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純
摘要:音樂興趣小組活動是在課堂之外為學生開辟的又一音樂教育和藝術實踐的天地,是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重要手段,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大舉措,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整個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者就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的做法,談幾點看法,以喚起教師和學校對活動教學的重視和支持。
關鍵詞:初中音樂 興趣小組 小組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144-01
音樂興趣小組活動是在課堂之外為學生開辟的又一音樂教育和藝術實踐的天地,是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重要手段,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大舉措,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整個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同課堂教學一樣,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保證音樂教育任務的全面落實,實現(xiàn)音樂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學校為應付上級檢查,成立了不少的學科興趣小組,但并沒有真正開展活動。就是有一點活動記錄,也是胡亂編造的;即使開展了一些活動,也是很單一的,沒有真正達到興趣小組活動的目的。筆者就初中音樂興趣小組活動話題,談幾點看法與同行交流。
1 明確小組活動的重要意義
音樂興趣小組活動是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潛能,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選擇和積極參與自己有特長喜愛的項目,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熱情,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文化生活和音樂藝術修養(yǎng),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團結友愛精神。在活動中,學生會自覺地感受集體協(xié)作、相互配合的力量,感受到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作,才能完善地表達音樂形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友愛、遵守紀律等優(yōu)良品質(zhì)。
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活動,能深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從而更好地開發(fā)智力,激發(fā)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 掌握小組活動的原則要求
音樂興趣小組具有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參加活動的自愿性和安排活動的多樣性等特點。因此,開展活動要遵循的原則是:活動要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要堅持自愿參與和普及提高相結合的原則。
開展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的基本要求是:活動內(nèi)容要富于教育性和藝術性,適合初中生年齡特征,并在輔導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闊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素質(zhì)。
3 組織小組活動的全面開展
根據(jù)學生的愛好、特長和知識水平,結合學校實際條件成立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如:合唱隊、歌舞隊、樂理知識學習班、器樂隊等小組。合唱隊、歌舞隊是學校最常見的、最主要的音樂興趣小組活動形式,是較容易開展的一項活動,一般學校都具備條件成立,對于條件較好,師資雄厚的中學,開設樂理知識學習班也是很適合的。
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團結學生。興趣合作小組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fā)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yōu)缺點互補,使活動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顒訒r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不管是欣賞,還是唱歌,都可以放手任由他們自己討論、取舍,然后選取最佳方案或答案。如學習“用音樂編織故事”這內(nèi)容,可讓學生分組進行創(chuàng)作,每組自己推選一名組長,再由組長來組織、分配備人的創(chuàng)作任務,活動前筆者擔心七年級的學生是否有這樣的組織能力及合作精神,但是最后的結果令筆者大吃一驚:小組長組織得井井有條,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出乎意料地好,有的聲音創(chuàng)作是筆者根本想不到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創(chuàng)造能力非常強?;顒雍罂捎山處熁蛞魳房拼斫M織音樂興趣小組,通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自由活動,探究課程要求之外的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面,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F(xiàn)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集體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強的人,而集體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不是隨便就有的,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養(yǎng),而初中階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去探索。贊可夫認為:“興趣是開發(fā)智力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沒有濃厚興趣就會厭學。興趣不到“著迷”的程度,就不出現(xiàn)靈感,更別談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為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從事發(fā)現(xiàn)、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從而要有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
興趣小組要按時開展活動。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分類成立小組后,定輔導教師,定學習內(nèi)容、時間、地點,一般不要隨意調(diào)換,要按時開展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色,上好音樂教育活動課,以此推動學生音樂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如:合唱隊星期一、星期三活動,歌舞隊星期二、星期四活動,樂理知識學習班星期五活動。這樣合理安排,要考慮學生身心特點,講究科學性,每次時間不宜太長。在選材上,合唱隊歌曲在考慮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聲音特點和實際水平;歌舞隊盡量編排一些少年的集體舞、歌伴舞,并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趣味性、動作性以及“舞蹈形象”的鮮明、“舞蹈語言”的生動等。樂理要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的傳授。
4 做好小組活動的真實記錄
輔導教師每次活動,對活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數(shù)、活動內(nèi)容、效果如實記錄,以便見證活動的開展。除此之外,社會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大熔爐,許多學生參加了社區(qū)、少年宮、藝術團體等各種音樂學習,教師也應了解到這類信息,定期調(diào)查,建立學生音樂學習檔案。如:特長愛好、參加何種音樂學習,參加何處何類藝術團體,比賽、活動情況,愛聽什么音樂,訂閱音樂報刊情況,愛看的音樂書籍等。
總之,活動應納入學校工作計劃,要從實際出發(fā),方式應多樣,內(nèi)容應豐富多彩,情趣要健康向上,選材要注意標準,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楊永欣.自主探究性學習[J].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最佳模式.
[2]徐勇,龔孝華.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4]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陳安福.中學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