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明語文學科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基礎上如何實施人文教育做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職 語文教學 人文教育 心靈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10153-01
人文教育對于青少年一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由于中職教育過于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人文教育,使得學生普遍存在著人文修養(yǎng)不足。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廣闊的空間,它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人的規(guī)律,語文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對理想與未來的追求、對自然與人生的關懷,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呢?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教師首先給自己定位,要和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消除歧視差生的心理因素。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達成一種內(nèi)在的和諧,才能完成教師知識的傳授和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
人文教育要讓學生在討論、對話、實踐、反省中建構自己的價值,形成自己對文化的選擇;既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又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體會到思辨的樂趣,形成獨特的思辨文化,使課堂教學煥發(fā)人文精神。教學中如果能達到學生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和目的,也就形成了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此,要給學生一個民主和諧的聽課環(huán)境,不唯師,不統(tǒng)一標準答案。如講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我要求學生自己評議主人公瑪?shù)贍柕逻@個人物形象,要求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有的學生說喜歡,有的學生說敬佩,有的學生說厭惡,我還給學生讀了一篇文章《為美活著》,瑪?shù)贍柕率且粋€有生活追求的人,和丈夫路瓦栽比,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二、通過文本閱讀,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
課堂教學中,通過閱讀文本讓學生感悟作品中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進而在學生頭腦中產(chǎn)生新的境界,建設學生的精神家園。潛心研究課文,透過字、詞、句體會精妙之處。抓住文中最有感情、最能表現(xiàn)內(nèi)心的語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讀到字詞背后去,領會作品的深層含義,實現(xiàn)“從文到道”;體會課文的精妙之處,何以精妙,實現(xiàn)“從道到文”。
如讀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我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語段反復朗讀。“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薄笆恰?,“不是”,一個肯定,一個否定,態(tài)度十分鮮明,百合的自信躍然紙上?!拔ㄒ弧?、“就是”兩個詞,表明百合為證明自己,辦法只有一個,別無選擇。重點詞語重讀,讀出自信,讀出執(zhí)著?!拔乙_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百合要開花的強烈愿望和執(zhí)著的追求?!安还堋薄ⅰ安还堋?、“都”表現(xiàn)了百合的執(zhí)著追求是無條件的,不是為了讓別人欣賞,也不是為得到別人的好評,只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以此培養(yǎng)學生健康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曾在作業(yè)中寫下:“我是一只美麗的天鵝,不是一只丑小鴨。唯一能證明我是天鵝的辦法,就是長出強健的翅膀。我要長出翅膀,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翅膀;我要長出翅膀,是為了完成作為一只天鵝的莊嚴使命;我要長出翅膀,是由于自己喜歡以翱翔天空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們怎么諷刺我,不管你們怎么打擊我,我都要長出翅膀?!笨傊?,人文的閱讀應是思想的閱讀、思想的觸動,久而久之,便營造成了學生的精神家園。
三、借助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材的內(nèi)容畢竟有限,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要下大功夫搜集大量的素材,為學生做好補充?!肚嗄晡恼?、《讀者》、《意林》、《思維與智慧》等優(yōu)秀的雜志上刊登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開啟學生的智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青年文摘》有一篇文章《夢想的階梯》,講述的是中央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趙普如何從一個初中畢業(yè)生一步一個腳印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他的經(jīng)歷啟示學生,“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臺階踩牢,后一臺階才會再踩在腳下;對每一次擦肩的機遇都不是觀望,而是毫不畏縮的抓牢,才會贏得最大的成功?!薄秮嗰R孫蝌蚪》多災多難的一生讓我們懂得,作為生命,人已經(jīng)是多么的幸運和造化,我們要好好珍惜,熱愛和善待自己。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博覽群書,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教師只有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才能做好學生的領路人,把學生帶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四、引入多媒體教學,教導學生做人處事
語文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中職生畢業(yè)后要步入社會,去實現(xiàn)人生價值,因此僅靠教材、課外讀物非常有限。為擴大學生的視野,教導他們?nèi)绾巫鋈颂幨拢医柚F(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節(jié)目(如CCTV百家講壇中優(yōu)秀的節(jié)目)成為我語文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如臺灣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講授的《胡雪巖的啟示》,雅俗共賞,其中的德行傳天下、誠信待人、先義后利給學生上了很好的一課。通過學習,學生明白了只有那些勤勞踏實、品德良好的人,才會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還懂得了如何交往、如何做事的方法道理。其實,只要有利于學生的成才成長,都應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
五、通過寫作訓練,走進學生心靈
長期以來,富有人文性的作文教學,卻淪為工具性純技能的訓練,結果導致文道背向,人文分離。其實,作文也是育人的搖籃,作文的過程正是培養(yǎng)學生美德的好契機,從觀察感知、體驗頓悟到捕捉信息、提煉素材,直至構篇立意,運筆成章,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讓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靈,升華思想。作文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貼近時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過程。其教學要弘揚人文精神,重視人格的養(yǎng)成,這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規(guī)律的體現(xiàn)。
中職生由于受到中招落榜的打擊,很多同學一蹶不振,對未來失去信心。作文教學中,利用作文批語,多鼓勵學生,為他們的人生旅途搖旗吶喊,樂學生之所樂,悲學生之所悲,感知他們的痛苦和歡樂,才能和學生產(chǎn)生共鳴。
“問泉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重視人文性,還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語文課與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學習做人的機會。教師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榜樣,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觀察和感受必然會對其產(chǎn)生強烈的影響,因此要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惡丑拿到課堂上來交流,然后正確地加以引導。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人性出發(fā),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淪為一句空話,才不致使語文課堂淪為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作者簡介:
郭新霞,女,漢族,本科,新鄭市中等專業(yè)學校,講師,主要從事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