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造就教師的書卷氣的有效途徑,除了讀書,大概就是寫作了。
與其他行業(yè)比,教師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較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寫作水平都高。一些教師不要說寫學術論文,就是寫教學計劃、期末總結等文章都很頭疼。他們要么老生常談,要么照搬照抄,長此以往,他們的歸納總結、邏輯分析等能力不斷退化,不利于他們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從而影響教育教學質(zhì)量。
教師成長為什么需要寫作?
加拿大學者馬克斯·范梅南在其《生活體驗研究》一書中有著非常精辟的論述:“寫作即思考和行動的調(diào)和。”“寫作是將思維成果躍然于紙上。寫作是將內(nèi)在的東西進行外化,它使我們離開自己直接面對的世界。如果我們審視紙張,審視我們所寫的東西,我們客觀化了的思維也在審視我們,于是,寫作就建立了某種思考的認識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通常是社會科學理論所具有的特征?!薄皩懽魇穷H具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寫作者寫出了文章,寫出的又不僅僅是文章,而是作者自己。正如薩特或許會說的:作者是他自己產(chǎn)品的產(chǎn)物。寫作是某種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寫作是為了檢驗事物的深度,也是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薄皩懽魇顾枷朊撾x實踐,又讓思想回歸實踐當中?!本唧w地說,寫作對于教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寫作是向他人學習的過程,能提升教師閱讀的品質(zhì)。如果教師有寫作的習慣,就不會滿足于泛泛瀏覽,對于一些作品就一定會研讀,會自覺地去揣摩人家是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謀篇,如何遣詞造句,會努力從別人的佳作中去汲取營養(yǎng)。其次,寫作是非常有效的認知加工的過程,寫作會使教師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現(xiàn)象和信息,去梳理思緒,讓自己的頭腦變得井井有條,自覺地去積累學識和生活。第三,寫作是思維深化的過程,會幫助教師整理、提高和升華認識。如果教師沒有寫作習慣,不能就某個具體的問題寫成文章,其認識可能是一星半點或者是膚淺的,而寫作會迫使教師對問題做徹底的思考,從而深化和豐富認識。第四,寫作是反思的過程,寫作中能使教師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學調(diào)整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寫作還能使教師提升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生活的品質(zhì),使人更具有成就感。一位作家就曾深有感觸地說:“假如沒有寫作本領,我不知道我會成為什么。寫作便是釋放自己的懊悔和積怨,傾聽自己的秘密。作家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生物,通過語言治療自己。多虧了這些非本質(zhì)性的療法,有多少紊亂、多少殘酷的進攻我沒有被擊敗啊!”當寫作將一個人拔出平時的麻木和遲鈍狀態(tài),使人一下子感到人生的繁復意味的時候,它也同時在悄悄地改變這個人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真誠的文字,能夠將平淡如水的歲月定格為永恒。
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是促進教師寫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應該重視培養(yǎng)教師的寫作能力,并在制度建設上給教師支持。但是,外界的壓力如果不能轉化為自我發(fā)展的動力,教師是不會進步的。因此,教師也應對自己提出寫作要求。鍛煉寫作能力的初期,教師可以憑借著興趣愛好寫作,例如,寫一些生活隨筆、工作日記等,不要對自己的寫作內(nèi)容加以限制,也不要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過高的要求。鍛煉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往往會覺得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再嘗試寫教學計劃與總結等工作文章。接下來,可以重點鍛煉自己的梳理問題能力、思辨能力、準確表達的能力,嘗試進行學術論文的寫作,這樣日積月累,教師寫得順手了,就會突然發(fā)覺自己的寫作能力已大大提高了,就會有意識地去創(chuàng)作,把自己的感動、困惑、成功的探索、希望與夢想變成文字,寫成文章。
寫作是一種福分、一種享受,是一名教師成長為教育專家的有效途徑。無數(shù)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堅信,更多正在成長的教師將繼續(xù)證明這一點。
作者單位:遼寧省盤錦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