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平
課題:《哲學常識》(上)第84頁第2題的講評(原題見“附一”)。
[教學設計]
借用電視歌手大獎賽的形式,抽取一部分同學的答案為評判對象,讓另外一部分同學根據(jù)給定標準打分,最后由教師總結(jié),以期達到以下目的:1.使學生以評判者的新視角觀察自己寫出的答案,從而切身了解自己做主觀題時的各種缺陷。2.通過共同評判、打分,對做主觀題的要求有更深的認識。
[教學過程]
師:課后作業(yè)[試試]第2題,大家做完了沒有?
生:完了!
師:好!下面,第一排的八位同學,請將你們的方案拿上來(學生開始陸續(xù)交上答案),第二排的同學請做好當評委的準備。
生:啊?(奇怪地)
師:咱們也借用一次央視電視歌手大獎賽的形式,要求每位評委都要給這些同學的答案打出一個分數(shù)(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咱們再請一位同學做計分員(當場有一名女同學把手舉起來),好,就麻煩這位同學了。另外,八個分數(shù)中,最高和最低的分數(shù)要去掉,其余平均數(shù)。(好多同學已經(jīng)等不及了:“知道了知道了!”)
別急,還有最重要的,那就是評分標準(大家暫時靜了下來):1.理論的運用和對材料的分析要緊密結(jié)合。2.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邏輯嚴謹。3.表述科學流暢。4.具體到這道題來講,就是你所設計的方案必須有可行性、合理性。
好,現(xiàn)在,咱們準備開始。(一名女生舉手要求發(fā)言)什么事?
生:老師,咱可否這樣,每排的評委只評一位同學的答案,這樣你就可以及時地讀下一位同學的答案,而不用浪費時間了。
師:嗯,確實是個好點子,這樣可以讓我及時讀下一位同學的答案,而且既不影響前一批評委的賦分,也不影響下一批評委的聽評,更重要的是,參與的人更多了,讓大家都能體會到做評委的滋味。好,就這么辦。
下面是第一位——路榮同學的答案,請第二排評委大人們聽好,其他同學也要注意,她的答案是:……(略)
現(xiàn)在請第二排為路榮打分,我繼續(xù)讀第二位——錢玉霞同學的,也請第三排評委們認真聽好了……(略)
第三排同學為錢玉霞打分,請第二排為路榮同學報分數(shù)。
生:(依次地)9.36分、7.80分、9.11分……(一陣陣地笑聲)。
計分員:9.36分和6.5分去掉,最后得分是8.05分!(熱烈鼓掌,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
師:下一位是崔旭芳同學的,請第四排聽好……(略)
請第四排為崔旭芳打分,第三排為錢玉霞報分。
(其余過程略)
師:現(xiàn)在為止,所有同學的答案都與大家見面了。利用評委打分,計分員算分的間隙,我想談談自己對這幾位同學所做答案的認識??梢哉f,這幾位同學的答案比我預想的要好一些,我也很滿意,每位同學的方案中都有亮點。如錢玉霞同學很注意責任到人,路榮同學呢,巧妙地把整個植樹活動分為三個階段來安排……這都是同學們動腦筋的結(jié)果。
好,下面請最后一排同學為楊超同學報分。
生:9分、8.5分、9.23分;……
計分員:去掉一個最高分9.5分,去掉一個最低分7.5分,楊超同學的最后得分是:8.61分。
師:好,所有的結(jié)果都出來了,大家看一下。這七位同學中,崔旭芳8.91分,錢玉霞8.64分,楊超8.61分,這三位同學名列前三名,我們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她們!
最后,我們著重分析一下這三位同學的答案:
崔旭芳同學,正如大家的觀點一樣,我也認為這確實是一份很完美的答案。1.方案獨特,可行性強。2.既有詳細的方案又有理論分析,一招一式很是老練。3.字跡秀美,邏輯層次井然??傊疅o可挑剔——冠軍當之無愧!
錢玉霞同學的突出特點主要在于方案的合理性,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方案在實踐中一定是效率最高的,方案的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責任制,看來錢玉霞比較適合做一名管理者!(笑聲)如果說有缺憾的話,那就是理論分析欠缺一些,要知道,這道題最后的落腳點是讓我們運用理論分析你所設計的方案。
楊超同學呢,在運用理論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時滲透理論這方面上做得最好,真正做到了水乳交融,這也是做主觀題的一種較高的境界,我們注意到近幾年的高考題參考答案就是這樣的風格。這是應該發(fā)揚的。但其缺陷就是從方案本身來講,似乎沒有動太多的腦筋,顯得不如前兩位同學那樣具體。(下課鈴聲響起)
好,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
[教學后記]
上課前一晚在考慮如何處理這一部分課后作業(yè)時,曾產(chǎn)生借用電視大獎賽的想法,又一度被自己否定。原因是浪費時間而且成功率不高,但考慮到上課班級進度稍快一節(jié),而且學生素質(zhì)也較高,才在上課前臨時決定的。不料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整節(jié)課氣氛異?;钴S,笑聲掌聲不斷,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會到了做主觀題的要領,也讓學生切身體驗到了自己所做的答案中一些常見的弊病,正應了一句古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缺陷,如:在考試判卷中,賦分標準是掌握在一個人手中的,而這節(jié)課里,答案的尺度掌握在不同同學的手中,削弱了結(jié)果的公平性。再如,在文科主觀題判卷過程中,卷面是否整潔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而這點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無法體會。這些都是今后需要繼續(xù)完善和創(chuàng)新的。
附一(原題):
【試試】
某中學高二(1)班有男生30名,女生20名,在植樹期間,學校分配該班在課余兩小時內(nèi),把50棵樹苗栽在校園路的兩旁,必須保證成活。你作為班長如何在這段時間內(nèi),綜合考慮挖樹、挖坑、運樹、栽樹、澆水等環(huán)節(jié),設計出一個最優(yōu)方案(可以假定一些合理的前提),并從哲學道理上說明這個方案。
附二(部分同學的答案):
1.崔旭芳同學的答案
方案:15名男生和10名女生為一組,另外15名男生和10名女生為第二組。
步驟:(1)第一組挖樹的同時第二組挖坑。(2)完成第一步后,第一組運輸?shù)耐瑫r,第二組挑水。(3)樹苗和水都到位后,50人同時栽樹、澆水。
分析:高二(1)班50名同學組成的是一個整體,其中每一個人是整體中的各個部分,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jié)構進行組合和搭配時,整體的功能就能發(fā)揮得更加完善。以上方案將每組人數(shù)和性別協(xié)調(diào)搭配是出于勞動力水平的考慮;每組同時進行工作是出于時間限制的考慮;而且每組勞動強度搭配協(xié)調(diào),使得他們可以同時完成(1)(2)步,樹苗和水就可同時到位,方便立刻開展第三步。
2.錢玉霞同學的答案
(1)先進行人員配置,全班共50人,分為10組,每組3個男生2個女生,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種5棵樹。(2)分配任務。第一步:用2個男生和1個女生挖樹,另外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挖坑(規(guī)定時間12分鐘)。第二步:3名學生(2男1女)運輸,另兩名學生檢查坑挖得是否合格(時間2分鐘),隨后5名學生一起種樹(時間6分鐘)。第三步:全體澆水,一人(女)在水源處供應,兩人抬水(一男一女)兩人澆水(一男一女)。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