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春 拜曉霞
[摘要]基于問題學習(PBL)是一種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重點關注問題解決經驗的學習,是圍繞現實生活中一些結構不明確的問題所展開的調查和尋求解決方法而組織的。結合PBL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案例應用,討論PBL中問題的設計、教學組織等環(huán)節(jié),并PBL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yōu)劣作進一步的思考。
[關鍵詞]PBL 中職 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20147-01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教學模式,現在仍然與其他學科一樣,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觀念對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影響尤其嚴重,應該轉變?yōu)樵诮處熤笇乱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近年來,由于普高招生的影響和職校招生擴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目標定位不高,態(tài)度不端正,主動性不夠,教學質量明顯滑坡。在教學手段上要是不進行改革,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
二、PBL模式的提出與特點
PBL是指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問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將學習與任務或問題掛鉤,使學習者投入于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PBL的特點如下:
1.PBL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PBL中學習者是問題的解決者和意義的建構者,教師在PBL中的責任是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監(jiān)控整個學習過程使計劃順利地進行。
2.PBL是基于真實情景的問題,在PBL中學習是基于問題的,這些問題非常接近現實世界或真實情景。這樣就能確保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學習者的能力有效的遷移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3.PBL是以“問題”為核心的高水平的學習,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問題可分為結構良好領域的問題和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PBL中的問題屬于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套用原來的解決方法,要面對新問題,在原有經驗
的基礎上進行中心分析來解決問題。
三、PBL與計算機教學的整合案例
PBL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課程它包括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習者能夠獲取關鍵的知識,具備熟練的問題解決技能,自主學習的策略,以及參與小組活動的技能;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要使用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下面結合“Visual FoxPro”課程中“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基礎”一章的授課來談談PBL模式的具體應用。本章節(jié)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理念,還要讓懂得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設計實際應用中的數據庫應用系統,對初學者來說有較大的難度。
(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立。在探索PBL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問題的選取和設置是教學的關鍵。凡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個或多個知識要點或難點,都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設置,并引導其對問題的試探解決和深入研究。當學生解決了一個代表真實事件的問題時,他們從事的就是一種思維行為。教學要促進學生思維就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并自主解決問題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二)問題的提出。將學生分組,各小組開動腦筋、發(fā)揮想象,并利用各種渠道,尋找有應用價值或開發(fā)興趣的題目建立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模型。經過各小組的調研和討論,給出的題目涉及到社會生產的很多領域,例如:班級管理系統、同學錄管理系統、圖書館管理系統、卡拉OK點播系統等,極大的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求各小組定期上交項目進展的各類文檔和工作會議記錄,以便于各小組的相互交流和學習,這其實就是一個很長的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整個項目開發(fā)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分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師的引導和督促作用也非常重要,不能將責任全部推給各小組的項目組長。對項目中遇到的每一個知識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此反復如下過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演示解決問題的經過。從而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整個過程中以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為主,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這樣學生學的主動,記得深刻,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四、總結與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應用,PBL模式應用于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更易于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然而在操作中,也發(fā)現一些必須注意問題:
1.PBL教學模式能極大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項目的設計與代碼實現階段為例,學生不僅要運用到程序設計課的知識而且還要綜合運用數據庫、軟件工程、數據結構等其他課程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2.PBL教學模式能做到最大可能性的與實際軟件項目開發(fā)工作接軌,基本能模擬實際的工作環(huán)境,經過學習,學生能獲取很多寶貴的開發(fā)經驗。
3.由于采取了分組教學的方式,可以在小組間適當引入一些競爭機制,給學生增加些壓力,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鍛煉現實中高壓高強度的軟件開發(fā)崗位的適應能力。
4.由于學生的水平較難平均,在教學實施中發(fā)現,有部分水平較高學生容易產生個人英雄主義傾向,獨自一人承擔了大部分的開發(fā)工作;而部分水平較差的學生則有畏難情緒,回避一些關鍵性的、難度較大的開發(fā)工作。教師應當注意強調軟件開發(fā)過程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5.PBL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在開展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承擔著多種不斷變換的角色,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非常全面,最好是有實際的項目開發(fā)經驗。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之間有很多矛盾,如傳統教學需要定時、定地點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考核形式比較固定等。因此需要將PBL教學和傳統教學形式融合在一起較為困難,筆者嘗試過幾種形式,如:將傳統的章節(jié)劃分為模塊進行教學,在每個模塊的教學安排中,采取先進行PBL中期成果展示、評價后進行另一模塊教學的方法推進教學的進一步深入。
總之,經過若干屆學生的教學實驗,PBL模式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教學的效果。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問題提出來以后,學生積極籌備小組、系統分析、建模、設計和開發(fā)的活動,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在學習效果上,這種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對于計算機專業(yè)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另外,在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中,鍛煉了小組成員的各種其他社會能力,這些都是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無法獲得的。
參考文獻:
[1]馮建文,“數據庫專題訓練”課程簡介[J].計算機教育,2005,(11):50-51.
[2]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3]高文,教學模式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