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嬌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材、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針對在舊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本文對英語教師所需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促進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角色的重新定位。
[關鍵詞]新課改 英語教學 不足 自我轉變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體系在課程目標、功能、內容、結構、實施、評價及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變化。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課程與教師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課程領域的改革必然會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必然會引發(fā)教師角色的歷史性轉換。新課改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的。由此,英語課程的作用將從對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提升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舊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
傳統(tǒng)的外語教育觀是以知識為本,以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的地位。英語教學成了一種知識的存儲行為,信息交流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輸方式為主,教師的職責就是將確定不變的知識“喂”給學生,學生成了知識的儲存器。在這個意義上,高中英語教師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和語言錯誤的糾正者,他們最關心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課本中的知識,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則缺乏關注。
在傳統(tǒng)的課程環(huán)境下,高中英語教師除了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還是課堂秩序的維護者和紀律的執(zhí)行者。為了保證知識的順利灌輸,教師時時處處、全景式地控制著學生,關注和評判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需要有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專心聽、認真記,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度過每一個四十五分鐘。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紀律良好”、“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有時甚至要通過犧牲少數(shù)“差生”的學習權利來達到課堂的嚴格管理。
三、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師的影響與挑戰(zhàn)
教師角色的特征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歷史上,教師這一社會角色從長者為師到有文化知識者為師,再到教師即文化科學知識傳遞者的演變歷程。新課程在教育理念、結構、評價方法等方面與傳統(tǒng)課程有著很大的不同,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
1.教育觀念上的挑戰(zhàn)
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qū)別是理念的不同。新課程所蘊涵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因此,實施新課程首先要進行教育觀念的革命。
2.教學行為上的挑戰(zhàn)
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把學生當作接受教育的被動者,主動權始終在教師手里。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從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從教師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從評價模式的單一化轉向評價模式的多元化。因此,面對新課改下因教學行為改變而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主動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想新課程要求的教師角色轉變,與學生一道建立和諧有效的英語教學課堂。
3.新的學習方式的挑戰(zhàn)
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fā)揮學生主題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新課程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所倡導的新觀念,將深刻地影響、引導著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當教師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時,他的基本做法是:將知識、技能分解,并從部分到整體,有組織地加以呈現(xiàn),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xiàn)由教師傳授的知識,回答教材中的問題。而在探究性課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的過程變成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生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四、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師的自我轉變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及對身邊同事的調查,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師自我角色轉變情況喜憂參半。課堂氣氛是彌漫在整個課堂內的一種活生生的氣息,是一種特有的心理情態(tài)。課堂氣氛可以是積極的、健康的、生動活潑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庸俗的、死氣沉沉的。積極的氣氛表明課堂情境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它反映出來的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正常和諧,學生產(chǎn)生了滿意、愉快、羨慕、互諒、互動等積極的態(tài)度和體驗。
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扮演好“控制者”角色。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就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fā)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fā),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語言環(huán)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顯示才能、發(fā)揮才智的英語環(huán)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tài)、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過程。
參考文獻:
[1]劉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3):148-149.
[2]蔣薇芬.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探討[D].蘇州:蘇州大學,2008.
[3]盛德仁.英語教與學新模式[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姜亞梅.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