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階段,因為高考壓力和試卷的導向,高中語文教學普遍從一開始便“知識化”和“試卷化”。于是,一方面,新書發(fā)下來,學生最先翻看的是語文,課外接觸最多的也是與語文有關的書籍,從中獲取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課堂上把外部世界的知識和完全脫離學生實踐的理論強行灌輸給學生,使得他們厭惡語文課。高中語文教學要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參與式教學模式是有效途徑之一,本文擬用參與式教學模式就其實用性舉一例以說明。
教學構(gòu)想:
1.讓學生以《琵琶行》為個案,搜集整理白居易的有關材料,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對本文中的琵琶女形象進行分析,并體會白居易的寫作心情。
2.營造人文化課堂情境,引發(fā)師生互動。
3.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和引導者。
課前準備:
1.考慮到學生對于白居易的了解,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注重學生讀詩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詩詞的理解力求多元,不求惟一。
2.課前全班每個同學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各選取一首白居易的詩詞,盡量展示自己的特長,簡單賞析,并充當教師角色,引導全班同學共同學習,從而拓寬知識面。
教學步驟:
一.立案(確定研究對象)
1.引進構(gòu)建主義教學理念,運用師生互動的結(jié)構(gòu)體式,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發(fā)展。
2.鑒賞《琵琶行》一文,重點分析琵琶女形象,并體會白居易的寫作心情。
二.規(guī)劃(制定教學計劃)
①把學習者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每組選出小組長和中心發(fā)言人。
②自由閱讀,通過翻查工具書,深入理解要學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
③自由討論,交流收集的材料,交流討論的內(nèi)容,共同提高。
④小組討論,對確定要交流的問題討論,整合并確定發(fā)言內(nèi)容。
⑤代表發(fā)言,對商定的結(jié)果由小組長或發(fā)言人作簡明扼要的說明。
⑥教師點撥,補充學生的缺漏,糾正學生存在的偏差,提出疑問,激活學生思維,適時總結(jié)。
三.實施(教學過程安排)
前奏: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錄音磁帶,布置學生看書,讓學生在音樂中熟悉課文,營造詩歌品賞氛圍。
1.導語:今天我們開始賞析《琵琶行》,重點鑒賞琵琶女形象,體會文中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要求大家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你所收集的資料,并結(jié)合你個人的體會鑒賞詩的韻味,品味詩人化動聽的琵琶聲為美妙詩句的超凡本領,并探求詩人“淚濕青衫”的原因。
下面我們開展學習活動。
活動一:背景了解
目標:搜集整理白居易的有關材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時間:5分鐘
材料:白紙、彩筆、課前搜集的材料
過程:1.把自己搜集整理白居易的有關材料發(fā)給小組成員。2.互相學習,并在白紙上整合出一份與本文相關的較有用的背景資料。3.宣布各組討論結(jié)果。(重復者不再講)4.頭腦風暴:述說對白居易的認識。
說明:此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參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往往有老師意想不到的收獲。
活動二:人物分析
目標: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前提下,對本文中的琵琶女形象進行分析,并體會白居易的寫作心情。
時間:20分鐘
材料:白紙、彩筆、輔導資料
過程:1.自由閱讀全文,結(jié)合自己的資料,掌握字詞,理解課文大概內(nèi)容。2.互相交流,初步感悟琵琶女形象。
教師設計以下問題:
(1)作為名噪一時、有著高超演奏技藝的琵琶女為什么“千呼萬喚始出來”,還要“猶抱琵琶半遮面”?
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如果學生回答有偏差,老師可適當引導,并明確:
①琵琶女由于年長色衰,不愿被人看到這一弱點,所以不肯輕易為別人演奏。②琵琶女雖為娼女,但仍受“三從”、“四德”的思想影響,不肯輕易拋頭露面。③琵琶女在年輕時被人呼來喝去,沒有做人的尊嚴,而現(xiàn)在她已“從良”,有了自己的尊嚴,所以不肯輕易為人演奏等等。
(2)作為“文藝工作者”,按理琵琶女應該是年紀越大技藝越精,可為什么會“門前冷落鞍馬稀”?
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明確:年長色衰。
(3)你如何認識琵琶女“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這一形象?
明確:琵琶女曾是一名色藝雙全、名噪一時的歌女,雖有高超的演奏技藝——“曲罷曾教善才服”,但由于古代婦女社會地位不高,像琵琶女這種從事以娛人為業(yè)的人就更加沒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是因為她年輕貌美而不完全是通過高超的演唱技巧贏得的,由此可見,琵琶女是處于被觀賞的地位,毫無自己的人格尊嚴,是受侮辱、受損害、毫無社會地位的古代婦女的代表,即使在“嫁作商人婦”后,從“商人重利輕別離”及“去來江口守空船”也可知道其社會地位毫無改善,從“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中可以看出,琵琶女在遭遇了如此多的變故之后,仍然沒有覺醒,是非??杀?。這就可為現(xiàn)時之鑒了。
(4)詩人白居易為什么對琵琶女深感同情?請用文中的一句詩回答。
明確:因為兩人遭遇類似,故而心情相通,白居易才從琵琶曲中聽出了琵琶女的人生哀怨。音樂,便成了一個被壓抑的正直的知識分子和一個淪落為封建社會最底層的琵琶女思想感情溝通的橋梁!最后以至“淚濕青衫”,詩人從心底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
(5)追問:作者有哪些身世之感?在本詩中如何體現(xiàn)的?
(啟發(fā)思考:詩人白居易在文中都寫了哪些景物?)
同學們可能稍加討論就會發(fā)現(xiàn),詩人在開始就用景物加以襯托。作者所寫之景為“楓葉荻花”“黃蘆苦竹”、“杜鵑哀猿”。這三類景物在古代文人筆下都有極強的隱喻意味。
①引發(fā)學生對詩人遭遇的思考,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資料及課文注釋討論總結(jié)。
②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jié):所謂情景相聯(lián),比景寫情,也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6)自已思維,提出相關問題,供大家討論。
(自由討論,結(jié)合手中材料和個人認識自由發(fā)言 )
(7)頭腦風暴:大家交流,述說對琵琶女的認識。
說明:此活動從課堂秩序看來最亂,實際最為學生用心的時刻,孩子們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須認真組織,也要做好點撥引導才行。至于答案,只要意思明確就行,語言可由學生自己組織。
活動三:動手寫作
目標:加深對琵琶女的認識,對白居易的了解。
時間:20分鐘
材料:白紙、筆
過程:1.從你對琵琶女的認識,或?qū)Π拙右椎牧私?,給其中的兩個人或一人寫信,幫他們分析飄零的原因,并勸慰他們,勇敢面對生活。2.小組內(nèi)口頭交流作文,并評選較好者書面交流。教師也可寫下水作文,與學生溝通交流。
說明:此活動在互幫互學之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共同的發(fā)展。同時也可鍛煉習作水平,并將詩與文相結(jié)合,文本與生活相結(jié)合,有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王承棟,語文教師,教育碩士,現(xiàn)居甘肅白銀。本文編校:黃碧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