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愛春
詞匯學習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核心。楊金鋒和龔育爾專門研究了詞匯學習策略和英語成績之間的關系,他們發(fā)現(xiàn)22種詞匯學習策略中有12種策略自變量與學習成績存在顯著正相關。但是,在我國外語教學中,人們認為教學效果最差的恰恰是詞匯教學。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學習速度不快;②遺忘快,遺忘率高;③不能靈活運用所學詞匯。筆者結合自身詞匯教學實踐,就雙重編碼理論(Dual Coding Theory)在高中英語詞匯策略訓練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
一、雙重編碼理論概述
雙重編碼理論是由加拿大心理學家佩維奧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認知表征理論,該理論屬于認知理論范疇。該理論認為人們存在著兩個認知子系統(tǒng):其一專用于對非語詞事物、事件(即映像)的表征與處理,而另一個則用于語言的處理。佩維奧同時還假定,存在兩種不同的表征單元:適用于心理映像的“圖像單元”和適用于語言實體的“語言單元”。前者是根據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組織的,而后者是根據聯(lián)想與層級組織的。雙重編碼理論告訴我們,在詞匯教學中可同時用視覺和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信息和認知信息,使得記憶保持更長久。
二、雙重編碼理論指導下的詞匯策略訓練操作
1.準備階段
讓學生了解雙重編碼理論在詞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使其意識到兩個認知子系統(tǒng)(對映像進行處理的系統(tǒng)和對語言進行處理的系統(tǒng))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利用這種規(guī)律可以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2.策略示范階段
其一,將具體的詞匯和相應的圖片或實物聯(lián)系起來。
其二,重新組合詞匯,使其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情感體驗。書本中的詞匯表往往是按字母順序或課文順序排列的。此種方式易導致學生機械記憶,失去詞匯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根據雙重編碼理論,可示范學生進行如下組合:rescue, hero, happiness, popularity, responsible, gentle, fantastic, world?鄄famous, delighted, honorable, significant, fascinating等。這些詞多屬于積極詞匯,將它們組合在一起識記或復習很容易讓學生回憶起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利于學生長久記憶。
其三,鼓勵學生精選例句以引起自己的情感共鳴。如:
①The only requirement for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be members of the team of “smiling volunteers” is that they have sincere smiles and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真誠地露出你的微笑,給自己一個陽光心態(tài)吧!)
②Push aside feelings of failure and concentrate on how good success will feel when you finally reach your goals.(積極的思維習慣會有助于我們取得成功。)
其四,基于文本情節(jié),對詞匯進行視覺化再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大腦中的意象處理功能,提高識記的效果。筆者利用“圖憶世界網”所提供新概念英語第三冊第一課的思維導圖,給學生呈現(xiàn)了這一策略的使用。筆者注意到,在后來的詞匯學習和語篇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主動在空白紙上構思出想像中的圖像,而后將新詞標上去,從而提高了記憶的效果。
3.策略運用與評估階段
這個過程主要是滲透在平時的各單元詞匯學習中進行,通過“個體加工詞匯→組內交流→集體展示與評估”的方式來進行。評估的內容可以包含: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有否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其策略運用是否得當等,逐步形成更適合自己的策略。
三、實踐后的反思
1.基于雙重編碼理論的詞匯策略訓練使學生成了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學生懂得了在詞匯學習中要調動認知過程中的非語言系統(tǒng),從而保證對所學詞匯的音、形、義之間的認知和記憶,讓所學詞匯與已有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之間構成聯(lián)系,充實了所學詞匯意義,加深了對新詞的理解。
2.應當更新英語詞匯學習的反饋方式
在日常教學中,很多老師通過單詞聽寫來檢測學生的詞匯掌握情況。這樣的方式事實上在起著誤導作用,因為它在向學生傳遞死記硬背的觀念。根據雙重編碼理論,我們可以給出語境和首字母,讓學生寫出相應的單詞,也可以按類別聽寫(如:同一主題的詞匯放在一起進行)等。
(責編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