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包 娟 謝元貞
[摘要]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內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對當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分析的基礎上,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提出了符合計算機基礎課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學方法 基礎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20133-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技術與其它專業(yè)技術的融合滲透,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內容,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如何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迫切的問題。要讓學生學好計算機基礎教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同時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一、注重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為了學習而學習是盲目的、枯燥的,而且是沒有多大成效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帶著興趣學習,從學習中感受快樂,正所謂“學,并快樂著!”。實際上,對于大多數新生來講,計算機在他們腦海中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他們甚至感覺計算機很神秘或很深奧,有的同學可能因此對計算機這門課產生排斥心理。這時首先就應當為他們排除這種障礙,讓他們感覺計算機和其他所熟悉的數學、語文課一樣,內容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內心里拉近他們與計算機這門課的距離,從而達到讓學生想學的目的。然后再逐步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所以老師可以在上課時把自己制作的精美的幻燈片展示給同學們,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在隨后的聽課和練習中會更加認真,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有的同學對計算機游戲感興趣,如果老師能夠正確引導,他們就會很快地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操作技巧,這也不失為一個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好方法。由此看來,在教學中引導并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二、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
計算機課程實踐性很強。許多知識和技能是要靠學生自己動手,在實踐中獲取的。計算機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是學生認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多上機動手實踐,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掌握計算機知識產生興趣,才能使學生成為既懂得理論又能實際操作的復合型人才。所以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加強上機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在人機互動中獲取知識。上機操作與課堂講授有很大的不同。講授時,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而在上機時學生則處于主動一方,教師主要回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引導他們去探索及創(chuàng)新,這就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fā)揮,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去實踐,達到由不知到知的過程,將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使教學處于不斷的交流之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還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安排課堂講授與上機實踐的比例很重要,這也體現了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要針對不同的課程安排不同的比例。實踐方式也不盡相同。另外,在布置上機作業(yè)時,要緊扣本節(jié)課的內容,并且要難易適中,太難了學生做不出來,從而失去了信心,打消了他們的積極性;太簡單了,起不到鞏固新知識的效果。
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首先是印證對理論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學技能,最后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獲得知識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因此要加強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針對學習任務,按照實驗步驟,主動對一些流行的軟件和一些常用的工具進行有效操作,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在實習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可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講解,也可邀請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并提出改進方法,使封閉學習向開放學習轉換。
在學生實踐任務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分析、解決、總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每一階段甚至是每節(jié)課的學習之前都要向學生明確本階段、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并且將學習任務明確化、通俗化、具體化,同時注意將任務簡化為基礎和技巧兩部分,便于讓學生抓住重點,保持最優(yōu)的學習情緒。反過來教師也要以生動活潑、簡潔明了、極具吸引力的講解激發(fā)學生,讓學生興趣盎然,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學習情緒,會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因材施教”
鑒于入學新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教學中把握各個班級或個別同學的計算機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對于基礎弱的同學,要鼓勵他們,使他們增強信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上機課時個別輔導;對于計算機水平高一些的同學,可以布置他們更多、更難一些的作業(yè),讓他們在課上或課下去練習。另外,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也應當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比如:講課過程中要多舉專業(yè)上用到的計算機知識,使他們覺得所學知識不陌生,
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四、將“講授為主”改為“自學為主”
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以應用為主要教學目的,因此課程內容中知識和技巧應并重。而技巧是無法通過課堂講授獲得的。因此,應該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上課時只傳授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經常用到的一些操作,以及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思路。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提倡“精講多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起到引導的作用,而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思考、體會,培養(yǎng)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夠自己通過該軟件的幫助系統(tǒng)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用不多的時間演示令學生感興趣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學會自己摸索,學習使用這個軟件去完成實例。
五、充分利用網絡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應用,從計算機中學習或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將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新途徑。教學網站的建立將成為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網絡課程的開辦將非常普遍。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對其它課程進行預習、復習、備考,例如開發(fā)英語過級考試訓練互動網站等,既有助于學生學習其它課程,又提高了計算機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
總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方法還需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
參考文獻:
[1]譚浩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J].《計算機教育》,2004,1:27-28.
[2]陳志國,開創(chuàng)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階段,《牡丹江醫(yī)學院》,2006,05.
[3]張芳,成教“非零起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國成人教育,2005,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