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霞
新課改所倡導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是以目標統(tǒng)領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它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以記憶模仿為主、以書面知識為主和間接經驗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融學習于活動中,寓樂于教育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養(yǎng),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的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摸索、實踐這種新的課堂學習方式,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充滿生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體育新課程標準內容的不確定,教學內容的可變化性,決定了教師課堂控制方式的變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往往傾向于“結構化”“封閉式”控制方式,強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強調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因而,這種控制方式是維持式的,運動技能占絕對優(yōu)勢,阻礙教師個人的知識的發(fā)揮,幾乎沒有師生互動知識的產生。在體育課程標準中,教師將更多采取“非結構”“開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新品質的境況,注重學生在課中的地位與表現方式,因而,運動技能比例較少,教師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新內容(如游戲)的比例較大。這樣一種“控制方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是生成式,可持續(xù)發(fā)展。
那么在課堂中怎樣才能有效的“放”,讓“放”在課中體現的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事:
1.要發(fā)揮體育骨干學生的作用,體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讓學生簡單地協(xié)助教師完成某些活動,而是讓體育骨干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設計、管理,更好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安排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增強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氛圍和師生之間地親和力,事半功倍地達到教學目標。
2.在進行“開放式”教學時,教師應把練習的目的要求,以及課所要達到的效果給學生一個較為明確的講述,讓學生在一定學習目標指引下,根據各自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練習,這里的學習領域可是“五大領域”中的二三個或是四五個,在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出較為直觀的練習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確定學習目標,內容選擇盡可能安排貼近學生實際,迎合學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實用性與趣味性較強的健身體育、娛樂體育、鄉(xiāng)土體育、生活體育的內容。同時對場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項等要給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課堂混亂與發(fā)生安全事故。
3.在“開放式”教學策略中最關鍵的是教師如何引導與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應在不斷改進“教學意圖”引導的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空間、真正讓學生擁有主動權、自主權。同時,教師要有意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帶著思考、帶著問題去練習與學習?!伴_放式”教學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想動、愛動、會動和會練、會判、會賞的自我健身能力。在課的當中教師并不是完全脫離學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學,而應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學生的活動情況,課堂氛圍,以便隨時提醒、調整,并給予及時必要的點撥與指導。
4.教師在實施“開放式”教學時應注意“開放”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形式上的開放,而是要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上進行綜合性的“開放”,在這當中,“開放型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A、P、E”制評價體系下,教師的正確引導與有的放矢的教學是保證《體育與健康課》能否被學生接受的關鍵。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堅持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讓全體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小主人”,才能實現體育教學優(yōu)質高效,才能促進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為今后的終身體育創(chuàng)造條件;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練,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習慣,才能真正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作者單位:甘肅金昌金川公司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