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歡 馮麗穎
摘 要: 本文針對學生對高級英語課文理解的能力,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隱喻的性質(zhì)和定義及其與閱讀的關(guān)系,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思維現(xiàn)象,并指出了隱喻認知思維在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能力的具體建議。
關(guān)鍵詞: 隱喻 高級英語 課文理解 應用
近年來,隱喻研究已引起眾多學者的密切關(guān)注,人們對隱喻的認識和研究已不再停留在把隱喻簡單地當作一種修飾手法的層面上,而是逐漸從認知角度來看待隱喻的本質(zhì)。當代認知科學普遍認為隱喻在本質(zhì)上不是一種修飾現(xiàn)象,而是一種認知活動,對我們認識世界有潛在的、深刻的影響。在大學英語教材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課都有隱喻的出現(xiàn),隱喻的復雜也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應用隱喻的認知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本文從理論與實踐出發(fā),以英語專業(yè)教材English Book 5中的部分材料為例,主要探討了隱喻的性質(zhì)與定義、隱喻與閱讀的關(guān)系以及隱喻在課文理解教學中的應用。
一、隱喻的性質(zhì)和定義
對于隱喻,很多知名學者都對此做出了論述,其中就包含了對其性質(zhì)的描述。
(1)Richards(1936):隱喻是語言中無所不在的原則。
(2)Whorf(1939:146):我們?nèi)绻灰蕾囄镔|(zhì)性的隱喻,就幾乎不能談及最簡單的非空間性情景(王寅,2007:403)。
(3)Sweetser(1990:8,19):隱喻可使人們將一件事物理解成另一件事物,不必考慮兩者之間在客觀上是否相同。隱喻是語義變化中一種主要建構(gòu)力,隱喻在不同概念域之間運作。
上述諸位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對隱喻做出了一定的描寫,也有學者主要從功能角度講述了隱喻的重要性。
認知學認為,隱喻作為人類理解周圍世界的一種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它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方式。Lakoff在他和Johnson1982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運用源域(source domain)與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映射(mapping)來解釋隱喻現(xiàn)象,他認為隱喻的本質(zhì)是以一種事物去解釋和體驗另一種事物,隱喻是從一個比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個不太熟悉的、較難理解的目標域,其心理基礎(chǔ)是抽象的意向圖式。在這一過程中,認知主體通過推理將一個概念域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從而使得語句具有隱喻性;隱喻中的本體和喻體涉及表達兩種不同事體的思想,它們的并置產(chǎn)生了矛盾,在互動的碰撞中獲得統(tǒng)一,主體再結(jié)合其它因素便可獲得隱喻義。傳統(tǒng)修辭學只將隱喻視為修辭現(xiàn)象,注重結(jié)果而忽視了“認知”、“映射”、“互動”、“映合”的關(guān)鍵性作用,沒能解釋隱喻形成的過程。
隱喻由認知而起,又是認知的結(jié)果,同時又推動了認知的發(fā)展,這就揭示出隱喻在人類認知和推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對于人類認識世界、形成概念、發(fā)展知識、進行思維、作出推理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
二、隱喻和閱讀
閱讀中的隱喻比比皆是,在英語專業(yè)學生用的教材English Book中含有隱喻的例子也不少,隱喻常出現(xiàn)在詞匯、話語和語境等各個語言單位上。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該重視隱喻的認知思維并充分利用隱喻進行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提高閱讀能力。下面就以English Book中的部分課文中的隱喻為例,結(jié)合詞匯、句子談談隱喻和閱讀的關(guān)系。
(一)隱喻和詞匯的關(guān)系。
一個詞匯的出現(xiàn)剛開始往往是單義的,但隨著新事物的不斷增多,當原有的概念、范疇已不能反映新世界時,人們就要尋求表達新事物的方法。但人類不可能無止境地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這樣人們就會采取隱喻的認知方式,即利用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相關(guān)性或相似性,將認識的抽象概念與認知的事物相聯(lián)系,找到它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點,用已知事物表達新概念。如果不存在現(xiàn)成的詞語就要借助隱喻,如表示人體各個部分的詞都通過隱喻獲得新的意義:in ones head(在記憶中),eye of needle(針眼),the mouth of river(河口),neck of bottle(瓶頸)等。這樣的一些用法都是因為本體和喻體之間在性質(zhì)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單詞都會有隱喻的影子。在英語專業(yè)學生所用的教科書English Book 5的課文里就有不少詞匯層面上的隱喻。如English Book 5第一課“Thinking of Words”第五段里的“We are very largely the helpless prisoners of the language in general use around us.”單詞“prisoner”的原意是“犯人”,用在這里,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個被關(guān)押起來的犯人,失去了自由,只能在規(guī)定的范圍類做有限的活動,是那么的無助,當然,這里的活動是指對語言的運用。因此,在“prisoner”的本義上加以聯(lián)想和認知推理,我們可以容易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我們對語言的有限認識使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的很多場合都不能非常準確理想地用語言表達思想,會覺得辭不達意,這時會覺得十分無助。
(二)隱喻和句子。
詞匯上的隱喻舉不勝舉,但在日常交流中和在閱讀中,隱喻的實際應用更多的是通過話語或句子體現(xiàn)出來。以常見的“Life is a journey.”為例,人們通常通過始源域(source domain)——journey來認識目標域(target domain)——life,如下分析(破折號前為始源域,后為目標域):旅程——人生,起點——出生,旅行者——人,行李——個人問題,障礙——外部困難,距離——持續(xù)時間,已跨越的距離——已取得的成績,目的地——人生目標,終點——死亡??梢钥闯?,對目標域life的理解是基于始源域journey之上的,通過認知和推理,始源域journey中的一個或部分特征通過映射被作用到了目標域life上,使得目標域Life獲得了始源域journey的某一或某些相關(guān)特征,此時語句便產(chǎn)生了隱喻義,使對此語句的接受者更加深刻形象地理解life的含義或特征。
如English Book 5第十課“What Is It Like to Be Poor?”第二段里有一句“From the start,it tangles you in a net of lies,and even with the lies you can hardly manage it.”這里,“a net of lies”運用了隱喻的手法,指謊言多得像一個巨大的網(wǎng)。整個句子也含有隱喻意: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會在別人面前編織謊言去掩飾自己一反平常的貧窮生活,可謊言始終是謊言,編了第一個就得編第二個,如此惡性循環(huán),編來的謊言多得如一張大網(wǎng),最后我們自己也無法控制局面,貧窮的事實最終被別人知曉。
三、隱喻在高級英語課文理解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活學生的隱喻認知思維,提高學生運用隱喻認知思維進行閱讀的意識。
隱喻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語言現(xiàn)象、一種簡單的修辭方式,也是一種認知方式,然而受基礎(chǔ)教學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對隱喻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并未意識到隱喻的這種認知思維,未意識到隱喻最本質(zhì)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激活學生的隱喻認知思維,喚起學生頭腦中的隱喻認知,更有效地理解課文,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文講解時可重點提示隱喻性思維過程,如English Book 5第七課里的“Mangy things can get a person‘down.”,“The ordinary everyday‘bluesfortunately usually brief and self-curing and,although they take the edge off life,are not terribly incapacitating.”對這兩句的理解上,教師可通過分析喚起并建立學生頭腦中的隱喻認知圖式或新的隱喻映射方式(如圖1)。
圖1 由始源域已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未知目標域的映射表
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運用多媒體等形象化的工具輔助教學,找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短語詞組或句子,分析語義或句法關(guān)系,找出始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相似性,建立兩者之間的映射關(guān)系,激活學生的隱喻認知思維,幫助學生簡單了解隱喻工作機制,使學生重視隱喻認知思維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漸漸形成一種思維習慣,提高理解能力及學習效率。
(二)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克服閱讀中的語際交流障礙。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學習一門外語不能忽視對其文化的了解。但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往往忽視了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一味地埋頭死記硬背單詞短語的漢語意思,在對課文的理解時也將以前所學的單詞或短語意思往句子里套,卻在理解時仍有障礙存在,終不得其解,更別說認識到單詞或短語或話語篇章里隱喻的存在及其隱喻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培養(yǎng)學生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意識,比較本民族與他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隱喻。如以下幾個句子:
1. 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 (你真是個幸運兒。)
在西方國家,人們把狗視作最好最忠實的朋友,因此在英語的諺語里就有不少用dog隱喻的褒義例子,這里,lucky dog指的是幸運的人,英語初學者也許會誤以為這是句罵人的話,因為在中國,狗經(jīng)常用來形容帶貶義的事物,如“狗腿子”、“落水狗”、“看門狗”等。
2.There were no more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when I opened up an abdomen or a chest. ( 當切開病人的腹部或胸膛時,我不再緊張得瑟瑟發(fā)抖了。)
這里,“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形容人的心情非常緊張,而在中文中,我們用的是“懷揣兔子或小鹿”來形容,文化的不同導致了喻體的不同,但聯(lián)想都非常生動。
以上的例子就體現(xiàn)了因文化不同而采用的喻體不同或感情色彩的不同,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的這一習慣,就很有可能不能理解或誤解這一隱喻的意思。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不同聯(lián)想、進而又產(chǎn)生不同喻體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在課文中遇到時,老師要啟發(fā)學生既了解英語喻義,又能聯(lián)想到中文的表達法,有意識地帶動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分析異同之處,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文化意識或文化敏感性,這對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很大幫助,對克服閱讀中的語際交流障礙大有裨益。
四、結(jié)語
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一種思維現(xiàn)象,是人類一種基本的思維、認知和概念化方式。然而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缺乏隱喻認知思維的意識,尤其是學生在對課文的理解中很難理解到文中的隱喻義。本文從隱喻與詞匯、句子方面以高級英語部分內(nèi)容為例闡述了隱喻對提高學生課文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把隱喻認知思維結(jié)合到教學中的具體方法。目的在于通過隱喻來提高學生對英語課文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2]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CUP.1936.
[3]Sweetser,Eve 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UP.1990.
[4]Worlf,B.L.The Relation of Habitual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Language.In 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y[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39.
[5]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1.
[6]黃源深.English Book 5[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7]劉靜.淺談隱喻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1).
[8]毛英.隱喻思維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7).
[9]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10]曾筠.隱喻認知在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中的運用[J].讀與寫雜志,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