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需要掌握的幾種學習歷史的方法,即聽課的方法、閱讀歷史教材的方法、識記歷史知識的方法、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探究歷史的方法、網絡學習歷史的方法、復習歷史的方法。
【關鍵詞】 歷史新課程 學生 學習歷史的方法
學習歷史的方法,實際上是指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如何對有關的歷史信息進行接收、加工及運用,涉及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歷史學習技能的運用,也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體現(xiàn)。歷史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下文僅就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作一簡要說明。
一、聽課的方法
聽課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心、聽、思、問、記等相結合,主動地探求知識?!靶摹?就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專心;“聽”,就是要求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尤要把握重要之處;“思”,就是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吸收有價值的信息;“問”,就是要求學生對于沒有聽明白的或產生不同看法的地方提出質疑,敢于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解法等;“記”,就是要做標記、記筆記等。在學習過程中,若能處理好這幾個問題,必然會提高聽課能力和水平。
二、閱讀歷史教材的方法
在自我閱讀歷史教材時要做到“九到位”:一是閱讀課前“前言”,明確學史目的。如人教版課程標準教材《歷史Ⅱ·必修》前言中明確指出:“經濟史是人類歷史的重要方面。通過學習,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和一些規(guī)律,以及各個不同時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新精神?!倍情喿x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經常閱讀目錄,便于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同時,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三是閱讀“單元”導言,把握背景線索。課程標準教材的“單元”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常讀導言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四是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歷史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后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五是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雖然小字往往不是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fā)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fā)我們學史的興趣。六是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課程標準教材每課都選插了一些材料,閱讀材料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里”。七是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八是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象力。九是閱讀書后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三、識記歷史知識的方法
學習歷史最令人頭痛之事,就是需要大量記憶歷史知識。記憶是學好歷史的基礎。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無法聯(lián)想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比毡居洃泴W家高木重郎認為:“記憶力是效率的別名……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庇洃浀臇|西越多,觀察就越敏捷,思維推理就越縝密,判斷就越準確,就越富有創(chuàng)造力。對于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順序記憶法、特征記憶法、規(guī)律記憶法、隔年記憶法、重復記憶法、諧音記憶法、討論記憶法、口訣記憶法、詞頭記憶法、練習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對比記憶法、歸類記憶法、理解記憶法、推理記憶法等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重復是記憶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可以背誦14.7萬字的十三經。據《先正讀書訣》記載:“林亭(即顧炎武)十三經盡皆背誦。每年用三個月溫故,余月用以知新?!蔽覈敶麡蛄簩<颐┮陨?八十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一百位以內的數(shù)。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憶就是如此。
四、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必須掌握一些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高中歷史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內容時,一定要及時將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知識由點到線構建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注重對每一個歷史階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脈絡,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初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后果,加強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蘊藏著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范疇和基本觀點。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人;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必將滅亡等等。
五、探究歷史的方法
歷史新課程與傳統(tǒng)歷史課程一個主要區(qū)別就是要求學習者要學會探究歷史。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在于對歷史的認識,這就不僅要搞清楚歷史事物“是什么”的問題,而且要探討“為什么”的問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對具體的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兩種關系。一是因果關系。歷史的因果關系是具體而復雜的,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多種情況,具體的原因與結果也有近期的與長遠的、直接的與間接的、必然的與偶然的、主觀的與客觀的等等,需要進行全面而具體的分析。二是內在關系,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之間的關系,同類歷史事物發(fā)展的縱向關聯(lián),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的聯(lián)系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探究,在問題確立之后,就要運用歷史材料,并將適當?shù)牟牧献鳛樽C據,進行歷史的推論。在把材料用作證據時,一要注意選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說明問題;二要選用多則來源不同的相關材料來論證某一個問題,這就是遵循“孤證不立”的原則;三要全面認識和理解所選材料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主觀臆斷,隨意闡釋;四要用證據支撐論點或結論。對歷史證據的運用,可以有多種方式,如編寫、分類、探查、概述、轉述、質疑、推斷等。
六、網絡學習歷史的方法
如何利用網絡進行歷史學習?方法有五:一是在線瀏覽。即按照“上網閱讀——尋找資料——摘錄”的程序快速瀏覽、查閱文獻資料,選取所需信息。學生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主頁,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進行網上傳送,在“在線瀏覽”中學習歷史。二是在線檢索。即按照“提出搜索任務——確定檢索標志——選定檢索工具——輸入檢索途徑——查找文獻資料”的程序進行搜尋信息,在“在線檢索”中學習歷史。三是在線下載。即指導學生利用“文件服務器”,采用“復制粘貼法”“目標另存法”或利用“網際快車”等下載軟件,對信息下載,并對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分類、整序、編碼、建立索引等存儲處理,便于進一步查閱。四是在線討論。即用互聯(lián)網電子布告牌系統(tǒng)(BBC)的用戶管理、討論管理、即時交流、文章討論、電子信件、用戶留言等功能,登錄到某一主機,然后通過BBC系統(tǒng)進行討論式學習。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開辟幾個類似“聊天室”或“論壇”的“在線歷史課堂”,在站點上建立相應的主題討論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主題區(qū)參與討論發(fā)言,并針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論或辯論。五是在線登錄。學生可以通過局域網的“網上鄰居”或互聯(lián)網的“遠程登錄”,將自己的計算機登錄到教師或其他遠程主機上,開辟一個可供不同學習歷史愛好者進行登錄的區(qū)域,進行個別化交流與學習。
七、復習歷史的方法
有學習就有復習。過目不忘,學習一遍就掌握所學全部內容只是人們的一種理想。復習的方法很多,其中應主要注意:一是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以每天不少于50分鐘為佳,太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復習,太少又沒效果。二是每一遍復習都要有側重點。就記憶而言,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因此,要注重理解所學知識,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huán)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三是要進行適當?shù)木毩暋_\用掌握的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是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檢驗復習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因此,有選擇地做一些相關練習是復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注意提高歷史練習的訓練效率,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明確練習必須在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前提下進行。二是要清楚練習要求。平時練習時,一定要有所選擇,突出雙基,夯實基礎,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層推進,不要選擇偏難怪題,也不要選擇太容易的題和已經熟練掌握了的題型;練習中不要僅限于追求答案的正確與否,而要多在研究命題意圖、剖析解題思路、分析成敗得失上下工夫;要注重練后反思、方法歸類、規(guī)律總結。三是落實練習目標。練習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的練習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訓練:(1)審題訓練,要求學生認真審讀材料及設問要求,特別要注意設問的規(guī)定性條件如時間、空間、中心問題等等。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2)信息篩選的訓練,找準關鍵詞,它們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3)尋找試題與已有知識關聯(lián)點的訓練,這是解題的依托。(4)答題速度的訓練。在平時訓練中規(guī)定訓練時間,要求學生不僅要做到“會”,而且要注意“快”。(5)組織答案的訓練。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①明確題意,堅持問什么答什么、有幾問答幾問的原則。切忌答非所問,文不對題。②根據分值確定答案內容的多少,做到詳略得當。③簡列提綱,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闡述,防止遺漏要點。④觀點明確,具有條理性。⑤語言準確精煉。⑥不留“空白”。做題留“空白”無論如何是不會得分的,有的題不會做或沒有把提,也不要空著,會多少答多少。⑦保持卷面整潔美觀。
(責編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