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2009年是江蘇省實行新課程改革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對選修學科而言也是江蘇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2009年的高考歷史江蘇卷在繼承上擇盡精華、推陳出新,發(fā)展上與時俱進、另辟蹊徑??v觀全卷嚴謹大氣,求真創(chuàng)新,形成了鮮明的蘇派風格。但其難度陡然上升,給今后的歷史高考教學帶來新課題。
一、以穩(wěn)為主,穩(wěn)中有變,分步推進
2009年江蘇卷題型穩(wěn)中出新無大變,題量略微增多無大礙,試卷難度以偏難為主。與去年相比,無論是題型還是設問的方式變化不大,突出主干知識,強調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歷史知識體系。這無論給考生還是給全省歷史教學工作者都是一個穩(wěn)定的印象。但是細細品味,其中變化還是不少。2009年的歷史題型比去年多了1道8分的簡答題(布雷頓森林體系和歐洲一體化問題),說明以往曾一度消失的簡答題又卷土重來。這一變化使得試卷總題量由2008年的25題增加到2009年的26題(選擇20題,非選擇4題,選做題2題);此外,試卷所引用的圖片也由去年的7幅減為今年的5幅。雖然今年試卷題量比2008年多一題,但這并不違背2009江蘇考試說明“非選擇題3—4題”的命題要求。在試題呈現(xiàn)的方式上多樣性代替了單一性,設問方式上選擇性代替了唯一性等等。試卷構思精巧,立意深刻,視角新穎,時代感強,能力要求高,突出考查學生感悟歷史的能力,有一定的開放性。這種高考改革思路的變化,將會大大促進江蘇歷史教學與研究水平的提升,為江蘇省新課程方案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和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二、以能力立意,由淺入深,展開層層設問
2009年高考整卷分值分布與去年相比有較大波動,尤其必修部分。必做題(考查必修部分內容)的分值由2008年的96分增加到100分(約占84%),選做題(考查選修部分內容)的分值則由2008年的24分降至20分(約占16%),體現(xiàn)出2009年歷史科高考注重對必修內容的考查。必做題增加的分值安排在非選擇題部分,選擇題部分的考查內容和范圍沒有變化??陀^題部分由20道單項選擇題組成,每題3分,共60分。其中政治史部分9題,比去年多1題;經(jīng)濟史8題,比去年多3題;思想文化史部分3題,比去年少4題。主觀題中的必做部分為3道材料解析題加1道簡答題。選做部分仍為4道題,每本選修教材涉及1題,由考生選做其中的2題(江蘇地區(qū)大都選做“改革”王安石變法和“人物”甘地兩題),各10分。整個試卷總分120分。5本教材占分比例:必修一共計37分,選擇9題27分、23題10分;必修二共計39分,選擇8題24分,21材料題2問7分,24簡答題8分;必修三共計24分,選擇3題9分,21材料題1問3分,22材料題12分;選修一改革10分,選修四人物10分。試題從基礎的知識開始設問,考查學生的歸納、分析和文字整合能力。試題注重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全新提問角度,引發(fā)考生思考。試題大都采用小問題的形式,考查的面更廣,信度更高。這種由淺入深、階梯感明顯的設問也頗具人文色彩。
三、有意識創(chuàng)設不同類型的情境,選擇題題型多樣,整體協(xié)調
試題創(chuàng)設情境的資源共有三種。一是歷史圖片資源,試卷中共利用書本內外圖片共五幅,考生要讀懂圖片掌握必要的信息后方能作答。二是原始的文字材料。選擇題中有三分之一的試題都采用這一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采用情景描述的辦法,還原歷史本質特性,供考生判斷選擇。試卷中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統(tǒng)計圖表、歌謠、自編材料、歷史圖片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試題采用的材料理性而有深度,符合目前史學研究的大體趨向,并與現(xiàn)行教材相依托,學生讀后感覺有影又無形,同時思維在沖突中獲得認知的形成和升華。在總共20道選擇題中,材料型選擇題有6題,組合型選擇題有5題,程度型選擇題和否定選擇題各1題等等。試卷通過這樣的精心設計,整卷圖文并茂,充滿美感,考生在考試的過程中也感到精神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