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小卉
美國作家毛姆說過:“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然而,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讀書成為學生的負擔。要讓學生喜歡讀書,首先要增強他們的閱讀愉悅感,應該說這是語文教學改革所要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
1、立足教材——于平凡文字中品嘗閱讀的好滋味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都于質樸平白的文字中表露真情,閃爍睿智,所以教師必須善于引導,積極鼓勵學生捕捉、挖掘課文里閱讀賞析的豐富資源,讓他們在玩味文字中,收獲多多,體驗多多。
教學《船長》時,有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人們透過陰森可怖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敝小昂谏币辉~極易忽略,然其內涵豐富。黑色,不僅表明當時天色陰森,薄霧籠罩,還因為船長身著黑色制服,更表現(xiàn)人們當時無比沉痛的心情。再如,“(黃果樹)瀑布激起的小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shù)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zhèn)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撒金街的奇景?!边@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奇特景象?學生緊扣“隨風飄飛,漫天浮游”生發(fā)無窮的想象,爭先恐后地描摹一幅幅奇異的景象,課堂驟然升溫,這是一次多么美好的閱讀享受啊!
又如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有感情的朗讀《我們愛你啊,中國》后,學生的愛國熱情被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紛紛舉手發(fā)言,細數(shù)所知的風土人情、物產(chǎn)、名勝以及祖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課堂上,幾乎人人有話說,就連平時上課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也有一吐為快的迫切。一篇似乎除了讀背沒有更好的方法的現(xiàn)代詩歌教學,卻因為平時的廣泛閱讀,產(chǎn)生對課文內容的無限拓展和延伸。學生不再覺得課本的枯燥乏味,一堂課在學生意猶未盡中輕松結束。
2、拓展閱讀——從各種書報雜志中享受閱讀的美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并提出課外閱讀的量化要求。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曾講過:以自己學習語言的經(jīng)驗來看,得自課內與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教學實踐更表明:單憑語文教材那僅有的幾篇課文,不足以使學生的閱讀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引導學生廣泛開展拓展性閱讀,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感悟語言、積累詞匯,學生才能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
學生喜歡游戲、喜歡表現(xiàn)、喜歡攀比,就可以設計各種游戲式的活動,在這類活動中,如果表現(xiàn)的方法就是看誰閱讀、背誦、寫出文章,誰就獲得公認的優(yōu)秀成績,誰就成為這個游戲的贏家,就能贏得全班同學最熱烈的掌聲,并得到教師的贊揚和一定的獎勵。早讀課可以讓學生讀課本,讀《詩文選》《美文如歌》,讀練習冊上的短文,甚至可以讀自己的閱讀筆記;有時,學完課文,就直接讓學生讀課外書,這時,學生拿出各自喜歡的書報雜志,很快便沉浸在多姿多彩的文字中,教室里比任何時候都安靜。
推薦好書好文章,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精彩的文章給自己帶來的那種無與倫比的愉悅。對于愛好讀書,喜歡寫作的筆者來說得心應手,樂趣無窮。學生常常驚訝于筆者哪來那么多的好文章,他們常常在筆者讀文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鼓掌。因為他們被真切感人的故事打動,被樸實無華或精妙絕倫的文字感染。
3、師生共讀一在讀書筆記交流中獲得閱讀的自信
讓學生自己閱讀,那么教師做些什么呢?當然,讓他們自由閱讀,并不等于放棄教師的指導作用。一次作文課上,學生因為上次作文的出色完成而免于評講,得到自由閱讀的時間。學生在下面看書,筆者在講臺上看書,間或在教室里四處轉轉,遇見好文,照例停下腳步,把腦袋湊過去讀。學生喜歡筆者站在他旁邊看他的書,喜歡筆者拿起他的書夸一聲他的書好看……直到數(shù)學教師捧著書本走進教室時,學生才夢醒似地:“啊?兩節(jié)作文課結束啦!”然后,很不情愿地收起書和雜志。
許多深受學生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師蹲下身子和學生一同閱讀,站在學生的視角去體驗,去感悟,去審美,縮短教師和學生的心靈距離,更重要的是親自“下水”進行針對性的讀書指導。筆者平時就是一個手不釋卷的人,見了好書好雜志必定拿來一睹為快。每買到一本好書便向學生“炫耀”;讀到一篇好文也會情不自禁給學生“通報”:寫完一篇讀書筆記,便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這些對學生閱讀的喜好有了一定的影響。
教師要以自己對文學閱讀和寫作的喜好影響、帶動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憧憬于文學,享受到閱讀的愉快。應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通過交流,學生不僅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能提高閱讀賞析的能力,增強閱讀的自信心,作文時也不用再絞盡腦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