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 陳瑞群
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實訓課程通常由講授、示范、巡回指導、結束指導等環(huán)節(jié)組成,其中教師的示范操作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示范操作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進行新課題時,做給學生的示范演示;另一種是為了糾正學生獨立練習時出現的錯誤動作、姿勢而進行的示范演示。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補充,二者相輔相成。
所謂教師的示范,是教師以實際操作給學生做出標準動作,幫助學生形成精確、生動、具體的技能動作的形象,使學生在學習、摹仿中有比較地掌握操作過程與操作方法。示范可以使學生通過老師的標準操作和自己的摹仿,直接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從而盡快掌握新的知識和操作技能。怎樣才能使教師示范操作更為合理、更為完善?就這個問題,根據筆者的理解及教學體會,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要做好示范操作
教師示范操作,有的是先講解后示范,有的是邊講解邊示范。大多數是先講解理論知識,再示范操作,示范操作后,再對重點重復講解、重復示范,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邊講解邊示范又稱為“動作解剖”,分解動作、放慢操作速度是一種使理論與實訓結合得更為緊密的方法,且教學效果比較明顯。例如在進行銼削課題時,學生怎么站、怎么握銼、怎么銼,教師要做好示范操作。在下銼的最初位置、當中位置和最后位置等關鍵地方,停頓并詳細說明各動作姿勢、作用、要領等。在動作解剖前或動作解剖后,完整地講一遍操作方法,最后再連貫地做一遍示范動作。這樣,學生就可以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
這種示范操作方法,有助于學生了解復雜的技能是怎樣形成的,每部分動作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從而使學生觀察到動作的細節(jié)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同時進行摹仿操作,學生學得快并且學得好。
二、教師在示范操作前要做好準備工作
教師的示范操作要在眾多學生面前演示的從容自如、得心應手也是有困難的,特別是在放慢速度、分解動作示范時,做好準備工作就更顯得更為重要了。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精心設計好教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好教案,選擇最佳示范方法。例如要教學生刃磨車刀,在設計教案時,應根據所磨刀具的種類、特點,及學生站立姿勢、握刀要領等找出重點、難點,并結合書本知識和自己的教學經驗,確定示范方法、步驟。
2.做好示范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這種準備是多方面的,包括檢查和安排好所要用的設備,所需的技術資料,必要的工具、材料,以及輔助裝置等。教師要做到精通專業(yè)理論并能熟練、準確操作。在示范操作時,所用東西應放置在規(guī)定位置,以便隨手可拿,做到安全操作、文明示范。
3.教師應在實訓現場進行預備練習
教師的工作特點是大部分時間從事腦力勞動,直接操作的時間則相對較少,操作動作會有些生疏。預備練習,可以使自己的操作更加嫻熟,動作更加協調。特別是在分解慢動作時也準確無誤,做到胸有成竹、滿懷信心、臨陣不亂。
4.合理安排學生的觀看位置
學生的觀看位置既要不妨礙教師順利進行示范操作,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得清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在眾多學生面前示范外,還可以對重點、難點進行分組、分批地示范。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和摹仿
如果學生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教師的示范操作再好也無濟于事。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積極性,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要用科學的示范方法來指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和摹仿。其主要做法有兩點:
1.要提高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用熱愛專業(yè)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生動的講解、熟練的操作演示吸引學生。例如在進行銼削課題及巡回觀察學生摹仿用銼刀的情況時,及時發(fā)現個別學生的錯誤姿勢,并耐心、反復地講解、示范,逐個糾正,找出姿勢不對的原因并說明其害處,指出正確操作的要領和注意事項。邊反復講解,邊反復操作,使眾多學生不僅養(yǎng)成認真觀察,耐心、正確地摹仿教師操作的習慣,并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細心踏實的工作作風。
2.指導學生觀察和摹仿
主要是指導學生學會集中注意力和學會觀察。要使學生觀察的好,摹仿的像,首先要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充分引起學生注意力情況下,教師再示范操作,并結合操作說明每個動作的特點、意義及各動作之間的聯系。這樣,會達到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摹仿的效果。教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固定的一點上,例如開始時,教師只要求學生注意操作姿勢或者拿工具的方法,或是注意動作的結構。如果學生同時注意所有的一切,就會使注意力分散,觀察得似是而非,也就不可能正確理解和摹仿老師示范操作的要領;其次,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這是學生是否會準確地摹仿教師進行實際操作的關鍵。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觀察順序、觀察對象、觀察要領、觀察重點及觀察要求,事后還要組織學生研究、討論觀察結果。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摹仿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專業(yè)技能、技巧也會很快形成。
四、教師要邊示范操作邊口頭講解
只進行示范操作而不講解,就不能達到很好的示范效果,因此在示范操作時,要講清動作的意義、特點和操作原理,并指導學生觀察教師要做什么動作,要學生注意觀察什么。要讓學生掌握幾個固定的姿勢并不難,難的是心領神會。例如前面提到的刃磨車刀,如果讓學生每人拿一把車刀,去摹仿教師持刀姿勢,用不了多少時間,學生就能掌握。但讓他們在砂輪機上獨立進行磨刀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原因是學生只看到教師的外部姿勢,而無法理解在砂輪上操作時的動作調整與用力情況。若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將車刀刃磨時的姿勢調整、用力的分配等作出口頭解釋,敘述每一個動作,并著重指出它的意義與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學生就容易理解。示范中的講解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講解內容必須與當時所表現的動作相符合;講解必須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固定的一個點上;講解要生動準確,能增加感受所示范的內容;講解不僅在示范前和示范中,而且在示范后也應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鞏固每個細節(jié)和對整個操作的理解。
五、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積極配合
教師在示范操作中要以積極、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展示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則是在“看——聽——想——摹仿”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動作形象。教與學的積極配合可采用如下方法:
示范操作前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觀察方法、目的重點等。
示范中對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在觀察的同時積極思考。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盡可能使學生不存在不理解或不明確的地方。
對關鍵操作過程要重點演示,一次演示不能使學生理解、掌握的要反復演示。
教師的演示同時輔以學生操作,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檢查學生對演示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對性格上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學生,要特別提醒他們注意容易出差錯的地方。
總之,影響示范操作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卻是互相聯系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fā),遵循教學規(guī)律,盡可能將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使學生盡快地掌握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如果教師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示范操作,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