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玲
[摘要]藝術欣賞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探索,不僅需要對藝術作品表現(xiàn)的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把這種感性認識通過敏銳的感知力,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獲得對作品內涵的領悟和理解。
[關鍵詞]美術欣賞 教學 學生
靈魂不滅的說法靠不住,藝術卻有不滅的靈魂。它如星月般閃耀的光輝,給人以無窮的智慧和啟迪。青少年正值易感而嬗變的年齡,他們喜歡感性地把握現(xiàn)實,因為對于他們,色彩和線條大概要比語言文字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受感染。如何正確引導和幫助他們從藝術作品中獲得審美的滿足,培養(yǎng)他們直覺的判斷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為他們在精神意識的層面展開一幅通向藝術殿堂的畫卷,去領略其中的無限風光,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尚情趣和全面知識結構的高素質的人才,是美術欣賞課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喚起學生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
人類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造型的,繪畫是自然合法的女兒。藝術在羅丹看來,是“深入自然滲透自然與自然同化的心靈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悅,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這個世界而又再現(xiàn)這個世界的喜悅?!边@種情感的表現(xiàn)以其自然、純撲、真摯而感人,并喚起對人生的體察,去挖掘生活的真與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當我第一次走上講臺,面對學生一雙雙渴求的眼睛,用真誠而熱烈的話語說:“同學們,在我眼里你們永遠是美的,你們美在青春,美的真實,美的純潔,你們就是我永遠欣賞不完談論不完的美的話題。”教室里一陣騷動,即而洋溢起歡樂的笑聲。也許在他們心中會隨之涌起一種自信與驕傲,一種對青春的真愛與體味,一種對真善美的思考與尋求。
從落日的余輝,龜裂的土地、枯敗的殘荷這種大自然充滿靈性的美,到孩子的純凈、青年的激情、壯年的沉穩(wěn)、老年的睿智這種崇高的人性美,學生們眼前展現(xiàn)了一個新鮮而神奇的世界,召喚他們對藝術的渴求。旨在培養(yǎng)他們于觸手可及中發(fā)現(xiàn)美,于平凡中感悟美,于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的健康向上的藝術修養(yǎng)與心理素質。
二、用清新優(yōu)美富于魅力的語言,引證生動實例,為學生打開一個富于想象的藝術世界
藝術欣賞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探索,不僅需要對藝術作品表現(xiàn)的感性認識,更重要的是把這種感性認識通過敏銳的感知力,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獲得對作品內涵的領悟和理解。
馬克思說:“想象力是促進人類發(fā)展最偉大的天賦,它是一種心靈的創(chuàng)造?!?怎樣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情感的表達和語言的表述尤為重要。熱愛并為之激動并充滿激情,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并把它化為形象生動富有魅力的語言,會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的生發(fā)。
當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時,我把自己對藝術家的熱愛與尊崇融入其中,并采用了象征性比喻啟發(fā)他們想象的空間:“同學們,當你們的視覺被那滿眼的金黃色所沖擊時,在那沉甸甸的花盤和向四周伸展著扭曲著的花瓣中,是否能感受到畫家那飽滿如火般綻放的激情,無可抑制的在旋轉跳躍充滿張力的筆觸中,肆意的宣泄著、流淌著,充滿著生命的力量與靈魂深處的掙扎。他不是在用筆作畫,而是用整個靈魂在創(chuàng)造,一如他慘痛的一生——如流星劃過夜空,短暫絢爛而永恒?!苯又矣贸錆M情感的緩緩的語調講述著凡高的生平——他對藝術的瘋狂與執(zhí)著,他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痛苦與掙扎、他的善良與才氣、他的真誠與不為世俗而改變的性格、他的愛情、他慘烈的自我毀滅。講到這里,教室里出奇的安靜,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每個人心中流動著激蕩著,有的同學甚至眼中閃動著淚花。在濃濃的情緒中使他們感受到畫家對自然對生命的獨特的感悟與體驗,以及他狂熱、躁動的感情世界和別樣的生命歷程,在深深的震撼中超越了審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完成了審美的心路歷程。
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運用通感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個神圣、富有感染力的藝術氛圍
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尤其強調虛靜,主張欣賞藝術時既要虛廓心靈,澡雪精神,又要靜觀默識凝神體驗。在現(xiàn)代教學中,運用通感的挪移,憑借現(xiàn)代教學技術設備,籍以精美的圖片、優(yōu)美的音樂、生動的語言與周圍特設的環(huán)境一起,構成了藝術欣賞的綜合載體。
在教授民間美術課時,在教室四周張貼擺放上民間剪紙、農民畫、泥塑、風箏等民間工藝品。我也穿上一件民間印染的藍花布上衣,使學生在驚喜之中仿佛身臨其境,興致大增,這樣很容易進入課堂情境。而《蒙娜麗莎》在中世紀古典音樂那悠長、深邃、空靈的美妙樂音聲中,栩栩如生,親切而真實。一種不可言狀的神秘的魅力,令人回味無窮。敦煌莫高窟壁畫與永樂宮壁畫,在喜多郎那神秘、飄忽、空靈、靜穆、朦朧的音樂中,召喚著審美的想象,再現(xiàn)著歷史的風采。使學生自覺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轉向審美狀態(tài),擺脫俗世的喧囂,進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思想、自由、幻想的藝術世界。
四、把握時代精神,拓展美術欣賞空間
藝術走到今天,它在精神領域所引發(fā)的潛波足以影響感動人的一生。在教學中強調以人發(fā)展為被本,貫徹人文主義精神,以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把啟發(fā)性、拓展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貫穿于美術教學之中,給學生建立一個大美術的觀念。因此,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拓展美術課的內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走進生活感受藝術,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新的嘗試。
在美術教學中,我嘗試開設了一些專題。如在凡高誕辰紀念日開設的藝術家專題欣賞,全方位解讀藝術家的坎坷一生,糾正了學生的一些道聽途說與片面的了解,把一個真實鮮活的凡高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噓唏不已,同時對藝術呈現(xiàn)的無窮魅力感到震撼。在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古希臘藝術的再現(xiàn)讓學生興趣盎然,借此開設了古希臘雕塑專題欣賞,展現(xiàn)了古希臘美麗的神話傳說、璀璨的古代文明、優(yōu)美的雕塑作品,象一場藝術的盛宴,讓學生回味無窮。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更是借此盛會挖掘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根源,從開幕式上中國傳統(tǒng)符號的驚現(xiàn),到閉幕式上民間歌舞的炫染。從福娃的寓意到祥云火炬的誕生,從奧運標志的設計到祥云小屋的開放。向學生傳遞一個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對民間藝術的重新審視與由此生發(fā)的民族自豪感,將在他們以后的人生中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藝術就在我們中間,它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可開發(fā)探索的領域永無止境。
美術欣賞,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探索,是心靈不可或缺的神圣宴席,給你的精神世界以豐盛的滋養(yǎng)。它終將使學生更加努力地理解與感受藝術家所表現(xiàn)的生動的內心世界,也終將會通向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心靈之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讓我們勇于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把他們的才華獻給祖國,獻給自然和創(chuàng)造自然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