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博林
【摘 要】 語文教師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在拓展學生視野時扮演鑰匙的角色,在人文精神滲透中扮演天使的角色,在創(chuàng)新的征途上扮演開路先鋒的角色。
【關鍵詞】 學生與教材 拓展視野 藝術感染 創(chuàng)新
語文教學是一臺戲,老師和學生分別是戲中的角色。師生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并不是老師應扮演的角色。那么,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充當什么角色呢?
一、在學生與教材之間,老師是橋
語文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語文老師就是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如何讓學生接近教材,走進教材,融入教材,就是這座橋的使命。那么,橋的作用應如何發(fā)揮,橋的角色應如何扮演,才恰如其分呢?這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藝術。
首先,語文老師要創(chuàng)造契機,激活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fā)其興趣。給每屆新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我都不急于上新課,而是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思考,引導他們觀察事物的表面有什么特點,內在本質如何,這樣的事物蘊含著什么深刻的道理。比如蘋果,顏色象征什么,形狀象征什么,吃著香甜的蘋果,我們會想到什么。綠葉的顏色象征什么,綠葉與紅花有什么關系,綠葉與樹干有什么聯(lián)系。由一片綠葉,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現(xiàn)象、什么精神。與綠葉有關的故事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如何等等。學生聽了這些提示,思維的閘門頓時打開,思緒頓時活躍起來,繼而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學生暢所欲言之后,老師乘勝點撥。其實,語文教材就是把我們的生活搬上了書本,學習語文就是品味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我們的語文處處是生活。這樣,學生與語文的距離頓時縮短,學生對語文也倍感親切。同時,學生原始的求知欲也被激活。有了這樣的契機,其他的環(huán)節(jié)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次,教師應該授學生“漁”而不是“魚”。設計好教材這磁鐵誘餌之后,并不等于就可以讓學生在教材里肆意馳騁,無所羈絆,更不等于老師就要手把手地把知識“喂”給學生。我們還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藝術,是思想的結晶。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賞識藝術美和思想美的方法,教會學生把語文卸載到生活中,融入生活中。這樣,橋梁的樞紐作用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二、拓展學生視野時,老師是大門的鑰匙
語文世界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外延更是浩瀚無邊的。語文學科的豐富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該把視線延長到課外。這樣,才能更好地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深化學生的知識深度。然而,課外閱讀又是一把雙刃劍,是一個五花八門、充滿誘惑、陷阱無數(shù)的“游樂場”。此時,老師就是一把打開“游樂場”大門的鑰匙。那么,這鑰匙的開啟作用如何發(fā)揮呢?
首先,語文教師必須使學生的學習超越課本,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語文教師要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外閱讀,這是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比如,舉辦讀書知識競賽、辦閱讀園地、引導學生多去閱覽室、開展讀書手抄報比賽等,還可向大家推薦一些課外書籍,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至課外,甚至向其他學科延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汲取知識、感受生活、認識社會。引導學生領略課外閱讀領域的無限風光,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這樣,學生才會不由自主地神往這閱讀領域。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現(xiàn)在的中學生,普遍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情感冷漠,情緒不穩(wěn)定,為人處世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所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學生才不會在紛繁復雜的“游樂場”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最后,教會學生破譯“游樂場”的種種密碼,舉一反三,為我所用。課外閱讀只有讀好的書籍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所謂“開卷有益”是有條件的,并非說讀書可以不加選擇,只要讀了就可以得到教益,實際上,一些怪誕低級的書,特別是那些黃色書刊,都是精神鴉片,只有壞處,沒有半點好處。所以說,在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要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報刊,讓學生從中受益。這樣,教師這把鑰匙就變成了金色的法寶。
三、人文精神滲透中,老師是藝術感染的天使
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人文性。然而,人文精神并不是強行說教就可以傳給學生的。語文教學要把人文精神真正地滲透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教師現(xiàn)身說法,先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人文精神,以此來感染學生,做藝術感染的天使。那么,做藝術感染的天使,應具備什么素質呢?首先,教師的情感要豐富而真誠?!案腥诵恼?莫先乎情?!笨梢哉f,語文教學就是情感教學。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老師與作者及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讓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師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指教師的語言要有感染力、藝術性。行的風度即以自己的行動同化學生。最后,語文老師還要有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他們感受、創(chuàng)造這些美。
四、創(chuàng)新的征途上,老師是開路先鋒
眼下,創(chuàng)新教育在全國各地被炒得沸沸揚揚。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念與傳統(tǒng)教育相去甚遠。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不容學生自己去懷疑甚至批判,都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我們要勇于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束縛,做創(chuàng)新路上的開路先鋒。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批判精神,教師要超越自我,敢于讓學生向自己挑戰(zhàn),敢于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我曾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談論我的著裝特點,我的說話風格,我的教育方式,然后做誠懇的自我批評。自那以后,學生的思維似乎已被我喚醒,質疑的思維活躍起來,“異想天開”的學生漸漸多起來。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教師對自己角色的認識已不斷更新。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我們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我想呼吁我們的語文老師,別讓考試統(tǒng)治我們的思想,別讓“八股”式課文分析束縛我們的教學。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精神、良好的語文習慣,才是我們的根本任務!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