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霞
[摘要]豐富的英文電影資源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單純磁帶式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并不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所以現(xiàn)在很多學校把單純的聽力課程改為視聽說課程,將影視片段和口語融入課程中。本文擬就如何能更有效的通過電影片跟進行英語聽說的學習等等問題做一討論。
[關鍵詞]英文電影;片段;視聽說;教學
豐富的英文電影資源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為英語聽說教學提供了現(xiàn)實的語境。學習者通過電影能夠熟悉不同本族語者的語音、語調(diào)、語氣、重音、口音、俚語,也能夠通過電影了解英美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所以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加入原聲電影片段的教學無疑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利用電影片段進行教學的依據(jù)和優(yōu)勢
英語學習,從認知的角度來看,首先是一種依賴于認知發(fā)展的學習。根據(jù)發(fā)展心理學,所有的認知都來自于社會群體中的個體間的互動,也就是說,互動能夠促進語言學習所必需的認知發(fā)展。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英語影視片段的教學無疑是能夠促進語言學習所必需的認知發(fā)展。在視聽說課程中加入英語影視片段的教學,實際上對學生的聲訊的反復刺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真正語言教學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不適應聲音訊號的刺激,不是因為學生們的聽力問題,而是語言本身問題。語言的本質不是文字符號,的確是聲音訊號。我們的誤區(qū)恰恰是重視了語言的視覺文字符號,而忽略了語言的聲音訊號。在英語影視片段的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將關聯(lián)性,即影視片教學中的語境與動態(tài)文本和靜態(tài)文本之間的屬性界定清楚,明確關聯(lián)性的重要性。
電影是文化產(chǎn)品,是人文精神的載體。電影語言內(nèi)容豐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會話語言。它彌補了一些課本、語言教學片刻意為教學編排的語言材料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生動、逼真的視覺直觀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視聽說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電影有逼真生動的畫面,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原版英文電影進行教學,其實是最新的“交際方法”與“情景式教學法”相結合的一大突破。然而更重要的是,高品質的影片還通過演員的表情和演技,調(diào)動了體態(tài)語言的作用,實現(xiàn)了“非語言交際與語言交際”的相輔相成,加深學習者對語言的表層和內(nèi)涵關系的細致體會。另外,電影中的人物都使用正常的語速說話,一方面訓練學習者習慣并模仿實際場合的正常語言,電影教學使學生將語言的感情處理融入其中,親身體會不同的語句、語調(diào)、重音所帶來的不同語言效果,活學活用,培養(yǎng)語感,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
電影語言情景使學生接觸到大量最常用的英美口語詞匯,以及生活中各種場恰真實語言的表達形式,他們在視聽說過程中把說話者的表情、動作及所處的環(huán)境情景與會話形式和表達的內(nèi)容直接聯(lián)系起來,使聽覺、視覺以及言語運動覺都積極地活動,進入“英語思維”的狀態(tài)中,逐漸找到語言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感覺。有了一定書本語言材料的學習,再與情景語言的實際應用相結合,促使學生對語言表層和內(nèi)涵進行深刻而細致的體會,使他們真正實現(xiàn)說、學與用的結合,進而學到地道的口語表達。
筆者對原有的聽力教學模式和英語影視片段視聽教學進行了對比分析。對2007屆英語教育(1)班、(2)班的學生做了不同嘗試的視聽課研究。(1)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視聽課學生坐在聽力室里,聽課程所規(guī)定的錄音帶(同時規(guī)定了學生們課后也要聽,甚至多次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聽力資源來進行課后的訓練)。每周兩節(jié)視聽課,每兩節(jié)課平均一半時間讓學生聽原汁原味的英語,盡量避免老師放一段,重復一段的“細嚼慢咽”的教學方法。另一半時間用來核對答案,難處講解以及口語操練。這樣下來,對學生來說,聽力聽得效果不佳,學生常常反映聽不太懂,要打瞌睡,要么只是課本的一些字面英文大概知道意思。(2)班的教學采用英語影視片段的教學。有英文的視頻點播、電影剪輯、錄像材料,甚至連外國人學漢語的錄像材料一并用上。大部分學生認為,興趣提高了,對英語語言的聲音訊號也敏感了。兩個班的聽力的成績、口語的表達能力、對語言的學習興趣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對比,我們認為在傳統(tǒng)的聽力課中加入電影片段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原聲電影片段的選擇
在電影的選擇上,老師要下一番工夫,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英文電影都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首先是電影片段長度的選擇。影視教材的時間長度一直是頗具爭議的問題。一些學者主張觀片時間在30~40分鐘為佳,另一些人認為不應超過20分鐘。影視教材的時間長度固然重要,關鍵是教材的內(nèi)容對國外語言文化的學習是否能夠帶來預期的效果,教師是否能夠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教材設計出有趣且有深度的課堂活動。
其次是電影片段內(nèi)容的選擇。要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選材,避免選擇涉及色情、暴力等內(nèi)容的影片。筆者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可選用簡單的影片,如“The Lion King”《獅子王》、“Home Alone”《小鬼當家》、“JurassicPark”《侏羅紀公園》、“Titanic”《泰坦尼克號》、“Finding Nemo”《海底總動員》等。高年級則可選用由文學名著改編的英文經(jīng)典影片,如“The Sound ofMusic”《音樂之聲》、“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Seven”《七宗罪》、“Forrest Gump”《阿甘正傳》、“Hamlet”《哈姆雷特》、“Jane Eyre”《簡·愛》等等。另外就是影片的質量。我們選擇的影片片段一定要保證發(fā)音清晰,語速適當,影像清晰。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多樣,師生互動性強。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處于支配地位,另一種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協(xié)助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角色不應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是扮演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信息提供者、參與者等多重角色。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英語聽力課多采用“三部曲”的形式,即聽錄音材料一對練習答案~再聽錄音材料。在課堂上,師生按照固定的教材安排機械的練習,教師只是答疑解惑,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旁聽者、接受者。而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影視片段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教學模式。它不只是教師放映、學生觀看這樣單向的學習過程,而是教師、學生、活動、設備相互作用構成網(wǎng)絡狀的交互教學過程。在視聽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起主導調(diào)控作用,采取多樣的播放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聽力活動,如無伴音播放、無畫面播放、定格播放等。通過這些方式給學生制造隨時參與進來的機會,用語言闡述自己的認知程度并回答問題;也可通過復述影片內(nèi)容、配音表演、改編演繹、角色扮演、補全對話、更換結局、看圖說話、專題討論和小結報告等,讓學生充分鍛煉表達能力,培養(yǎng)自信心,發(fā)揮能動性。各種方式的練習可以在師生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
之間進行,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原聲影片教學并不是說教師就成了電影放映員,電影開始后就可以閑在一旁。在課堂中放映電影也可分為幾種方式:1、通篇放映。這種方法旨在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做整體了解。實施步驟是:先將生詞告訴學生,并預選將準備好的一些全篇理解性問題向學生提出,之后可將影片整段播映,學生邊看邊尋找問題的答案。2、分段放映。在看完影片后,可進行分段播映教學,它類似于傳統(tǒng)的精讀或精聽,目的在于進一步了解細節(jié)問題。教師可在必要的地方暫停錄像,講解語言要點、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等內(nèi)容。3、無音放映。只播放畫面無伴音,或將視聽材料的詞句遮蓋,僅讓學生看到畫面。此舉在于使學生集中注意畫面,讓學生根據(jù)剛才所視昕到的記憶,想象每個角色或場面應配的對白。4、無像放映。此舉與前一步相反,教師控制播放機,使學生只能聽到對白而無畫面可視,讓學生集中注意視聽材料的對白、說話者的語音、語調(diào),逐一記錄所聽到的詞匯和句子。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將大家聽到的內(nèi)容加以匯集。這一環(huán)節(jié),還可采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5、定格放映。在對影視片段視聽、理解后,就到了鞏固階段。在鞏固階段中,教師可以在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動作或一句話未完成的地方按下暫停鍵,讓學生猜測下一步劇情該如何發(fā)展下去,或下一句的對白是什么。這種方法會吸引不同水平的學生參與教學,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加以模仿,做到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和有話會說,從而完成了聽說技能的轉換和提高。
如何通過觀賞電影片段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呢?如果只是看一遍就結束的話,沒有任何教學效果可言。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影片的經(jīng)典對白,先放給學生看,然后采取不同方法看他們是不是理解了。采用compound dictation的方法,這適用于一大段經(jīng)典對白或獨自。比如:“JaneEyre”中Rochester和Jane在Thom field的一個仲夏夜的一段經(jīng)典對白就可以作為復合式聽寫的材料??梢允紫葘⒃搶Π椎牟牧?其中去掉10處單詞)發(fā)下去,然后將電影片段放三篇,讓學生完成對白。形式可以模仿四級考試。方法二:這使用于一長句經(jīng)典話語。比如在“Forrest Gump”《阿甘正傳》中阿甘說的一句話:“Life is like a box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get.”這句話就可以讓學生寫出來。方法三:讓學生對經(jīng)典對白進行翻譯。
多做口語練習。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聽與說無疑是一家。一個人的音經(jīng)常發(fā)錯,其聽力肯定差,反之口語好了,其聽力肯定好。在練習口語的同時,聽力也自然會得到鍛煉。練習口語,一方面要反復地模仿、跟讀原聲電影中的對白,糾正錯誤和不連貫的發(fā)音,使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更加標準、地道。比如,可以經(jīng)常朗讀腳本中的電影對白,最好能背誦其中的一些精彩對白(如電影“Jane Eyre”中Jane Eyre和Rochester最初見面的一段經(jīng)典對白等)。也可以試著和周圍的同學一起“配音”一段電影片段,互相提醒臺詞,糾正發(fā)音,使原本枯燥的學習變得其樂無窮。練習口語的另一方面要經(jīng)常地用英語“講”電影。這里的“講”,指的是對影片的主要情節(jié)、主要人物,重要對白的含義或整部影片的意義進行討論。通過這些討論,鍛煉用英語思維和即席講話的能力。當然,這種形式的討論最好能在課堂上有組織地進行,但平時也要學會給自己營造一個語言環(huán)境,完全可以躺在床上自言自語地說給自己聽,也可以和周圍的同學就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英文影片用英語展開討論。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過程,我們應根據(jù)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利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突破傳統(tǒng)的單一的課本、磁帶教學,利用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外語影視片段,并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逐步將所聽、所看到的知識內(nèi)化,轉變?yōu)槟芰?,從而達到提高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實效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英語聽力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