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紅
摘要: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動機一直被認為是教學的關鍵。通過對學習動機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幾種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努力提高職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動機;目標誘因;實踐
動機(motivation)是激勵人去行動的主觀動因,能起維持、推動和促進個體行動的定向作用,是激發(fā)人行動的內部力量。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毫不例外,它是制約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就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育而言,如果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則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又不能忽略對學生外部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較好的學習動機品質。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學業(yè)成績的決定性影響。巴班斯基指出:“任何活動(其中包括學習活動)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有積極的學習動機?!碑敶茖W研究表明,除了智力特別聰明的所謂“天才”和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兒”外,絕大多數人在智力水平上無很大差異。對于一切智力正常的人來說,動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是由于語言環(huán)境、考試制度等影響,一部分學生往往只注重死記硬背,而在英語的口頭交際性活動方面缺乏動力,以致出現有些學生筆試成績良好而口語成績較差的現象,這正是學生對筆試、口語二方面學習動機的不同而造成的必然現象??梢妼W習動機對智能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始動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對智力活動起使動作用的,主要是學習動機。同樣,在學生進行外語學習活動中起使動作用的主要是學習動機。為什么要學習外語?學習外語的作用是什么?這些問題的理解對于學生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無疑將是有很大幫助的。
(3)補償作用。一般說來,學生的智力基本一致,但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弱點,這些弱點如得不到克服,勢必妨礙智力整體水平的提高,那么,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用什么來補償智力上的弱點呢?學習動機是一個重要因素。俗話說:“勤能補拙”“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而這必須以動機為先導,只要有了學習的動機,不僅能學會外語,而且能學懂、學通。
(4)維持和調節(jié)作用。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學生會產生多樣的心理活動,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反映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學習英語感到很輕松,除了課本知識外,還去收集其他資料;而有些學生卻很怕學習英語,對那些字母、單詞感到頭疼,這樣一來不僅學不好,而且會喪失學習的信心。這兩種不同的心理表現,主要不是由智力因素決定的,而主要是學習動機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對于維持和調節(jié)其心理活動十分必要,從而對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境,使學習有所進步。
綜上所述,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習動機呢?
(1)努力發(fā)揮目標誘因的指引作用,啟發(fā)學習自覺性。學生的學習活動離不開具體的學習目標,而學習目標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的正確引導。作為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高職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后將直接走向社會,走進工廠。而中國加入“WTO”后,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在中國投資創(chuàng)業(yè)。如果高職生具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并掌握一定的專門英語(ESP),他們就能很容易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要求他們進行大量的英語口語交際活動及中英文的互評等活動,同時教育學生將學習英語和自己全面發(fā)展及工作的需要聯系起來。另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整個世界的交流也日益頻繁。為此,要吸收外國的科技成就,“師夷長技以治國”,只有使學生明確必須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適應當前與未來的需要,以此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動機。
(2)教學方法的新穎性。英語是異于母語的一種語言,學生學習比較困難,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對此,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chuàng)意,更好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今,CAI技術能較好地突破時空限制,再現事件發(fā)生的情況,可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印象深刻,思維更加活躍,這對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教Christmas一課時,我在上課前播放圣誕英語歌曲,創(chuàng)造學英語的氣氛。課上通過切換圖片導入課文,通過錄像表現人們歡度圣誕的過程。教學內容呈現方式采用有趣的與變換的形式,誘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其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
(3)突出反饋,強化動機。高職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愿意主動參加學習活動,而且期望自己的學習行為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因此,教師應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根據動機學的原理,提高學習動機最適宜的方式,是把重點放在學習的認知而不是動機方面。為此,在實踐中,要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增強學習獲得成功,問題得到解決的體驗和感受,以此激發(fā)其潛在的內驅力,提高其認知水平,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以鼓勵、肯定的教學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表揚學生外,當前,尤其要重視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上,采用當堂練習、組織競賽、引導學生獨立命題相互檢測和啟發(fā)學生自行總結所學知識等方式,來突出反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多地獲得掌握新知識的成功體驗。唯其如此,才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英語是交際性語言,只有走向社會,學以致用才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欲,進而強化學習的動機。如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帶領學生到合資企業(yè)實習,感受一下英語環(huán)境的氛圍,鼓勵學生與外國人交流,以促進其英語水準,激發(fā)學習動機。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反之,只有成功的教學,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兩者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理應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學工作者的必備技能。
(江蘇省惠山職業(yè)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