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水冬 王 雱
摘 要: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雖然教學資源庫建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教師個人的資料夾里都收集、制作和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但是,由于學校沒有建立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些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往往因為教師退休等各種原因而不能繼續(xù)為學校教育教學發(fā)揮作用。本文從知識共享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應該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進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進程,使教師個人擁有的各種教學資源能夠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教學資源;資源庫;知識共享;校本教學資源庫;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454(2009)10-0085-04
教育是一種進程,只有教育才能把信息轉化成為知識、理解和智慧??梢哉f,以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為代表的新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將引起原有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及方式。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各學校的校園網(wǎng)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但校園網(wǎng)系統(tǒng)中的教學資源建設進程卻落后于硬件設施建設。而教學資源建設是系統(tǒng)建設的核心與關鍵,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源泉,直接影響在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基于資源的學習、研究性學習、協(xié)作學習及綜合實踐活動等新型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和取得成效,影響學習者能力的培養(yǎng)和潛能的開發(fā)。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系統(tǒng),就一定沒有生命力。
教學資源的建設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的建設;二是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tǒng)的建設。教學資源作為學習與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師們的關注,教學資源建設也成為各個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雖然早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之初,人們就逐漸意識到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要性,人們在經(jīng)歷了單機版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到網(wǎng)絡版的教學資源庫建設,再從網(wǎng)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到學科網(wǎng)群的建設;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專業(yè)公司也經(jīng)歷從賣教學資源到賣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發(fā)展階段。在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普及的今天,依靠學校自身的技術力量開發(fā)建設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tǒng)依然很不現(xiàn)實,但教學資源庫管理系統(tǒng)可以購買專業(yè)公司開發(fā)的成熟產品。因此,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建設,重點應是教學資源的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和深入,一方面,學校教師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資源積累,教師個人都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都保存在教師個人的資料夾里,隨著教師的退休或調離學校而不能繼續(xù)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學校教學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依然是從各專業(yè)公司購買的教學資源,真正由學校教師開發(fā)制作的,適合本校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教學資源少而又少。因此,如何將廣大教師個人保存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實到校本教學資源庫中,供全校師生教育教學使用,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重量不重質
為了突出教學資源庫海量信息的特點,教學資源庫中放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在對這些資源收集過程中,收集人員對于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需要什么樣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可用于課程發(fā)展和教學的什么環(huán)節(jié),可以進行什么樣的知識點教學,可以解決教師教學哪些方面的問題都沒有一個清楚的界定。因此內容方面,盡管目前開發(fā)出來的許多教學資源庫號稱有“海量”的資源,包括“xx萬幅圖片,xx千個課件,xx萬個動畫”。但是,對一線的師生來說,有許多資源根本不符合教育的實際需要,尤其是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的需要。這種只重視資源建設的“量”而忽視其“質”的做法,最終就導致了“資源庫是個雜物筐,什么都往里裝”的現(xiàn)象。
2.缺少對教學設計技術的足夠重視
教學資源庫建設所需要的技術,不僅包括信息技術的技術,還包括教學設計的技術。這兩者之間必須共同作用,彼此協(xié)調,才能夠為校本教學資源建設提供充分而到位的支持。具體到一個學校教學資源的建設上,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首先,建設者頭腦中的理念(教育理念與技術理念的綜合體),需要通過教學設計的技術表達出來,然后,才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進行編碼、發(fā)布與傳播??稍S多資源建設者卻忽視了這方面或者沒有進行到位的教學設計,以為只要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數(shù)字化傳統(tǒng)媒體上的資源或在已有素材的基礎上進行新的開發(fā)之后發(fā)布出來,就算是完成了任務。從而導致建設出來的教學資源庫內容陳舊、時效性差,有許多資源根本不符合教育的實際需要,尤其是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3.缺少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效的管理制度
學校中,教師與教師之間既存在合作關系,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教師個人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是保證他們在學校中獲得專業(yè)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師可能會擔心由于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識,特別是個人引以為豪的知識,會使自己的專業(yè)地位喪失,也因而對于有價值的思想、技術或信息進行控制,以此確?;蛱嵘约旱牡匚?。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教師可能會不愿轉移自己的知識或有所保留。所以,如果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知識共享是不會自動發(fā)生的。即使已經(jīng)存在了一定的激勵機制,如果激勵機制不完善,也同樣無法讓教師將自己的知識全部貢獻出來,供他人共享。這些不完善制度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沒有建立完善的教師評估體系將教師知識共享的成果納入其業(yè)績評估或工作考核中;其次,對積極參加知識共享的教師在精神和物質上沒有給予足夠的獎勵。
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如何加強對教學資源建設過程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促進學校教師的知識共享,提高教學資源建設的質量,滿足中學師生的切實需求,是校本教學資源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知識共享是建設校本教學資源庫的關鍵
參加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人員眾多,包括一線教師、信息技術教師、教育技術專家、教育教學專家以及行政領導等,每個成員平時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使一線教師很難抽出大量時間自己制作比較復雜教學資源。另外,學校教師之間既存在合作關系,也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教師個人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是保證他們在學校中獲得專業(yè)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師可能會擔心由于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識,特別是個人引以為豪的知識,會使自己的專業(yè)地位喪失,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教師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識或有所保留,以此確?;蛱嵘约旱牡匚弧R虼?,一線教師往往不愿意共享自己的教學資源,缺乏參與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動力和積極性,如果學校沒有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勢必影響教師共享本人擁有的教學資源,參與教學資源建設的意愿。
另外,教學資源庫建設所需要的技術,不僅包括信息技術的技術,還包括教學設計的技術。這兩者之間必須共同作用,彼此協(xié)調,才能夠為校本教學資源建設提供充分而到位的支持。有些教師雖然有參與校本教學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和主觀意愿,但是,由于沒有足夠的教育技術能力,即使這些教師有著非常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也不能將自己的教學資源完全共享出來給其他教師學生使用。因此,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使一線教師熟練掌握必需的教育技術能力(如:制作、修改教學資源的技術,校本教學資源庫的使用方法等),提高教師的知識共享能力。這樣,愿意將自己的教學資源共享出來的教師,才有能力將其擁有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完全共享出來,給學校其他教師使用。
三、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和原則
1.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
校本教學資源建設以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為主; 同時也具有教師教研、教師知識共享的功能。因此,校本資源建設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媒體素材(文本、圖像等)、試題、文獻資料等;二是結構型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件、網(wǎng)絡課件、專題網(wǎng)站、研究性學習專題等;三是網(wǎng)絡課程類資源,主要指通過網(wǎng)絡展現(xiàn)具體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四是教師技能庫,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某個技能的演示資料,以視頻類為主;五是優(yōu)秀課堂教學實錄。
2.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原則
(1)選擇性原則
校本教學資源建設應立足本校的教學實際,以改善教育、教學為根本目的,因此校本教學資源建設要有選擇性,對于學校不需要的教學資源,在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可以不建設該類資源。如:學校不需要網(wǎng)上授課,那么網(wǎng)絡課程類資源就可以不建設;結構型的教學資源能夠很好地支持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要作為校本資源建設的重點。總之,各個學校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開展教學資源建設。
(2)循序漸進原則
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周期長且規(guī)模龐大的工程, 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 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使用者,同時還承擔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由于其技術能力的差異、參與的積極性不同等因素的影響, 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全部的教學資源開發(fā)任務。因此, 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應該分時、分段進行。并依據(jù)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開發(fā)教學資源, 并逐漸完善。
(3)學科性原則
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必須具有學科性,要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在校本教學資源建設時,一定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學科特點,按照知識點和學科特點進行分類和建設,緊緊圍繞知識點來組織資源,以便教師快速檢索教學資源。而不能為了追求教學資源的數(shù)量和建設的速度,把大量的學科教案、試題等素材簡單堆積,卻不考慮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
(4)相對性原則
校本教學資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強調其“校本”特性是為了強調其與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而不僅僅是指本校自己制作的教學資源。在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中,教師也可以將通過其他各種渠道獲得的,能夠滿足本校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需要的教學資源,納入校本教學資源庫,但是要保留原作者的版權。
四、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效管理制度
1.定期培訓制度
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真正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建設校本教學資源庫的積極性。只有教師的廣泛參與,校本教學資源建設才能取得快速的進展;只有教師自己建設的教學資源才能保證質量,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通過各種培訓、進修和自學,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設計能力,研究教學的新方法;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和設計、開發(fā)教學資源的水平,這是提高校本教學資源建設質量的重要保證。
2.教學資源的評價制度
校本教學資源評價是校本教學資源建設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評價校本教學資源時,應該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教學資源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科學的知識、技能,因此科學性是教學資源的基礎,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資源所包含的教學內容上。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是一切教學資源的共性要求。教學資源的教育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內容選擇、教學活動安排等必須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原則。
(3)藝術性原則
主要關注教學資源能否增加感染力,使教學內容富有藝術的氣息,增加情趣性,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4)技術性原則
是指教學資源運行時不出現(xiàn)技術性故障。
教學資源的優(yōu)良與否,最重要的不是各種物化指標,而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后的效果如何?因此,還可以通過教師使用該教學資源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比賽,專家通過教師使用教學資源情況(如使用該資源的人次)和教學效果情況來評價校本教學資源;學校也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學比賽或者優(yōu)秀教學資源評比,來評價教學資源。
3.激勵制度
校本教學資源建設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缺乏外在的激勵會降低教師參與校本教學資源建設的積極性。因此,校本教學資源的激勵制度應該與教師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只有這樣,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才能夠深入開展,教師才會積極參與校本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并運用教學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根據(jù)學校工作的特點和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需要。激勵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1)積極參加相關技術培訓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并通過培訓考核的教師,在教師個人績效考核中給予一定的加分。
(2)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或本校組織的教育教學評比和教學資源評比,獲得獎勵的教師,除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外,在教師個人績效考核中給予一定的加分。
(3)積極參與校本教學資源建設的教師,可以適當減少其教育教學的工作量,提供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
(4)積極與全校其他教師共享教學資源,并且一學期內有相當數(shù)量的教學資源被選入學校教學資源庫的教師,除給予第3條中的獎勵外,還給予優(yōu)先配備最先進的硬件設備,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在教師個人績效考核中給予一定的加分等獎勵。
完善的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激勵制度,是促進教師知識共享,推進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力保證。
因此,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調動全校教師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高效建設校本教學資源庫,是提高本?,F(xiàn)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率,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開展,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杜敏.中小學網(wǎng)絡教育資源生存透析[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3.
[2]李才橋.創(chuàng)建校本資源庫,促進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高鐵剛,朱建.校本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7.
(編輯: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