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富
長期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課外活動與實施課堂教學是相得益彰的,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中滲透各種教育,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呢?
一、精心設計課外活動內容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班集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思我們傳統(tǒng)的課外活動,大多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各項競賽來組建團體進行活動;參與面非常窄,只培養(yǎng)了一部分的尖子生;內容也很有局限性,從而忽略了課外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可從學生成長的需要、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拓展課外活動的內容,增加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學校先根據教師的特長確定了各個項目的指導教師,確定好活動場地、活動時間,再根據學生的選擇確定參加人員。內容豐富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參與面更廣了。
二、挖掘課外學習資源
1.充分挖掘人力資源
課外活動的開展,僅僅靠一兩個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求我們能把所有的教師都利用起來。對教師們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此外,還可以聘請社會上有關單位,如,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各研究院、設計院和大中專院校等的專家教授為學生開展課外活動。
2.充分利用媒體資源
(1)利用校園電視組織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一些課外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介紹、提供一些音樂的錄音、錄像帶、唱片等,要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淺顯的作品,也一定要優(yōu)秀、健康的作品,引導學生走向正軌,讓他們健康成長。
(3)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主要是普及性、文學性的讀物,包括組織看一些音樂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含動畫片)等,提高學生愛科學的意識。
3.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機構,如少年宮、少科站、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這些機構具有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的功能,學校與他們合作開展課外活動,容易被學生接受,效果好。例如,廣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多年來堅持與學校共同開展科技小制作競賽、科普報告團進校園、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糧食等活動,大大激發(fā)了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yǎng)了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課外活動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
課外活動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對學生實施的多種多樣有意義的活動,內容應是豐富的,形式也應是多樣的。
1.區(qū)情市情教育主題:組織學生參觀城市規(guī)劃展。如參觀《廣西南北欽防區(qū)域規(guī)劃》展示,特別是泛北部灣規(guī)劃。讓學生從身邊的變化了解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了解全區(qū)發(fā)展的宏偉藍圖,讓學生堅定改革開放的理念。
2.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主題: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讓學生了解革命先烈所作出的貢獻,從真實的革命歷史事跡中受到教育,讓學生更好地繼承光榮傳統(tǒng),發(fā)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3.磨礪意志、挑戰(zhàn)自我教育主題:組織學生攀巖、登山、長跑比賽活動。讓學生增強身體素質,磨煉堅強意志,提高自立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
4.海洋生態(tài)、科普教育主題:組織學生參觀海洋世界、北海銀灘、動物園等。通過參觀海底世界,觀看海豚、海豹、海獅表演等,對學生進行海洋生態(tài)科普教育,加深學生對海洋知識的了解,對海洋生物的認識,深化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5.自然生態(tài)、環(huán)保教育主題:組織參觀廣西植物園、瑯東污水處理廠等。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體驗和感受自然的魅力,更加珍惜人類共同擁有的家園——地球,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6.科技教育主題:組織學生參觀廣西科技館和廣西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學工作室。通過參觀展品,使學生理解一些科學原理,掌握一些科普知識,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通過參觀機器人工作室、科學探究實驗室、天文工作室,激發(fā)青少年對科學的思考,提高他們科技創(chuàng)新的能力。
7.開展創(chuàng)新大賽、愛科學日、小發(fā)明和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
開展課外活動,既配合教育部門工作,又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我們要持久地、有效地開展活動,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合理選擇或開發(fā)。
(責編 李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