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克標
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各科成績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一科目感興趣,學習成績就好,反之就差。思想政治課是學生最缺乏興趣的一門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思想政治課成績的關(guān)鍵。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
一、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位名人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更容易讓人接受。高中思想政治課概念多、原理多,而且抽象枯燥,學生不容易理解。但所闡述的內(nèi)容卻是嚴肅的真理,要使這些枯燥的概念原理被學生接受,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列舉貼近學生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既可以給緊張、沉悶、呆板、乏味的課堂氣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地進入樂學的狀態(tài)。例如在講“法人”概念時,我先提出“法人是不是人”、“法人是不是法國人”、“法人是不是懂法律的人”等一連串富有想像力的提法,讓學生一一加以否定,再讓他們弄懂“法人”的科學定義,寓教于樂,真正使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課程。另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幽默笑話、漫畫等形式取得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二、巧用導入,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思想政治課,開頭導入做得巧妙,就能迅速活躍課堂,引人入勝,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上來。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特別重視設計開頭,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不斷變化導入。如,我在上“認識的根本任務”時,先給學生講“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小兒甲認為早晨的太陽離人近,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的大,近大遠小。小兒乙認為中午的太陽離人近,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近熱遠涼。接著問學生:“這兩位小朋友誰說的對?”又問:“為什么都不正確?它給我們怎樣的哲學啟示?”通過各種方式的導入,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
三、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興趣的培養(yǎng)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更要在和諧科學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我們許多教師依然采用“填鴨子”“滿堂灌”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下課堂往往充滿嚴肅、呆板、沉寂的氛圍。學生的主體作用怎么能發(fā)揮出來呢?學生的興趣怎么能調(diào)動起來呢?
和諧的課堂氣氛,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應該是讓學生閱讀教材時,借用多媒體充分地利用腦、眼、手等感覺器官,反復地去體驗,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和諧的課堂應該是變化著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發(fā)現(xiàn)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各種反應,及時調(diào)整教學手段。如在講解過程中可給學生看些生動的影像資料、新款的圖片或聽音樂、講笑話等,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培養(yǎng)興趣
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一方面教師在傳授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積極參與。只有教學雙方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卻無動于衷,是肯定不會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講故事、提問題、課堂討論、表演、知識競賽等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學生,使他們領悟做人的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樂于上思想政治課,從深層次上增強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我們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