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萍
低年級的識字、造句教學是向中年級作文布局謀篇教學過渡的階段。在中年級教學中,應加強段的訓練,為高年級構成段成篇打好基礎。如何加強段的訓練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訓練。
1、看圖成段訓練
訓練內(nèi)容是三年級上學期的訓練重點。學生在二年級已有看圖說話、寫句子的基礎,現(xiàn)在要求學生看圖說一段連貫的話,然后寫下來。訓練前,教師要善于指導,無論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都應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景物圖一般按方位順序觀察,人物圖可按主次順序觀察。觀察時不能僅僅局限在圖畫的表面,應由表及里分析圖意。如由花草、樹木的顏色、形狀推出季節(jié),由人物的動作、表情推知人物內(nèi)心。教師也可有目的地自制教學掛圖或幻燈片,拓寬學生的思維。
2、加強詞語連綴成段訓練
中年級小學生準確、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較差,寫景多用“好看極了”“非常好看”之類詞語,內(nèi)容空洞,不能抓住事物特征,準確運用詞語進行描繪。寫動作不能恰當運用動詞。為此,教師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作規(guī)定詞語的片段訓練。訓練時,教師須根據(jù)需要提供詞語,學生可自由成段。如提供關聯(lián)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連綴成段;提供形容詞鮮艷、絢麗、翠綠、稀疏等連綴成段。
3、加強邏輯訓練
加強這一訓練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句與句、句與段的關系及段的構成2方面的知識。訓練形式有2種:1)段落結構分析,小學階段常見段落結構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并列式、因果式、承接式,學生在熟練分析段落結構在基礎上,可在寫作中運用;2)把幾句排列的句子按順序連綴成段,在訓練中,筆者采用“初讀——想想—試排——再讀——再排”5個步驟進行教學。
4、加強專項內(nèi)容訓練
1)加強開頭段、結尾段的訓練,將訓練內(nèi)容分成寫人、記事、寫景、狀物4類進行專項訓練。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單元訓練要求布置專項訓練內(nèi)容,如人物外貌、人物從事某一活動的一系列動作、動物的外形、校園一角等。
3)定范圍訓練。教師可提供一定的范圍,學生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寫作。教學中筆者出過這樣一個題目:“四季中你最喜歡哪一季?請選取這一個季節(jié)特有的景物寫一個片斷?!睂W生有的寫春天的翠柳、小草,有的寫夏日的鮮花、暴雨,有的寫秋天的枯樹、晨霧,有的寫冬天的薄冰、瑞雪,作文內(nèi)容豐富,結構多樣,效果極佳。5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寫作素材
小學生害怕寫作文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會選材。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善于抓住時機,如教學時,忽然下起大雪,學生好奇地看窗外,這時停止教學,引導學生觀察下雪情景,當堂完成一次片斷訓練。在一次上課時,筆者發(fā)現(xiàn)講桌上多了一條手帕,腦中立刻想到這是一次難得的作文訓練的機會。筆者用它擦了擦講桌,提起手帕說道:“小手帕真漂亮,擦灰吸塵功能好,不知這是哪兒來的?”話剛說完,有一學生就想開口,筆者連忙用目光示意他不說。學生在尋找手帕主人的過程中,掌握了寫作材料,寫起來很容易;同時宣傳了班上的好人好事,歌頌了心靈美的同學。
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教師可以自己扮演一個角色,讓學生寫。如課前讓學生觀察自己找鋼筆點名的神態(tài)、動作,寫一個片斷:也可由幾個學生表演某一個節(jié)目,其他學生觀察后寫一個片斷:甚至可以有意帶學生去某地參觀后寫作,形式靈活,方法多樣。
上述訓練形式,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狀況,酌情采用,將幾種訓練形式交叉配合使用,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師在學生創(chuàng)作后,應注重批改、講評,這樣才能有利于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達到訓練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