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雄 賴 嫦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老師為你們帶來了童話故事里的兩只動物朋友,我們用掌聲把它們請出來(課件出示動物,學生鼓掌)。這是小鹿,獐子,它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我們學了第18課就知道了,請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師寫課題,生書空)。
師:一起讀讀課題。(生讀課題)
師:真響亮,再讀一次。(生響亮讀課題)
師:你們很想了解小鹿吧?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課文,并把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點評:賴老師從孩子喜愛動物的天性出發(f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到閱讀課文上來。]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讀得多認真啊,現(xiàn)在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吧,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嗎?(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誰來讀?
(生讀詞, 有一個學生讀翹舌音“?!弊x不準。)
師:“?!边@個字是翹舌音,誰再讀一次。(生讀“剩”)
師:讀得很好,吐字很清晰,字音很準確,掌聲送給她。大家一起讀!(生齊讀)
師:現(xiàn)在增加難度,我把拼音去掉,你們還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詞)男同學讀第一行,女同學讀第二行,一起讀第三行。
(男生讀,女生讀,共同齊讀)
師:還是難不倒小朋友們,我把生字單獨拿出來,你們能讀準確嗎?
(生齊讀生字卡片)
師:(出示“功”)你能組詞嗎?
生:成功。
生:用功。
生:功夫。
師:(出示“橋”)誰能用它組一個詞?
生:大橋。
師:你能用“大橋”說一句話嗎?
生:小河旁邊有一座大橋。
師:是小河旁還是小河上?
生:小河上有一座大橋。
師:請同學們齊讀生字卡片。(生齊讀)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現(xiàn)在,你們有信心把課文讀好嗎?
生:有。
[點評:教師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生字,進而組詞、造句,通過設置階梯,增加難度,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三、 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講了誰做什么?結果怎么樣?
生:講了小鹿想造橋,造成了橋。
師:你們記得小鹿和獐子住在哪里了嗎?
生:記得。
師:老師把他們的家給變出來(簡筆畫)。
師:這是誰的家呀?
生:獐子的家。(師貼獐子頭像)
師:他的愿望是什么呢?
生:他的愿望是鋪路。
師:這是誰的家呀?
生:小鹿的家。(師貼小鹿頭像)
師:他的愿望是什么?
生:他的愿望是造橋。
師:記憶力可真好!小鹿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
(生齊讀課文)
師:小鹿先干什么?
生:他從太陽升起就干活。
師:他在造橋之前做什么?
生:下定決心。
師:(板書“小鹿:下決心”)有了決心有行動,小鹿從早忙到晚,究竟忙什么呀?
生:他一直造橋。
師:他忙的是——
生:他忙的是造橋。
[點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讓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想,說出圖意。教師恰當?shù)攸c撥引導,讓學生初步把握課文脈絡,掌握學習方法。]
師:他是怎樣造橋的呢?我們來觀察課文插圖,想象一下小鹿這天做了什么事情。生:他先砍樹才能造橋。
師:想像力真豐富,還做了什么呀?
生:還要把木頭釘好。
師:這么快就釘好了?這些樹還在山上呢!
生:還要把木搬下來,做成木板。
生:還要削皮。
師:小鹿砍樹累不累?小鹿把樹鋸成段搬下山,累不累?小鹿忙這忙那,該多累?。。ǔ鍪揪渥樱骸八麖奶柹鹨恢泵Φ皆铝脸鰜?,累得渾身汗淋淋的?!保┠隳馨选袄邸边@種感覺讀出來嗎?
(生讀句子)
師:這只小鹿夠累了嗎?誰再來讀?
(生讀句子)
師:這“一直忙”讀得好,讀出了時間的長。大家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師:小鹿累得全身汗淋淋的?!昂沽芰堋边@幾字的部首是——
生:三點水。
師:說明它們跟什么有關?
生:跟水有關。
師:是啊,小鹿從頭到腳都是汗,真是汗流浹背、汗如雨下?!昂沽芰堋边@樣結構的詞語還有很多,如“綠油油”,你們還能說出幾個嗎?
生:金燦燦。
生:黃澄澄。
生:綠油油、藍湛湛。
師:可真多。書寫“淋”字應注意什么?這是什么結構的字?
生:左右結構。
師:左邊應寫得——
生:窄一些。
師:右邊要寫得——
生:寬一些。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一起來書空一遍。
(生書空)
師:“小鹿造橋累得渾身汗淋淋的?!蹦銈兡苣7逻@個句式說一說自己做什么累得怎么樣?
生:小牛拖地累得汗如雨下。
生:我?guī)蛬寢屚系乩鄣煤谷缬晗隆?/p>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讀出小鹿的累,分析詞語“汗淋淋”的結構特點,書寫“淋”字,模仿句式造句等,層層推進,體現(xiàn)語文味。]
師:小鹿造了一天的橋,可累壞了。獐子看見了說些什么?小鹿怎么回答的呢?
請默讀課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把它們對話畫出來,用橫線畫出小鹿說的話,用波浪線畫獐子說的話。
(生讀句子,畫句子)
師:請你跟同桌分角色讀一讀它們對話,能配上動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同桌練讀對話)
師:獐子說什么呢?誰來告訴老師?
(生讀獐子說的話)
師:小獐子,你為什么勸小鹿別干了?
生:因為修橋很費力,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
師:是啊,一年就是——
生:三百六十五天。
師: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那該多累啊,你再來勸勸小鹿吧。
生:別干了,這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呢!
師:小鹿是怎么回答的?
(生讀句子)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小鹿說這句話前做了一個動作——
生:抹。
師:我們一起抹把汗——
(生做動作“抹”)
師:獐子聽明白小鹿的話了嗎?
生:不明白。
師:是啊,獐子不解地問(板書“獐子:不解”)。小鹿怎樣回答的?
(生讀句子)
師:小鹿夠堅定了嗎?誰學著它的樣子堅決地讀一讀?
(生齊讀句子)
師:小鹿堅持做什么?
生:做減法。
師:小朋友們能用“堅持”說一句話嗎?
生:我要堅持學習。
生:我每天堅持打十分鐘羽毛球。
師:我班讀得最好的男同學是誰?哪個女同學讀得最好?請兩位同學分角色讀一讀它們的對話,體會他們不同的想法。
(眾生推薦一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分角色讀。)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感悟小鹿和獐子對話,注意品詞品句。]
師:獐子的想法和小鹿的截然不同,它勸小鹿別干了,可是小鹿卻要堅持做減法。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鹿的減法做完了。小鹿的減法是怎樣做的呢?老師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請小朋友們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并在小組交流,爭取快點解開這個問號。
(生分四人小組交流)
師:誰幫老師解開這個問號?
生:365天,每天都減去一天。
師:減一天就意味著——
生: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師:誰再來說一遍?
生: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師:小鹿減了多少天 ?
生:減了365天。
師:是啊,小鹿做完一天就減去一天,橋就完成了一點(簡筆畫)。他每天都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淋淋的。可他卻堅定地說——
生: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師:十天過去了,小鹿每天還是——
生: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淋淋的。
師:他充滿信心地想——
生: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師:300天過去了,小鹿還是——
生: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淋淋的。
師:他不斷地想、不斷地對自己說——
生: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師:365天過去了,小鹿的橋造好了(簡筆畫),他終于成功了(板書:成功)。它的門前有了一座結實的橋,可以很方便地過河了??赦幽??請小朋友們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朗讀能表達感情,默讀有利于思考。讀了這個自然段,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獐子為什么越來越費力了?
師:老師也想知道是為什么,誰知道?
生:時間流逝,獐子越來越老。
生:路越來越難走。
師:還有問題想問嗎?
生:獐子為什么發(fā)愁呢?
生:因為他怕累。
生:因為怕苦怕累,他不能像小鹿一樣。
師:獐子有了鋪路的愿望,可他卻怕苦怕累,沒能像小鹿一樣堅持到底。日子一天天過去,山上的雜草越長越高,獐子也越來越老,他下山就越來越費力了,他真愁?。。ê喒P畫)
[點評:老師讓學生體會小鹿和獐子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時,引導學生分角色讀和討論交流等,讀懂了小鹿的減法的意思,讀懂了獐子怕苦怕累的心理,理解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
四、 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師:知道了故事的結果,你們有什么話要對小鹿和獐子說嗎?
生:我想對小鹿說,小鹿你真是太棒了。
生:獐子你應該像小鹿一樣,堅持就是勝利。
生:你應該像小鹿學習。
師:學習什么?
生:學習堅持的精神。
師:能不能用名言或成語講。
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師:5月12日四川汶縣發(fā)生了八級的大地震,高樓大廈頃刻間被夷為平地,許多人被埋在瓦礫下面,等待救援。在這樣情況下,這些人們在想——
生:堅持就是勝利!
師:說得真好,老師想送你們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毕M∨笥褌冏鋈魏问虑槎枷裥÷挂粯?,下定決心,堅持到底,爭取最后成功。
師:放學以后把這個童話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好嗎?讓你們的家人也像我們一樣,懂得——
生: “有志者,事竟成。”
[點評:教師充分利用文本資源,讓學生放飛想象,扎實地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總 評]
一、圍繞一個“讀”字。多讀是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之一。賴老師這一節(jié)課,始終貫穿一個“讀”字,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讀書,共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書活動過程。第一層的讀是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把課文讀通讀順,培養(yǎng)學習習慣。第二層的讀是品讀課文,老師讓學生自由讀文,要求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意在讓學生初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第三層的讀是讓學生默讀,分角色讀,讓他們在讀中學會理解,學會思考,發(fā)散思維,悟情明理。這三層的讀既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又能掌握學法,培養(yǎng)習慣,充分體現(xiàn)了崔巒先生提出的讀書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二、突出一個“導”字。小學第一學段是學生閱讀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閱讀將對學生喜歡閱讀、樂于閱讀和終身閱讀以及形成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賴老師設計了這樣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二是初讀課文,導學生字;三是品讀課文,理解感悟;四是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整節(jié)課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了個性化閱讀的教育理念。教師循循善誘,步步引導,滲透學法,運用多媒體、簡筆畫等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難點。如:教師讓學生理解小鹿和獐子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時,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老師以“10天過去了”, “300天過去了”, “365天,小鹿的橋造好了 ”等,引導學生理解小鹿減法的含義——堅持就會成功的道理,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體現(xiàn)一個“新”字。這節(jié)課的“新”,主要表現(xiàn)了教師教學理念上和教學安排上的“新”。當前,很多教師把第一課時作為教學序幕,安排學生識字、組詞等:把教學的興趣點、知識點、能力點放在第二課時,造成教學過程前松后緊。賴老師從小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渴求出發(fā),把最有趣、最新鮮的教學內容安排在第一課時,使學生全心投入到課文閱讀中去,使學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得到滿足。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新詞,進行積累、拓展和延伸等練習。這樣的安排,使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教學分工比較合理。
(本課獲2008年全區(q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比賽一等獎)
( 責編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