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劍紅
德育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學校和家庭的一致,是這一時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條件?!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實行學校、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年輕一代,而且還可以使家庭父母的道德面貌完善。沒有對子女的教育,沒有父母對學校生活的參與,沒有承認對孩子之間經(jīng)常的精神上的接觸和互相充實,就不可能有社會、基層單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學校這個最重要的教育教學機關,也不可能有社會在精神上的進步?!笨梢?,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相依賴的,是應該互相溝通和積極配合的。
社會進入了新世紀,教育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參與者,但不是唯一的參與者,家長在新課程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依托的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學校教育需全方位地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其中家庭教育更存在著不可替代性和對于學校教育最直接、最方便的輔助性,由此決定了教師在平時的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更全面充分地與家庭教育相融合。
但是,目前農(nóng)村家庭教育仍存在著許多令人憂慮并急需解決的問題。
1.家庭評價孩子的標準依舊。目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廣大農(nóng)村父母的重視。他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積極性是較高的,對孩子在學校活動的內(nèi)容也是比較關心的。對于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他們大多愿意給予配合。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高,注定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高。在多數(shù)家長的眼中,分數(shù)仍然是評判孩子學習情況的唯一依據(jù)。他們對學習以外的內(nèi)容很少過問,更不關心孩子的能力、習慣等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當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更是疏于引導、矯正。
2.家庭教育攀附學校教育。當前社會各界對教師期望值普遍提高,師資力量成為衡量一個學校辦學質(zhì)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教師的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在農(nóng)村信息閉塞不暢的情況下,多數(shù)家長未能客觀地看待農(nóng)村學校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未能正確地評估教師的作用與能力。在擰成教育的幾股繩中,以學校教育為主線,家庭教育又細又短,攀附性、依賴性明顯。
據(jù)調(diào)查了解,90%的家長基本不過問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過分依賴學校,認為教育的責任主要在老師和學校。許多家長為子女提供的只是物質(zhì)條件,認為只要讓孩子不挨餓受凍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尤其是與孩子進行平等、積極、有效的溝通。他們的封建等級觀念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只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識。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從不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更不用說輔導孩子的功課,關心孩子在學校里的見聞。教師在家訪中經(jīng)??梢月牭竭@樣的話,“老師你辛苦了,我們都沒什么文化,全靠您了。您要打要罵都行?!薄昂⒆訉ξ覀兗议L的話不聽,他(她)只聽老師的話?!苯逃优汲闪死蠋煹呢熑危议L不與老師溝通,不來參加活動,缺少了家庭、學校的相互聯(lián)系與交流,怎么促進孩子的綜合發(fā)展?
3.家長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不了解。一般來說,根據(jù)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第一種就是家長對孩子有一種過度的保護心理,認為孩子還小,百般愛護;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常常替孩子找借口,說人還小不懂事,長大后自然會變好的,等等,以此加以寬容和遷就,把孩子安排在真空的、沒有道德約束的環(huán)境中,這必然給孩子現(xiàn)在及以后的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顯性或隱性的傷害。其實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適當?shù)谋頁P或批評還是必要的,不要刻意地給孩子建造防護墻。事實證明,農(nóng)村家長特別是老一代的爺爺、奶奶們,應摒棄舊有的嬌生慣養(yǎng)、包辦代替、長大就好的教育觀念,形成先嚴后松、松嚴相輔的新的家庭教育觀。還有部分家長不要求子女參加勞動,認為自己小時候受夠了苦,現(xiàn)在該讓孩子過的舒舒服服,因而包辦代替;或者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會,家長能幫的就幫一把。試問過慣了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的孩子,怎能適應未來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
第二種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圍?,F(xiàn)在農(nóng)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普遍存在用物質(zhì)刺激、粗暴打罵以及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師面前損傷孩子的自尊的現(xiàn)象,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據(jù)調(diào)查,80%的農(nóng)村學生受過家長的棍棒教育,相當一部分長期在棍棒教育下成長。當然,農(nóng)村家長有時也進行說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細致的態(tài)度。加上農(nóng)村健康的娛樂活動少,精神文明建設不到位,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圍。農(nóng)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占絕大多數(shù),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并不算很多。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和氛圍當中成長,孩子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
同時,農(nóng)村家庭成員對子女教育方面觀念、立場不統(tǒng)一。在農(nóng)村,家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存在嚴重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局面,甚至父親和母親有時也會不統(tǒng)一。另外,有的家庭是雙親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這樣的情況下,往往造成孩子的無所適從或盲從一方,使他們不能正確地分析和判斷事物。
當前,農(nóng)村的家庭教育仍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有待解決,還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和探索,以使家庭教育發(fā)揮更大作用,與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