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它指引并堅定人的信仰和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取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內(nèi)容和任務也發(fā)生了變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與富于變化的形勢相適應,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要堅持以人為本。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1-0074-02
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堅力量的教育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業(yè)的重要力量,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在大學這一極其重要的人生階段,怎樣對他們進行真正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呢?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這為我們新時代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指導原則,開辟了新的工作途徑。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
過去我們對青年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是家庭教育,他們的價值觀被上一代人所規(guī)范,接受的教育是我國
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和黨的光榮歷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對較易,代際關系趨同和諧?,F(xiàn)在大學生大多生于20世紀80年代,成長于我國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歷史時期。他們的思想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多元化。子女對父母的物質哺育和精神安慰也日趨淡漠,特別是貧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既使教育也是樸素的說教和善意勸導,所以顯得蒼白無力。青年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強的民主觀念。他們不喜歡父輩那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傾向于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在他們眼中,思想政治教育太模式化、政治化,也沒什么用處,所以他們不感興趣。加上世界科技與文化迅猛發(fā)展,他們可以通過電視、報刊、網(wǎng)絡等媒體平臺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了解到世界上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等,面對這樣現(xiàn)狀,怎樣讓他們?nèi)∑渚A,去其糟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哲學理念,就是充分肯定人在客觀世界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它強調(diào)尊重人、關心人、為了人,以人為目的。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要求人們在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既要堅持運用客觀的物的尺度,又要堅持運用人的尺度。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我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切違背人性發(fā)展的、無視人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現(xiàn)象進行反思和超越。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高等教育的投資體制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家對教育的成本實行分擔,大學生由過去單純的享受國家福利變成了教育的投資者,學校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大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學校服務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比以前更加凸顯。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了大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去人們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為“管住”學生,理解為通過強制性的規(guī)章制度去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這種工作理念嚴重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nèi)在動力,甚至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其實是一個人格自我創(chuàng)造過程,包含著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過程。這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外在的因素只起到引導、啟發(fā)作用。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這是辯證法。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在理念上要進行轉變,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獲得大學生的主動參與,而只有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主體的能動作用,達到學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才能柔化學生管理工作
教育和管理,目標雖然一致,但工作側重點不一樣。教育是柔性的,比較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而管理是剛性的,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要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在用剛性的規(guī)章制度約束學生的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融于其中。如果不處理好教育與管理的關系,就會使思想政治教育顯得軟弱無力,使學生管理失去其育人的內(nèi)涵。貫徹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既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更要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以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堅持以人為本
(一)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通過這些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樹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要根據(jù)時代特點融入時代內(nèi)容,針對社會中的問題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影響的方面,比如金融危機對就業(yè)壓力增大、對離開校園將要面對的社會急劇變化感到迷茫等進行幫助、交流和引導。要設身處地地以學生的立場考慮,從中找出學生感興趣,對他們有幫助的方面組織學習,來提高學生學習國家政治與世界時事的積極性,如通過四川地震和北京奧運等典型事例來激發(fā)愛國熱情。改變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看法,提高學生關心國家政治生活的積極性。
(二)用真摯愛心來感化人
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彼枷胝谓逃ぷ鞅举|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付之以愛。達到心心相印。我們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要盡量設身處地地為我們工作的對象著想,從實際的思想問題出發(fā),有的放矢地講明道理,在溫馨和諧的氣氛中促進個人與組織、老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與理解。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要以愛和寬容理解學生、接納學生,善于從學生的錯誤行為中發(fā)現(xiàn)教育的契機,老師的愛往往會成為學生思想上巨大的動力,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
(三)用換位的思維理解人
理解是溝通思想和情感的橋梁和紐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人為對象,研究人的思想、行為的一門科學。從根本上講,它涉及人的思想、觀念和情感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念、思想情感也發(fā)生了變化。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急其所急,想其所想,辦其所需。如果用強制堵塞的辦法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但無益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一些人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要從各個不同方面去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這就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他們辦實事,學生中產(chǎn)生的許多思想問題,大多是由他們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實際問題引發(fā)的。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必須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去升華他們的思想,比如,現(xiàn)在大學生中貧困家庭學生居多,要了解學生貧困原因、貧困程度并找尋解決貧困途徑。要設身處地盡心盡力地去解決他們實際困難。這樣才能達到師生相互理解,創(chuàng)造和諧校園氛圍,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好的平臺。
(四)用誠實的態(tài)度尊重人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往往都有受人尊敬、獲得友誼和被人關懷的需要。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反之,這種需要受到抑制,就會產(chǎn)生消極的、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講道理,要力誡“訓人”。如果我們采用的還是那種我講你聽,我訓你受的方法,不僅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尊重對方,特別是對那些犯有錯誤、不思進取、心理和生理上有缺陷的學生,要特別尊重他們,包括尊重他們特長愛好。我們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在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權利基礎上,放下老師架子,以誠相待。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接受你,有了這樣感情基礎,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會感到輕松和愉快。
(五)用最好的質量服務人
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把學生教育好,管理好,也要為學生服務好。招生、就業(yè)制度改革以后,學生交費上學,自主擇業(yè)。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對學校的知名度、專業(yè)以及學校的辦學條件都有選擇性。如果學校條件不好,服務又不好,就會失去生源。保證一定數(shù)量的生源,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既要把學生當成我們的教育對象,又要把他們當成我們的服務對象。在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舒適的環(huán)境。對他們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能不聞不問。對他們反映的意見,不能聽之任之,而要積極、主動、及時地加以解決。要讓學生在學校有一種溫暖感,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謂全面發(fā)展,就是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他們的精神動力。要通過這種精神動力的內(nèi)化,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掌握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既學會做人,也學會做事,既善于做人,也善于做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溫家寶.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2]謝康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粟奇單,孫秀華.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狀況分析[J].才智,2009,(1).
作者簡介:李金娥(1963- ),女,湖南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處,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