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奇
[摘要]:中學美術教學評價應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目標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和效能,促進美術教學專業(yè)和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
各門學科的設立,都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具有科學性、合理性,都能體現學科獨特的存在價值,美術學科也不例外,但現今的初中美術教育的發(fā)展,還是一種輔課的地位。有時校方只是當作一種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來對待,只要把自己的課時量開足,形式上這堂美術課存在,他們不全然去顧這課的質量完成的怎么樣,學生的掌握程度。雖然教材中的美術作品很精美,但往往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和認識的對象他們選送的一些作品和案例,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有較大距離,學生操作起來跟實際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有時候只有一種傾慕之情。在這之中也有很多問題的出現課時量缺少、硬件設施的缺乏等,這樣只有要求我們的美術老師“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努力工作,積極探索,”為初中美術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美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初中教育中的輔課。處于一種雞脖子:“棄之不能,食之無味。”的地位。認為“學畫畫不務正業(yè),比不上學文化課有出息”的想法,所以這也決定了我們在初中美術的普及和課時上出了難題,這應對美術一種觀念的改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才觀教育,改變對美術的看法。
師資力量的不足導致上課的局限性。經過一項調查表明我門現符合專職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極少,從而對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極其困難。對某些學生提出的美術問題得不到滿意的回答,從而漸漸的失去了對美術的興趣。上課內容的枯燥,教學活動的寡無情趣.索然無味,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讓學生感受到相應的美術滿足,導致上課的一面倒的情況。我們應該切實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解決實際問題。去為初中美術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在初中的美術教育階段,不應該把他門當做美院的學生來對待,不能把每個學生當作專職畫家來培養(yǎng)。應注重他們的基礎文化的培養(yǎng),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美術更應注重的是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美術的學習不僅僅只是對造型本身的了解,不再是局限與傳統(tǒng)的工具和材料。我們的生活中每天不斷涌現出來新的思維、新的理驗和新的環(huán)境,要求我們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和認識新的材料和它的作用。創(chuàng)造更多的藝術成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為以后美術人才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好苗子。
我認為初中美術教育解決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①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中嶄新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更容易把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多媒體教現在在初中美術教學里重要的一種手段,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意義.風格.特征。從而能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在教師教學上,一些手繪無法達到的效果,教師可以在電腦里迅速完成;減少了教師示范的時間,還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懂。另外,電腦還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課件,可以彌補在教學上的一些缺陷。就學生而言,電腦美術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吸收多元化的思想,還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個性。 在《杭州中小學藝術節(jié)標志設計》一課中,我自制了課件。首先,我導入一些比較著名的標志這時學生門的反映很強,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而且學生門回答也很積極能夠一一說出這些名字,這時我就把我的主題內容慢慢的滲透給他們。把設計好的題目放在屏幕的小角落里。其次,我在把西博會的標志和三潭映月圖片放出來讓學生討論。在討論到方法時在用放大程序進行全屏,形象清晰、人機配合、協(xié)調自然。學生門注意力都很集中都能夠積極討論和回答問題學習氛圍很濃。最后,學生實踐過程設計作業(yè)。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操作簡便、畫面、文字、音樂話外音等配合渾然一體,老師上課情緒好,師生互相呼應,課后同學門對這一新的上課形式反映強烈很多學生認為用計算機上課使我門的課堂變的無限寬廣。
②通過對文化情境理解來認識美術作品的意義、形式風格特征:
我們鑒賞一件作品可以從他的文化情景中去分析。情景,指影響各個時期美術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這些背景直接影響和支配著藝術家,要鑒賞一件作品需要把它放在當時特定的情景之中去。
例如:我們要學生了解德加的繪畫藝術,可以從他的家境、當時的國家動蕩來分析理解。德加是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畫壇最為重要的畫家之一。他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善與人交往,以致于他的繪畫藝術是矛盾、冷漠與遁隱的組合。他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是法國一家大銀行的分行行長。他的父親是一個音樂美術的愛好者所以德加小時候就愛好音樂和繪畫。這也可以說為他以后自己的藝術成長之路做一個好的鋪墊吧。后來他常常來往于兩國之間,對他后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兼背著兩國的傳統(tǒng)和精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德加的學習繪畫藝術。
2.拓展學生藝術視野
①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我想一種文化是我們一個民族賴以生存最基本的東西。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在那里支撐著他門國家、民族,而且這種文化是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思想傳統(tǒng)、語言文字、道德習俗、行為方式的總和.并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一個群體所決定的。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文化也在發(fā)展,從以前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都是一步步地在發(fā)展。所以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文化的交流是更加不可少的。我們要用開放積極的態(tài)度去接受外國文化,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
②接觸與繪畫有關的其他門類:
初中美術課不應只局限于繪畫,學習內容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初中生美術學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課程設置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yè)化。我們應該通過美術的學習進行一些更為全面的教育。解決的方法是應該盡可能地涉獵與繪畫有關的其他門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多增加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實踐課程,注重技能基礎性的訓練。如:雕塑課,雕塑與繪畫同屬于操作性的藝術門類。在對繪畫和雕塑方法研究的同時,深入學習和理解造型語言,了解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方法,選用相關的材料、技法或現代媒體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表現、設計或制作,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繪畫和雕塑之中。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調他的形體、外輪廓、質感,這樣才能避免“十個同版哈姆雷特的出現”。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認識了現今初中美術課的特性和它所處的地位。我們不難通過對教學手段改變、擴展學生藝術視野,來培養(yǎng)未來的美術人才。從而有效的解決初中美術課存在的幾個問題。
面向 21世紀人們對美術教育將發(fā)生根本的觀念轉變,伴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不斷完善美術教育體制?,F代的文明與進步,人們對美術教育認識已趨于綜合和整體,主張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理解美術教育,現代美術教育要立足于發(fā)展、立足于創(chuàng)造、立足于未來。
[參考文獻]:
[1]鄧福星:《美術教育學》[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6.
[2]王宏建.《藝術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6.
[3]紫都.《莫奈.馬奈.德加》[M].遠方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