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最近,德國農(nóng)學家蘇里貝克發(fā)現(xiàn):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會發(fā)芽,如果在大白天翻耕,野草種子發(fā)芽率高達80%,約為前者的40倍。這是為什么呢?蘇里貝克通過進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絕大多數(shù)的野草種子在被翻耕出土的數(shù)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即使是短至幾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難以發(fā)芽。
當別人處于人生的黑夜,我們也別忘了給別人一縷“光”:一縷希望的光,一縷微笑的光,一縷熱情的光,這一縷又一縷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卻是一個人的整個人生!
一次,我和幾個同學正在談美麗的星星,母親悄悄走到我身邊,把我拉到一旁,指了指孤獨地站在遠處的一個盲童,輕聲地對我說:“孩子,你為什么不給他一縷光呢,讓他也能看見美麗的星星。”“這怎么可能呢?他是一個盲童,什么也看不見,怎么可能讓他看見美麗的星星呢?”我說?!斑@怎么不可能呢?”母親說,“你可以向他描述星星的美麗呀,使星星的美麗讓他能觸得到、聞得到、感覺得到,這樣一來,他不就‘看見美麗的星星了嗎?”從那以后,我常常與那個盲童在一起,跟他描述星星的美麗。世界的美麗,他也把他“看見”的美麗講述給我聽。我在給盲童一縷“光”的同時,也讓我自己看到了這世界更多的美麗,體驗到了這世間更多的快樂。
又一次,一名同學在學校冒犯了我,我便大打出手。母親知道這件事后,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只飛蟲飛進你的耳孔,有這樣兩種解決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呢?一種是,往你的耳孔里滴幾滴清油,把飛蟲的翅膀粘住,然后將它憋死:另一種是,將你的耳朵靠近燈光,耳孔里的飛蟲看到外面的亮光后,就會慢慢地順著亮光爬出來?!薄爱斎晃視x擇后一種方式來解決。”我說。
母親說。生活中,我們也有被人沖撞、被人冒犯的時候,但對待沖撞、冒犯我們的人,我們卻沒了這份冷靜和理智,沒了這份平和與寬容,我們往往或心懷仇恨,或大打出手,或伺機報復。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對待冒失闖進我們耳孔里的飛蟲那樣,給別人一縷光呢:一縷溫暖的光,一縷信任的光,一縷善意的光,一縷寬容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