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莉
摘要: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局限在語法、句法和課文內容的講解上,忽視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因材施教問題。這種僵化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模式對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確立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一、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經(jīng)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政府和高校的重視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進步,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明顯滯后,已經(jīng)越來越不適應現(xiàn)實發(fā)展的需要,具體歸納起來,我國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手段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主要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的單方面講授語法、句法,講解課文內容,學生以老師為中心,老師采用“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手段,而學生則被動吸收。這樣的教學結果,一方面,使得大部分學生能力局限在書面的語法練習和閱讀上,忽視了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溝通交流;另一方面,這種以老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而言,是否真正接受和吸收了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和內容,無法及時反饋到老師那里,老師只能通過以后的階段測試或期末考試才能了解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情況,這樣就不利于老師及時調整其教學的內容、進度和方法,不利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及時溝通和反饋,最終導致英語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失敗。
(二)教材比較單一,缺乏應用性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工具,是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但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材相對比較單一,目前在高校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英語教材,主要集中在《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新編大學英語》(浙江大學出版社)、《新視野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21世紀大學英語》(復旦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4種教材。這些教材中。詞匯、語法、句型句式以及閱讀占了很重要的篇幅,與此相對應,這些內容的教學也占據(jù)了大學英語教學的大部分課時,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這些教材主要取材于名著、??驎?,選材一般涉及各種文體,講究文章的難度和欣賞性,但卻忽略了實用性的突出,忽略了英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能力。
(三)教學目的、方法和進度過分統(tǒng)一,無法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多層次需要
由于受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在入校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在入校時,其英語的聽、說、讀、寫水平已經(jīng)達到甚至超過了大學英語的四級水平,而有的來自農(nóng)村或偏遠山區(qū)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卻很差。針對學生這一參差不齊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考慮他們在英語水平上所存在的差異,而一律采用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教法和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然而,我國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就走向了這一誤區(qū),老師在上課時,對好學生和差學生運用的是一個標準,結果導致差學生因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從而對英語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好學生有時又覺得老師講的內容過于簡單,同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一方面老師對自己的英語教學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
(一)分級教學模式的構建
從前述分析來看,不同的學生在入學時的英語水平不一樣,針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應分別實施不同層次的教育,即分級教學,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英語水平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從而讓優(yōu)秀的學生盡快脫穎而出。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競爭環(huán)境。
具體來說,分級教學就是在學生進校后進行英語摸底測試,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成績建議他們分別從初級、中級、高級學起。對于級別低的學生,老師主要進行聽說、閱讀、寫作和視聽的分科教學,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基礎,同時老師要積極營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上主要致力于引導學生,重點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自學能力。同時,學校應當設置彈性的英語課程,對那些通過英語水平測試的優(yōu)秀學生,鼓勵他們選修各種英語應用型的課程,全面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自由會話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老師以自我為中心和主宰,學生則從課本和錄音中被動吸收語言,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重復這些語言或進行操練。這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顯然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在自由會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是教學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老師在課堂上主要是組織學生利用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表達思想,在教室里和學生自由地會話,鼓勵學生多開口,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學生有目的的交際和意義表達。同時,老師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一方面要突出趣味性和交際性,一方面還要注意將語法、句法等語言知識融入到教學內容里。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構建
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錄音材料讓學生反復聽一些對話、短文等。然后再完成一些測試題,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疲倦極厭煩的心理,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它將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效果結合起來,使學生置身于色彩、聲音、語言及影像等環(huán)境之中,使他們全方位地感受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直觀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取得聽力教學的最佳效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選用積極健康、富有教育意義的外文版影視片、動畫片輔助英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觸真實的外語語言環(huán)境,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在非強制壓力下帶著一種快樂的心情去學習英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文化能力,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而且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訓練條件,為學生提供廣泛豐富的語言知識和國情知識。
(四)多層次教材模式的構建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教材比較單一,無論學生英語水平高低,運用的教材都是一樣的,而且教材的內容注重欣賞性,忽視了實用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多年來教材建設也是困擾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歷史性問題。
教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托,它決定了教與學的基本方法,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材的編寫上,應充分體現(xiàn)以下兩點:教材的定位應在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分別實施不同層次的教材。
具體來說,高校應根據(jù)教學大綱,由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組成分層教學教材編寫小組,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依層次對教材分別制定課堂教學的基礎目標,中層目標和高層目標,以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分層教材的編寫應特別體現(xiàn)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同時還要充分體現(xiàn)傳授語言知識與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關系,力爭任何一個層次水平的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都能達到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另外,高校在英語教材的編寫上。還應該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分層教材的編寫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材的內容上導入不同思想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內容,把握好教材的導向。盡量顧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語言水平差異和思想素質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學習教材分別獲得不同層次的語言知識、語言運用技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