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英 張曉瑜
[摘要]在家庭教育中,人們普遍認同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父母教育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素質決定家庭和孩子的未來。合格的父母,可以營造和諧的家庭,造就合格的民族;有了和諧的家庭,才會有和諧的社會。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家庭教育的本質及特點,其次,探討父母素質對于家庭教育和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并介紹了當前社會誤區(qū)及引發(fā)問題,最后,從父母教育入手,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家庭教育 父母素質 家長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類社會的基礎組織形式。幾乎對每個人來說,家庭都是個體出生后接受社會化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家庭的教育與影響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到了大學階段,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的權威更是對子女的心理和觀念具有強大的滲透力和塑造力。個體能否成功的社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示范和引導。因此,家庭教育必須關注教育的主體——父母。
一、家庭教育的本質及特點
1.家庭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實踐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有意識、有目的地施加的教育影響。從字面上理解,家庭教育當然是指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專家們卻說:“要教育好孩子,關鍵是要提高父母的素質?!痹诮逃⒆拥倪^程中,父母必須首先進行自我教育,進而改善自己。換言之,家庭教育要教育的是父母。
2.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特點及所面臨的新挑戰(zhàn)
(1)獨生子女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中人際關系趨于簡單。自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已造就了9000萬之眾的獨生子女社會。雙親對子女易形成過度關心、過高期望及以溺愛子女為特征的不良教育態(tài)度,不利于青少年的心智成熟與發(fā)展。另外,家庭成員的相對減少,使家庭人際關系由復雜走向單純。這也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領會不到全部復雜的人際和交往關系,也就體驗不到傳統(tǒng)式家庭生活的社會經驗。這會給家庭教育帶來較大影響。
(2)家庭教育受到大眾傳媒的隱性沖擊,向社會化、多元化發(fā)展。隨著電視、電話的普及,加之電腦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社會影響進入家庭領域的途徑越來越多,周期越來越短。家庭教育已不再是傳統(tǒng)家庭那種古老、封閉的“成人”教育,而是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成人成才”教育。如今家庭教育目標體系更加細化,開放式、社會化、多元化已成為其最為顯著的特點?,F(xiàn)代家庭如何調節(jié)和控制社會影響,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教育子女方面實行家庭影響和社會影響的良性組合,是當前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
(3)家庭教育施教主體的教育素質參差不齊。城市許多家庭中教育學?;蜻^度與廣大農村地區(qū)家庭中教育的不足或放任并存成為過與不及的“兩極”。這極大影響著教育的整體均衡發(fā)展。
(4)中國父母育兒觀存在偏差。許多調查表明,中國大多數(shù)家庭父母多關心的是孩子的智育,至于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等則很少考慮。另外,由于家長最多關心的是分數(shù),造成了家庭教育學校化。
二、父母素質對于家庭教育和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
1.父母素質是家庭教育的主體要素,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家庭教育的成??;直接關系到祖國人才的培養(yǎng)。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的細胞,和諧家庭的構建源于完善高效的家庭教育。作為家庭教育主體要素的父母素質,理所當然是構建和諧家庭乃至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
2.父母素質的提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動力
21世紀是以人為本的世紀,教育是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我國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目標離不開人才這個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而人才的第一個搖籃是家庭,第一位老師就是父母。父母的自身素質對孩子的聰明才智、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質具有重要影響。父母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動力。
三、當前社會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及其引發(fā)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但社會一直未能重視家庭教育,即使到今天也沒有擺正家庭教育的位置。社會的家庭教育氛圍及理念離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差太遠。
近年來,部分中青年家長重智輕德、重物質輕精神、重養(yǎng)輕教、重孩子素質教育輕自身素質提升等家庭教育理念,導致“由寵愛而溺愛、由期望而狂熱、由憐愛而包辦、由失落而冷漠、由失望而暴力、由保護而慫恿、由愛護而袒護、由托付而托教、由單親而失教、由分歧而誤教”等十大不容忽視的家庭教育誤區(qū)和問題日益凸現(xiàn),成為影響和阻礙未成年人良好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甚至健康人格、體格形成的隱患;也成為影響家庭和諧、穩(wěn)定和發(fā)展,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隱患。
現(xiàn)代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綜合素質等可以說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應有的尊重,許多大學生養(yǎng)成了懶惰習慣和依賴心理,這導致了大學里出現(xiàn)了幼稚園現(xiàn)象;導致孩子追求生活享受,社會適應能力差,不善于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
四、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升父母素質,推進家庭教育
1.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從經驗型的家庭教育向學習型家庭轉變
由于信息化、多元化社會的發(fā)展,應隨之改變家庭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別是家庭教育觀念要更新?,F(xiàn)代家庭教育不僅是傳統(tǒng)的說服教育、示范教育,更是家庭成員之間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目標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從訓斥、說教、單向示范轉到引導、交流、互相學習的方式。
2.盡快制定國家層面上的“家庭教育法”,從法律地位來保證家庭教育的開展
目前,世界不少國家都制定了家庭教育法規(guī)。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家庭教育法”,從法律地位來保證家庭教育的開展。
3.以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專業(yè)化內容為支撐,項目化運作為手段的思路推進家庭教育
建立社會化的服務機構,要把建立廣覆蓋、有影響的家庭教育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想方設法形成“學校輻射社區(qū),社區(qū)指導家教”,建立父母素質教育社會合力的服務機構,千方百計擴大服務受益面。以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為龍頭,整合和建立不同梯次的服務機構,形成覆蓋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的服務網絡。
專業(yè)化服務資源決定父母教育的社會化服務能力。因此,要將“父母素質教育”納入教育計劃,特別是在推進社會教育進程中把父母教育作為一項具體明確的內容。
另外,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調整思路、創(chuàng)新手段。可以用項目化運作的方法和要求,解決家庭教育中面臨的課題,為父母素質教育工程提供各種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愛平.家庭教育與大學生成才.人才開發(fā),2002,(6).
[2]繆建東.試論大學生家庭教育.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98,(2).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周賢君.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湖南社會科學,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