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霞
【摘 要】 教師的語言交流是課堂師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對于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引導學生樂于利用學業(yè)求助這一有效的學習策略,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教師的語言交流水平,本文主要從兩方面入手進行探究:一是言語交流技巧;二是態(tài)勢語交流技巧。
【關鍵詞】 教師語言 言語交流 態(tài)勢語交流 學業(yè)求助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最主要的途徑。一名教師教得好不好,對學生有沒有親和力和吸引力,師生感情如何,關鍵還得看課堂上教師的表現(xiàn)怎么樣。因此,改善師生關系,可從課堂師生交往的改變開始,而語言是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可從改善教師的課堂語言開始。
一、言語表達的交流技巧
師生交往分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正式交往主要是指課堂交往,而言語表達是課堂上師生進行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梢娧哉勗诮煌械闹匾饔谩T谡n堂交往中如何說話,才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感情呢?教師們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態(tài)度真誠,積極對待學生。學生的心靈是稚嫩的、脆弱的,如果教師總是用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對待學生,那么就不可能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學業(yè)有困難時就不敢輕易向教師求助。赫爾巴特要求教師“自始至終用溫和的感情、耐心的囑咐,同時還要用寬容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十分關切地對待青少年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甚至是錯誤的意見),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參加他們的爭論……”因此教師必須尊重、理解、信任、寬容、鼓勵學生,必須注意自己和學生的民主平等關系的確立。再就是要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師積極的情感對學生具有激勵、陶冶和教育的作用,只有把教師的積極期望告訴學生,相信學生,才能與學生取得良好的溝通,從而實現(xiàn)情感交流的目的。如果教師蹲下來與學生平等交流,言語中飽含深情厚誼,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學”。這樣,學生會更有安全感,更信任教師,從而樂于向教師求助。
第二,用詞文明、準確、生動,有文采。在課堂中,教師的表達一定要符合教師的身份和地位,不能說粗口,不輕易使用市井俚語。有些教師為了逗樂,愛講些庸俗的笑料,帶些粗鄙的口頭禪,這是應當避免的。教師說話要講究準確,有邏輯性。講到知識點的時候要盡可能使用科學規(guī)范的表達方式,夸獎的時候不言過其實,批評的時候不尖酸刻薄,更切忌婆婆媽媽、啰啰嗦嗦。教師還要學會用恰當?shù)男揶o方式使自己表達得更生動,更有吸引力。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說明語言是應當有文采的,教師要在遣詞造句和修辭上顯出高超的藝術,不能只滿足于一般的規(guī)范化語言,要錦上添花,努力做到具有“建筑美,色彩美和音樂美”。事實上,教師的言語準確、生動、形象、風趣,學生聽課也會有滋有味、入神入境。這樣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品德高尚、才華橫溢,自然就愿意向老師求助了。
第三,多運用鼓勵性語言。學生處于成長時期,由于未成年,更盼望別人把他們看成大人,他們自尊心很強,也特別敏感。面對這樣的談話對象,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教師的語言最忌“冷”、“硬”、“辣”。傳授知識時,要忌諱“笨”、“傻”之類的埋怨;啟發(fā)誘導時,要忌諱“呆”、“木”之類的挖苦;指責驕傲時,要忌諱“真行”、“真了不起”之類的冷嘲;批評錯誤時,要忌諱“沒救了”、“看透了”之類的斷言。教師對學生必須以正面鼓勵為主,任何時候都不能傷害學生,即使批評也要充滿激勵性。教師要多幾分耐心,多幾分愛心,教師的語言應該像“雪中炭”、“三春雨”、“六月風”。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寬容的愛心、欣賞的眼光,試問,誰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
第四,和個別學生交流時,不但要用語言溫暖人心,而且要能夠解決實質(zhì)性問題。教師應善于揣測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教師應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采用恰當?shù)恼Z言形式,鼓勵他們由回避求助到敢于求助,再逐步變?yōu)闃酚谙蚶蠋熐笾:蛯W生面對面交流時,要使雙方在空間上保持較近而又不過于近的距離。這樣,既不讓人產(chǎn)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又使對方有安全感。這一點在和異性交往時更要注意。
二、運用態(tài)勢語交流的技巧
在現(xiàn)代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目光和笑容往往起著比言語還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正確運用目光、笑容等態(tài)勢語言。教師面對全班幾十個學生,如何使自己的目光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如何用自己的微笑去感染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呢?
第一,通過目光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存在和學習。如果一個學生長久得不到教師目光有意識的暫留,就會產(chǎn)生被忽視和被拋棄的感覺,自然就和教師疏遠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更在意老師眼睛注意的方向——是不是只關心某幾個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是不是總游移不定;他們還注意老師眼睛里的溫度——溫和還是熱烈,光明還是黯淡,等等。學生怕的是老師一天都不去看他、注意他。因此教師首先要保持目光的上下左右轉(zhuǎn)移。轉(zhuǎn)移目光的時候,一是注意速度適當,既不過快也不過慢。太快給人以盛氣凌人或缺乏和善之感,太慢則讓人以為沒有生氣,空洞、漂移;二是中途可以停頓,比如對某個學生給予特別的贊許、鼓勵、批評或者不滿的信息,但是不要讓其他同學明顯感到,否則就會把全班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這個同學身上,造成教學中斷和這個學生的尷尬。做到上面幾點,會使學生覺得老師“目中有我”,“心中有我”,自然就和老師親近了。
第二,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正確使用不同的目光。向?qū)W生提問時,目光要柔和,充滿信任和鼓勵的信息,切忌在提問時使用趾高氣揚的語氣或用挑釁的眼光去看學生。在學生站起來的時候,目光里要有所等待,而不要有看“戲”的意味,當學生說話的時候,不要一味地看著他的眼睛,這樣會使他感到慌亂。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不要馬上叫學生坐下,可以用目光告訴他“再想想,再試試”,學生回答完畢,可以頷首并用贊許的目光示意坐下,如果回答錯誤,千萬不要輕易用失望的眼光回應學生。和學生個別地進行討論和交流時,目光應落在對方眼睛或嘴巴的“三角區(qū)”,標準注視時間為交談時間的30%~60%,這稱為“社交注視”。注視時間過長,會使學生感到局促不安;注視時間過短,學生會覺得老師和他說話心不在焉,有被輕視和被打擊的感覺。
第三,在課堂交往中,教師的目光運用有一些特殊的禁忌。最大的禁忌是冷漠和鄙夷的目光。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這兩種目光都應該避免出現(xiàn)。一個教師可以憤怒,可以偶爾挖苦,但是再沒有比冷漠和鄙夷的目光更加傷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自信心的了。其次,與學生說話時看似在聽,但是目光卻留在別處,這會使學生倍感氣餒。
第四,用微笑感染學生。在課堂上正確利用笑容,會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笑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積極的信息。首先就是表明教師心態(tài)良好,一切正常,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輕松愉快起來。其次,表明教師對學生真誠友善,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和學生在一起對教師來說不是苦差事,而是快樂的事情。試想,學生怎么會不喜歡一個笑容甜美的老師呢?
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運用不滿、憤怒、傷心的表情。有時,教師可以明確地用表情告訴學生不滿意的地方,促進學生知錯就改,當學生屢教不改時,教師的憤怒未免不是一劑良藥。談到那些不幸的事情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流露自己的傷心。總之,教師用真情對待學生,以心換心,就能化解學生與教師的心理隔膜,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交往中掌握一些語言交流技巧,可以使課堂氣氛更輕松、更愉快,可以使師生關系更融洽、更和諧。那么,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而無法自己解決時,會更傾向于學業(yè)求助,也會樂于向教師求助。希望教師們在進行學業(yè)求助的教育干預時,把優(yōu)化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作為一種措施,進行一些探討和嘗試。
參考文獻:
[1]郭啟明.教師語言藝術.語文出版社,1992
[2]韓立福.新課程教師禮儀規(guī)范與指導.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
[3]張放.有效教學 和諧課堂——初中語文.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5)
[4]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2001屆博士學位論文,2001(6)
[5]胡洪偉.課堂師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碩士學位論文
(責編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