樂、文學、戲劇、美術、舞蹈于一體,它的誕生可以說是西方音樂藝術領域中最偉大的一場革命,它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完美結合,在視覺感染和聽覺效果上達到完美統(tǒng)一,在不同國家,融合當?shù)氐拿褡逡魳?,戲劇傳統(tǒng),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風格樣式,藝術手段千變萬化,因其獨特魅力,從歐洲傳入南、北美洲,大洋洲以及全中東和亞洲,成為世界性的藝術。
西方音樂的另一個顯著魅力體現(xiàn)在藝術家群星燦爛,不但數(shù)量眾多,而且成就非凡,從某種意義上,西方音樂可以稱是一部璀璨的作曲家史。這些作曲家不僅在當代具有非凡影響力,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是我們音樂學習者和愛好者心目中偶像中的偶像,他們的藝術成就是音樂史上不朽的豐碑。
莫扎特,歐洲音樂發(fā)展史上的一位偉大,罕見的天才作曲家,他的傳奇般天賦,悲慘的遭遇和驚人的音樂成就,像傳奇一樣流傳于后世,他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18世紀音樂藝術的頂峰,他非凡的創(chuàng)作技巧,完美的藝術形式,成為后世一切作曲家學習的榜樣,他和海頓一起,建立并完善了多種音樂體裁形式,并將這些體裁形式所能承載的內容含量與精妙的表述結合到天衣無縫的程度。例如最為著名的三大交響曲——《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及《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他以其天才的神來之筆,為交響樂這一獨立的器樂形式,注入了一種全新的活力,使得這三部作品集天才的音樂性、豐富的思想性和新穎的創(chuàng)造性,成為古典交響樂創(chuàng)作中的光輝典范。
歌劇《魔笛》深受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其音樂將神秘、圣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深刻的思想內涵,濃郁的民族氣質,通俗易懂和引人入勝的神話劇的形式,體現(xiàn)了莫扎特的“烏托邦”的理想,即智慧終將戰(zhàn)勝愚昧,光明終將戰(zhàn)勝黑暗,善良終將戰(zhàn)勝邪惡。在歌劇多樣風格里,莫扎特以德國歌唱劇題材為基礎,同時綜合意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等多種因素,既有優(yōu)美而深情的歌唱,又貫穿著生動幽默的情趣和氣氛,運用合唱重唱來描繪各種不同的戲劇性場面,每個人物被賦予個性化音調,例如劇中大祭司的音樂采用典型的新教眾贊式的音樂,使大祭司形象具有莊重崇高的性質,英雄塔米諾王子采用正歌劇中的抒情詠嘆調,優(yōu)美動人,夜女王花腔唱法的詠嘆調極為華麗輝煌,深刻地刻畫出夜女王的冷酷無情和嚴厲兇狠。樂隊作用也得到進一步發(fā)揮,新奇的配器手法的引用加上幻奇性的舞臺效果成為后來浪漫主義歌劇幻奇因素的萌芽,使觀眾身臨其境,如癡如醉。
如此具有卓越成就的作曲家在西方音樂史中還有很多,他們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吸收各種外來的優(yōu)秀成果,作品始終與社會、生活細細相關,以崇高精神和美好道德為追求,致力于作品形式的完美和結構的嚴謹統(tǒng)一,這些特點凝聚在一起,成為西方音樂美麗中亮麗的風景線。
不僅如此,西方音樂史的魅力還包括近現(xiàn)代音樂中出現(xiàn)的各種流派和新型的音樂形式,這些都是一定時代中西方文化影響下的產物,文化賦予了音樂獨特的靈魂,加上其自身的發(fā)展,使西方音樂文化在浩瀚的世界音樂海洋中獨樹一幟,有著獨特的魅力,對世界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巨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敬修著.西方音樂史[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2]蔡良玉著.西方音樂文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3]張宏島著.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4]加拉次卡著,張洪模等譯.西歐音樂名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孫潔(1984- ),女,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06碩士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