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玲
在學習美術教學中的欣賞課時,學生往往會因找不到感情抒發(fā)點而感到乏味和疲勞。作為教師,我們怎樣才能上好欣賞課呢?下面我把自己如何結合音樂欣賞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簡單地介紹一下:
一、卡通作品中音樂的使用
卡通畫是學生較喜歡也較熟悉的一種畫種,因此學生應該是非常樂于欣賞這類作品,可一堂課上下來,意想中的活躍氛圍并沒有出現(xiàn)。課堂上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僅僅是圍繞自己了解的卡通人物進行交流。生動的教學場面并沒有因教師的表述而出現(xiàn)。自從引入音樂教學法后,由于氣氛的烘托,聲音的加入,為教學增添了許多生機與活力。如:每當出現(xiàn)一幅卡通作品,就配以相同的聲音,并請幾個學生在動物奏鳴曲中模仿小動物姿態(tài)、為卡通人物配音……音樂在此節(jié)課中的運用,把學生沉睡的童趣引發(fā)了出來。
二、國畫作品中音樂的使用
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它與西方油畫并稱為世界繪畫領域的兩座高峰。而小學生相應的知識修養(yǎng)比較欠缺,領悟起來很困難。在以往教學中也隨課講解過國畫意境和一些相關的詩詞。這些有些抽象的言詞表述并不能使學生完全“悟得三味”。改變不了學生對國畫藝術的生澀理解。音樂欣賞的引入使其有了很大改進。中國古琴和箏是我國古老的樂器,那跳動的旋律恰恰對國畫符號起了詮釋作用。畫面上點、線、形、色的構成與音樂中“造型”音符形成的節(jié)奏、旋律之間存在著極為相似的邏輯規(guī)律。學生們在老師朗誦散文似的剖析下,體會到了中國人特有的美學觀念中的境界、意味。在思想上產(chǎn)生了共鳴與震撼。在這種音樂氛圍中,學生很少有精神不集中的。他們的思維隨著作品在勁秀、清漓、蒼遠、飄逸,對國畫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京劇臉譜欣賞中音樂的使用搭配讓教學錦上添花
讓學生了解京劇臉譜,增加對京劇臉譜藝術的了解,培養(yǎng)對京劇臉譜欣賞能力,是教學的重點。講課中如按以往的教程進行,很難使學生對京劇有深切的感受。在講課中我引入了京劇曲牌配樂,并拿出浮雕般的石膏面相臉譜讓同學們欣賞,這大大刺激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在京胡地道的韻味中、鏗鏘的節(jié)奏下出示臉譜。給同學們分析角色性格,給每個臉譜對號入座。使學生注意力處于一定氛圍之中,精神集中、興趣濃厚的進行制作。不但使學生勾畫下立體的形象,掌握了京劇臉譜知識,而且對京劇興趣的培養(yǎng)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藝術教育是一項跨世紀的宏偉工程,任重道遠。保護好兒童的童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多方位的思維意識,給予理解和引導,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
作者單位:山東省招遠市市區(qū)泉興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