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育可以激活一個人大腦中潛在的能力素質(zhì),使其“活”起來,而不良的教育卻可能扼殺一個人本有的活力,使之“歸于死”。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民教師,我們不想“教死”人,就必須提醒自己,教書育人,責任重大,要避免誤入歧途,要時時覺察并糾正我們在教學實際中的偏差,這樣才不至于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犯罪,對我們的未來一代犯罪。
基于自身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jié),加上對當前語文教學實際的廣泛了解和深入分析,筆者試著找出并總結(jié)了當前語文教學必須努力克服的“三大誤區(qū)”,粗淺之見,供同行們商榷。
誤區(qū)一:盲目求“嚴”
“嚴”字當頭,迷信“嚴師出高徒”,不自覺地走入強制灌輸?shù)睦下贰?/p>
事實上,許多語文教師還是有意無意把語文當做是一門必須強制學生去學好的課程,總是認為語文“不嚴怎么行”,“不嚴,學生怎肯去讀、去背、去寫”。他們時時不忘多布置作業(yè),定期檢查作業(yè),對作業(yè)不完成的或完成不認真的予以嚴懲。他們時時會為學生不聽話或偏離了預定的軌道而大動肝火。這一些,用他們的話說,叫“恨鐵不成鋼”,可是他們忘了,“高壓下的孩子長不大”,“有壓迫就會有反抗”,他們自己給語文籠上了嚴酷的面具,自然會萌生學生畏縮和消極應付的心理。趕鴨子上架,向來是沒有好效果的。
語文是學習語言的課程,而語言交際是一個人本能的欲望,激發(fā)一個人天生本能的欲望,是語文教學的本原?!叭绻處熌苓m當?shù)赜靡环N令人愉快而又認真的方式教授的話,那么所有的科學知識,就其本質(zhì)及其關聯(lián)來說都充滿著趣味?!倍粢粋€課程“充滿著趣味”,我們還用得著“嚴加督促”嗎?
營造寬松平和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是語文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誤區(qū)二:盲目求“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焙芏嗾Z文教師相信這句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他們要求學生一定要勤讀苦背,重要的內(nèi)容要背個滾瓜爛熟。于是乎,每次考試臨近,我們總會看到許多同學在趕著背課文,背筆記,甚至是背作業(yè)。
這與當前的應試教育應當有莫大的干系,誠然,我們看到有許多同學在卷面上會因之而得了高分,但在高分的背后,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些學生是否有相應的高水平。
語文是門靈活性大的課程,固定不變可以硬記的內(nèi)容只占語文教學的一小部分。語文教學更多地需要學生自己去理解,吸收和運用。因此,我們應該更多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熟記一些東西。事實上,只會熟讀唐詩的人往往不會作詩,就是會作,也不過是些模仿抄襲之作。
引導學生從課本中跳出來,不僅熟讀,更懂巧用,從而進入到更廣闊更自由的語文空間,是語文教學成功的第二步。
誤區(qū)三:盲目求“準”
“請準確回答這個問題!”
……
如何才算準確呢?當然是以本為本,或以老師說過的為準!
如果說在數(shù)學課堂上,這也許無可厚非,數(shù)字上一是一,二是二。但是在語文課堂上,還一味地要求標準答案,那就未免有些迂了。
但事實上這種現(xiàn)象還是存在的,而且可能還為數(shù)不少。有許多語文教師在提問時總是希望學生按著自己的思路走,或者是按著教科書的思路走。也許他們自己在備課時,也總是順著教科書的指示走,他們忘了,除了預定的思路外,還能有自己的思路。他們自己限定了自己的思維,又在不經(jīng)意中限定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固執(zhí)的追求標準答案,而排斥那些不準確或不太準確的答案,他們不知道,在那些不準確或不太準確的答案里面,往往潛藏著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火花。而這種排斥,將很大可能挫傷學生創(chuàng)造的熱情。
在呼喚創(chuàng)新精神的當今世界,語文課堂理應成為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沿陣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時時刻刻不要忘記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起來。
我們應該做的,是經(jīng)常性的這樣引導學生:“換一個角度想想……”“假如說……”“有沒有新的意見?”“談談你自己的獨特見解?”……不怕學生答錯,就怕學生根本不去想。
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被激發(fā)出來。而培養(yǎng)出學生的活學活用和創(chuàng)新求異的精神,應該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最大成功。
(鄭鴻義 福建省仙游縣錦溪中學35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