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紅
“舞動青春”是最近在全國推廣的第三套中學生廣播體操,它以大肌肉群運動和身體各個部位的活動為主,身體活動幅度較大,更加注重中小學生良好身體姿態(tài)以及身體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的培養(yǎng),并通過設(shè)計一些簡單新穎、富于彈性的不對稱動作和變奏動作,來培養(yǎng)學生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舞動青春”廣播體操廣泛吸收了體操、健美操、武術(shù)等方面的動作元素,但不是單純照搬,而是把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該廣播體操音樂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清晰、動感強,富有青春的活力,體現(xiàn)了中學生熱情歡快、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示了新時代中學生的風采。
本學期初,我市的體育教師參加了該廣播操的培訓。學習中教師們掌握得很快,唯有跳躍運動一節(jié)學習難度較大,感覺很吃力,頗費時間。后經(jīng)多次反復練習,才漸漸熟練。
在向?qū)W生教授這套廣播操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教師雖反復講解練習,學生依舊掌握得很慢。這節(jié)操的難點是第二個八拍的動作,分解練習時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做,就沒什么問題,但如果連起來做,口令一快,學生不是忘了手部動作,就是忘了腳部動作,于是開始胡亂比劃胡亂跳,與下面的動作銜接不上。師生們力氣沒少費,可總是達不到教學要求。后來針對這節(jié)操的特點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掌握跳躍運動的速度和動作的準確性,在整體練習中再也沒出現(xiàn)學生胡亂比劃胡亂跳的情況。下面我就把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整理出來,供廣大體育同仁參考。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先講解每節(jié)操的動作要領(lǐng),然后分解示范,再由學生模仿練習。教師觀察學習效果之后,如果學生動作掌握熟練了,即可整體連接(口令稍慢),重復練習(口令稍快),而后再進行個別指導和糾錯。廣播操《舞動青春》中的跳躍運動如果用此方法來學習會很慢,熟練程度也較低。我改進后的教學方法是這樣的,流程如下:
(注:第一個八拍的動作很好學,不做贅述。下面主要講第二個八拍的動作,即教學中的難點內(nèi)容。)
一、上肢動作
口令:1、2、3、4、5—6、7--8
相應的上肢動作口令:屈——下—— 平—— 落—— 分開—— 還原。
對應動作的講解要領(lǐng):兩臂胸前肘—兩臂下舉—兩臂側(cè)平舉—兩臂落體側(cè)—兩臂側(cè)平舉—還原直立。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口令1—4是握拳;口令5-6是拳變掌;口令7-8是掌。
二、下肢動作
口令:1、2、3、4、5—6、7--8
相應的下肢動作口令:右—— 左——右——并——開立——還原。
對應動作的講解要領(lǐng):右腳后踢跳—左腳后踢跳—右腳后踢跳—兩腳跳并—同跳半蹲開立—同跳還原。
需要強調(diào)的是:口令1是兩腿同時跳,右腳后踢腿,左腳不離地;口令2和3是左右腳交換跳;口令4是兩腳同時跳成并立。
三、整體動作
口令:1、2、3、4、5—6、7--8
要向?qū)W生講明一個漢字(如“左”“右”“屈”“落”等)就是一個口令,與喊1、2、3、4 相同。和數(shù)字口令相對應的漢字口令中,前4 個口令是四個動作,5-6兩個口令是一個動作,7-8亦如此。
第一步先練習手部動作,腳不動:屈—下—平—落—分開—還原。練習2-4遍即可熟練掌握。
第二步再練習腳部動作,手不動右—左—右—并—開立—還原。練習2-4遍即可熟練掌握。
第三步是手和腳同時做動作,先慢后快。教師和學生一起喊口令。
由于用具體的手與腳的動作口令代替了數(shù)字口令,將整體動作化難為易,
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復練習幾次之后學生手與腳的動作就協(xié)調(diào)了。此外,學生和教師一起喊口令,還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上述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順利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