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的閱讀,對構建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闭n外閱讀既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知識積累,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終身的閱讀和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但中學生目前的閱讀現(xiàn)狀卻不樂觀,主要表現(xiàn)是:一方面“功利閱讀”現(xiàn)象占主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家長更注重的是升學率,看重的是學生的分數(shù),認為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無法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分配時間,因此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嚴把關”,除了與學習有關的教輔類書和極少的幾部名著外,一般的課外讀物都被列入禁讀“黑名單”。學校、家長的夾擊,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學生整天在題海中掙扎,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閱讀課外書。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興趣低、閱讀面窄、閱讀質量不高。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遠不如看電視或玩游戲;選擇的讀物范圍過于狹窄,不利于綜合知識水平的提高;閱讀時只求速度不求質量,蜻蜓點水,滿足于一知半解。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對于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是什么?毫無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最為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呢?下面簡略論述我在平時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讀書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比如 《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已搬上熒屏,我們就抓住這一契機,在班級中開展“看電視,讀名著”的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自己觀看后的感受和見解,并在閱讀課上對其中的經典段落進行閱讀賞析,以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水平。讓學生通過觀賞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和價值,從而感受閱讀的意義。除了組織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外,推薦的閱讀材料在內容上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一定要求學生一上圖書館就得啃大部頭,剛開始閱讀時可以選擇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讀者》等雜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感悟能力時,又向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說、散文等。最后再向他們推薦大部頭的,或一些語言比較含蓄、意境比較深遠的名家作品,如魯迅小說、中外名著等。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消除學生對名著的恐懼,并且整個過程由教師啟發(fā),讓學生對書籍懷有一種好奇,從生理與心理上逐漸適應。
二、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閱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比绻麑W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學會了閱讀,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樂作舟”,就會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就會孜孜以求、不辭勞苦地奮力攀登巍巍書山,如癡如醉地徜徉于知識的海洋中了。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墩Z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庇械臅恍柚拦8啪涂梢?,有的只需讀其中一部分,而有些則需精讀、細讀,要讀通讀懂。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讀故事梗概、看目錄、抓片段讀等方法來了解大意,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有用的信息。精讀和略讀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的。精讀往往建立在略讀的基礎之上。如一本書值不值得一讀,常常是先瀏覽一番,通過逐步了解、感知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讀的內容。將略讀和精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的效果。同時我們還要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要做到讀有所得。當然閱讀方法因閱讀的書籍和閱讀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廣大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閱讀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三、做好讀書筆記,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
徐特立曾談過:“不動筆墨不讀書?!迸喔舱f過:“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所以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yǎng)成讀書時摘抄好詞佳句、記錄讀書心得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形式有許多,如摘錄閱讀材料中的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名言警句;記錄閱讀時的感受、體會和看法等。教師應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思想感情;記錄閱讀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指導寫讀書心得等。同時引導學生將所做的讀書筆記分類,如按詞、句、段、文分,或按材料的類型分為詩詞天地、習作精粹、我的感想等。同時讓學生做讀書筆記,將閱讀的感受記錄下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學生寫出有文采、高質量的作文奠定基礎??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弊龊米x書筆記,積累他人的精華,慢慢積淀、融合,將其變成自己的知識儲備。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博聞強記,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會“薄發(fā)”。
四、展示讀書成果,促進學生積極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因此,我們要注重及時展示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讓學生體驗到閱讀成功的樂趣,從而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來參與閱讀。為此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讀書交流,將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悟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和大家交流,在交流對話中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如可以定期舉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可以對比較好的筆記給予表揚,對稍有欠缺的同學給予鼓勵,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內容,談體會、說想法,大家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另外,可以組織學生共學生習閱讀筆記中的優(yōu)秀段落,可以用“這幾句寫得實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可以嗎?”“這句話太有思想了!你在哪里讀到的?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等話語來激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他們體驗到做好讀書筆記的快樂,同時也激勵其他同學更加積極地摘抄好詞佳句,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環(huán)境,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質量一定會得到提升。同時也可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如辦手抄報、佳作推介會、讀書知識競賽、辯論會等,讓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所感所想展示出來,促進學生積極閱讀。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學生各項能力的基礎。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教師應該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使學生愛上閱讀,能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