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中 向 輝 延 征
4月10日,2009世界集郵展覽暨洛陽牡丹花會隆重開幕。這是世界郵展第二次在中國舉辦,也是首次花落河南;而世界郵展與牡丹花會同時舉辦、交相輝映,更使本次盛會成為各大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
為了更好地報道這一盛會,河南日報提前數(shù)日進行策劃,于開幕當天推出精心設(shè)計的《世界郵展暨牡丹花會特刊》。特刊面世之后,受到相關(guān)領(lǐng)導和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那么,這組特刊究竟好在哪里呢?不妨共同作一品評。
在重大展會報道中,追求熱烈氣氛和宏大場面通常會成為平面媒體的共同選擇,但是這種視覺轟炸式的處理方式往往給讀者帶來紛亂無序的感受。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就要對報道內(nèi)容合理歸類。河南日報10日推出的這組特刊分為“晚會”、“郵展”、“花會”三大板塊,分別對上述三項活動進行充分報道,再配合當天兩個要聞版上的開幕消息和展會動態(tài),不僅做到了氣勢宏大、信息豐富,而且實現(xiàn)了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整體設(shè)計是這組特刊最大的亮點。首先,編輯人員將報紙邊框設(shè)計成孔齒樣式,使每個版看起來都像是一枚生動的郵票,與世界郵展的主題更加契合。其次,“郵展”版和“花會”版雖是連版,但版面銜接處同樣用孔齒裝飾,形成二方連郵票的效果。這種設(shè)計既可被視作一個整版,又可被視作兩個獨立的版面,在統(tǒng)一格局中形成變化,風格一致而不失靈動。最后,在特刊頂端邊角處的郵戳圖案,也是一種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意。該圖案雖然只占很小的空間,但它不僅與整版的郵票造型相得益彰,而且還包含了本報報頭、版序標號、出版日期等豐富的信息,可謂特刊的點睛之筆。這組特刊的整體設(shè)計充分體現(xiàn)了編輯人員突破常規(guī)的創(chuàng)新思路,獨特的風格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特刊對其他版面要素的運用也令人稱道,其中最為值得一提的,就是以毛筆墨跡為主線形成的文圖組合:墨跡象征著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繪畫藝術(shù),為版面注入了古樸、優(yōu)雅的氣息;鑲嵌于墨跡之中的龍門石窟、牡丹仙子、白馬寺、唐三彩等圖片,充分展現(xiàn)了郵展舉辦地洛陽的地方特色;鮮艷的牡丹工筆圖案既傳達出郵展與花會共同舉辦的信息,又對冷色調(diào)的墨跡起到了一種平衡的作用;手書毛筆字體的“郵”字和“花”字分別點明了特刊不同板塊的主題,也讓版面顯得頗為大氣;而從整體來看,在連版的左右上角同時擺放這套組合,使得版面的視覺效果更加均衡,風格更為統(tǒng)一。巧妙的設(shè)計,流露出制作者的精心與細心。
除此之外,特刊對展會的標志性要素幾乎“一網(wǎng)打盡”。例如郵展與花會的會標和吉祥物,“郵傳萬家、花合天下”的展會主題詞,“一圖雙關(guān)”的牡丹系列郵票,等等。這些要素形象生動、緊扣主題,不僅在細節(jié)上進一步美化了版面,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出此次展會的特色,還為讀者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