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蘭
一、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可以使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認知沖突,產生問題意識,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善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1.由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講授《乙醇》時,教師可這樣引入:乙醇俗稱酒精。中國詩歌里有許多跟酒有關的名句,例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痹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鄙倭匡嬀瓶梢曰钛?有解除疲勞和振作精神之效;而過量飲酒會刺激人的神經系統,使人酒精中毒。那么,乙醇究竟有什么性質呢?又如:在講授《乙醇的性質》時,教師可利用金屬鈉分別與乙醇和水做對比實驗,讓學生通過該演示實驗比較和歸納出乙醇的相關性質。
2.利用實物、圖片、圖表、模型以及多媒體課件、影像資料等創(chuàng)設情景。如:在講授《化學反應速度》時,教師可通過展示圖片資料,使學生了解自然界或醫(yī)藥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反應進行有快、慢之分,例如爆炸、石油的形成、鐵橋生銹、藥物的變質、溶洞的形成……結合這些例子說明人類需要控制反應進行的快慢。又如:在介紹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分子結構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它們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二、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課堂教學生動有效
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不但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空間想象,而且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解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時,從微觀角度說明活化分子之間碰撞,甲烷的取代反應,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反應,乙醇的消去反應,分子的空間結構等。這些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講清楚,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若能適當地應用多媒體播放制作的課件,使其形象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難點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靜止的內容動態(tài)化,學生就能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信息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難點,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化學的簡介性知識主要包括緒言、材料(高分子材料)、物質的醫(yī)學用途、環(huán)境污染及保護等內容?;瘜W緒言課一般都要介紹學科研究對象、學科發(fā)展簡史、學科特點、學習方法及本學科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其教學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對本學科有一個大致了解,而且要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能從網上搜集一些介紹化學學科在材料、醫(yī)學、環(huán)境、生命等學科方面的重大應用的資料和圖片制成課件,教學就會直觀、生動,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有關化學物質內容,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到相關的案例。通過圖像和聲音,學生深知化學的重要性,不必費盡口舌表述,一組有感染力的鏡頭,不經意撞擊著學生的心靈,觸動著他們的情感。
此外有毒氣體的實驗用多媒體演示,可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對人體的危害。比如觀察氯氣的性質實驗,教師可制取一瓶氯氣并塞好橡膠塞,讓學生傳遞觀察氯氣的顏色。
性質實驗可從網上下載Flash動畫進行演示,可反復演示,加深印象。不易做的實驗也可從網上下載Flash動畫進行演示。比如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反應需較長時間,實驗現象不明顯。若演示Flash動畫,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復習課涉及的內容多,容量大,學生不容易把其知識條理化,教師串講費時費力。教師如果用多媒體進行串講,學生很容易就會弄清楚知識的脈絡,便于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復習時可以分步顯示,即先顯示提綱,學生回答問題以后再顯示提綱下面的內容。復習串講完以后,將整個內容都顯示在黑板上,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內容明確,學生可以加深記憶,達到教學的目的。對于復習課的習題,教師可以采用各種形式,如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自定義動畫來設置懸念,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學生必要的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效性
一看課堂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是否人人參與、教學流程是否有創(chuàng)意、學生的思維是否產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戰(zhàn)、師生的個性是否張揚等。教學過程應以有效實現“過程與方法”課程目標為前提,這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二看學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學重心相關的重要觀點上。吸引的關鍵是教師啟發(fā)得當,學生活動積極有效。
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從學生嘴里表達出來,動人的場面是否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學生是否是生動活潑的學習的主人和學習過程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因此,教師要善于重組教學內容,尋找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與思維規(guī)律的相應的教學順序,使知識與能力的發(fā)生、發(fā)展、提升的過程有序進行,使教學內容真正成為一條螺旋上升的知能鏈,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地展開、發(fā)展、收斂。這樣的教學過程就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隨時反思教學活動是否與目標和諧一致。教師要通過與學生的雙向信息交流,協調教與學的矛盾關系,矯正與目標的偏差,以確保課堂教學生成的有序進行,促使學生學會建構、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因為“給”永遠只能給“死”的知識,而“導”才是“活”知識的源泉。
四、應用及時得當的課堂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教師的課堂即時評價起著很大作用。教師不論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及時進行課堂即時評價,否則就會阻礙課堂的有效生成,甚至陷入“無效”。課堂即時評價的形式可以是贊賞、批評或點撥。贊賞或批評,能促進情感的生成;點撥,能促進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但是,教師應用即時評價要得當,要注意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形象的語言啟迪學生打開思路。恰當的課堂評價可以“在學生茫無頭緒時,幫助其找到思路;在學生沒有信心時,幫助他重新喚起力量;在學生取得細微的進步和變化時,在老師的關注下保持進步并得以發(fā)展;在學生爭論時,幫助其擦出思維的火花……”。教師需要具備“反思意識”,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xù)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剛剛起步階段,教師應該對每節(jié)課的整個過程進行認真的反思。我在這一段的教學過程中,堅持把每一節(jié)課都作認真的課后總結,以指導下節(jié)課的操作,每個月從一個角度總結成一篇教學反思。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處處做個有心人,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反思中總結經驗,這樣才能逐步提高。
總之,要實現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把握好課程的教學要求,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樂,寓教于情。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指導學生善于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勇于標新立異,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科學、激勵、開放的總結,使學生在化學教學活動中樂學、肯學,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王祖浩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楊先昌等.化學教育學[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