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夕
“少年夫妻老來伴”,這也許是人生走到黃昏時老年人追求生活質(zhì)量的極致。然而人生沒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愛在深秋當然是人人都羨慕的最佳狀態(tài)。老人喪偶后經(jīng)過好心人或者別的什么途徑介紹,又有了新的伴侶,攜手夕陽,無論對個人或者對社會都是大有益處的。這也是社會和時代的一大進步。但記者最近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還有一部分喪偶老人對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雖抱著新的希冀,但卻在新生活的邊緣上徘徊,他們受到了來自個人和社會的阻力,只能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失之交臂。老年人晚年幸福與否直接影響著社全的和諧,因而,老人的再婚,不單單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孤身老年人婚戀障礙
姜老爺子喪偶多年,在朋友的一再勸說下,終于同意和王大媽見上一面。兩人見面后感覺不錯,就在兩人來往相處中,孩子出面干涉了。姜老爺子一想也是的,自己都一大把年齡了,還是算了吧,不然,會讓兒孫們看輕的。于是,他買了一條京巴,又買了一對畫眉鳥,清晨的公園里就多了一位看似悠閑自在的老人。到了晚上,平時從不喝酒的人,和酒交上了朋友。他說,晚上喝點酒睡得快,那些煩惱的事就忘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看到,許多孤身老年人希望能再婚,但要付之行動卻有許多障礙。使他們處在“做夢都在想,醒來不敢講”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阻礙老年人戀愛和結(jié)婚的壁壘是很森嚴的。
第一個障礙不是別的,正是老年人自己所具有的那種陳腐的道德觀念。他們往往自己給自己潑涼水,“都這么大把年紀了,還談什么戀愛”。多數(shù)老年人因受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認為對性恬淡無欲是高尚人的修養(yǎng),所以即使有這方面的欲望也是進行自我壓抑。
第二個障礙是來自封建習俗、社會輿論的壓力。在我國特別是解放前,鰥夫再娶,寡婦改嫁,歷來名聲都不那么好,不少人總以“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陳腐觀念進行評頭論足,并常常成為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而且說起來總帶有幾分諷刺的味道,使想再婚的老年人,望而生畏、聞之卻步。它像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網(wǎng),左沖右突不易扯破。其實老年人應當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有權(quán)利按自己的意志來自由地戀愛和結(jié)婚。
第三個障礙是孩子們的反對。反對者可以舉出無數(shù)條理由來,如遺產(chǎn)會落入他人之手;會讓人說閑話,認為晚輩不孝,長輩才會出此“下策”;會愧對已故的老伴;不愿照顧護理后母(繼父)等。好不容易談妥了婚事,就因為小輩的這些理由而被迫解除的例子屢見不鮮。晚輩把父母永遠釘在了“父母”的位置上,而不是把他們看作同自己一樣是需要有人相伴的人。
第四個障礙是缺乏住房和足以維持獨立的收入,阻礙著老年人的婚姻戀愛。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征婚時都認錢不認人,但是老年人或多或少的物質(zhì)財富是自己一生心血的積累,這和兩手空空共同建設家庭經(jīng)濟的青年人不同;在雙方并未建立起深厚感情的情況下,參加征婚的老年人普遍有一種心理——憑什么我辛辛苦苦攢下的錢要花在對方身上?因此,那些負有家庭債務的老年人一般很難找到合適的老伴。
第五個障礙是缺乏為老年人戀愛、結(jié)婚服務的咨詢機構(gòu)和專家。國內(nèi)不少城市已開設了老年婚姻介紹所,但面對著龐大的孤獨老年人群體來說仍是少得可憐。對懂得老年人性問題專家的培訓也是當務之急。
生活習慣 “磨合”中易斷的細處
由于老年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已經(jīng)形成,婚后很難“磨合”,很難達成相互的認可,這也是老年人擇偶成功率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北京市居民王老爺子在征婚過程中就“碰過壁”——在多次良好的接觸之后,女方?jīng)Q定到老爺子家里來坐坐。王老爺子家住的是平房,面積不大,因為廁所在院外、要走100多米,所以常年在床下放著一個尿盆。女方一看見老爺子的尿盆,馬上意識到了自己今后的生活場景,住慣了樓房的她對此無法接受,婚事告吹……
因為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導致老人分道揚鑣的例子還有不少。大到住房,小到吃飯,什么樣的情況都有。有一對老年朋友本來相處得挺好,但在女方家里吃的一頓飯卻使兩人沒能繼續(xù)走下去。女方喜歡每一樣菜里都放很多黃酒,不放就吃不下飯,而男方則一滴黃酒也不沾,沾了就吃不下……
老年心理學家指出,老年人生活習慣的差異常常體現(xiàn)在吃喝拉撒這些細節(jié)上,比如對電視節(jié)目的不同收看要求、對服裝的不同喜好、對煙酒的不同接受程度、起床習慣的不同等等。讓兩個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老年人去適應對方的需求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社會學家還指出,老年人的習慣很難再改,不希望再婚給自己帶來生活上的不適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這表明現(xiàn)在的老年人十分重視再婚的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顯示,除了物質(zhì)生活外,老年人征婚同時也看重對方的學歷和文化修養(yǎng)、生活情趣、業(yè)余愛好等。
沖破障礙讓晚年充滿夕陽
北京市的年近7旬的李老先生要續(xù)弦,對方是同樣高齡的一位老太太。兒女一致反對:“你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有什么意思?她不過是看上了你的存折,你的退休金,你的房子,你叫我們當兒女的多尷尬……”
李老先生拍案而起:“我愛她!”兒女們驚呆了,想不到這樣的話從一個須發(fā)斑白的老人嘴里說出來。老先生留下所有的存折,離開了大房子,和老太太住在了一起。每天傍晚,人們都可以看到兩個老人互相攙扶著在夕陽下散步,晚霞把他們的臉映得紅紅的。
半年后,李老先生中風,癱瘓在床上。兒女們來看望,看見老太太坐在床頭緊握著老先生的手,老先生不能說話,只是手指微微動著,撫摸著老太太枯干的手背,目光暖暖的。
人們很少再見到老太太出門,往往只能在早市上看見她買很多很貴的菜。老太太每天給老先生讀書,念報紙,喂飯,擦洗身子,換洗衣服……她找來許多大鏡子,從窗口擺到床頭,和老先生一起看折射進來的風景,房間里還經(jīng)常傳出美妙的音樂聲。
李老先生去世后,他的兒女們感激老太太對父親的悉心照顧,送來兩萬元錢,老太太拒絕了:“你們的父親己經(jīng)給了我很多……”兒女們心里一驚,暗想:“難道父親還有什么私藏?”
老太太笑了,望著窗外鮮紅的落日,說:“你們的父親給予我的愛,這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p>
從這個感人的故事里,它讓我們看到現(xiàn)在的老年人在追求個人晚年幸福的時候,也有著一種年輕人的激情!從中我們也看到,幸福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不是等來的。
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實,其最根本的條件是:經(jīng)濟上的保障、身心健康、要有從心里相互諒解與充分交談的伴侶、能得到適當?shù)男詽M足等。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老年期的戀愛與結(jié)婚在多數(shù)情況下,能滿足這些條件。
但老年人婚戀由于要遭遇疾病、金錢、子女和傳統(tǒng)觀念的種種挑戰(zhàn),他們的愛情難度更大。有些老人能找到幸福,有的老人卻品嘗了愛的苦澀。社會日益進入老齡化,誰家都會面臨老年人問題,老年人過得舒心了,一個家庭才能獲得真正幸福。
從各種老年精神障礙實際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證明,離婚者或配偶死亡的人患病率高,其自殺率也比家庭圓滿、夫婦健在和已婚者高得多。我國1982年人口普查中發(fā)現(xiàn)百歲以上的老壽星有3700余人,其中壽星鴛鴦500多對,所占比例也較高。由此可以看出,孤身老年人戀愛、結(jié)婚的效用是相當大的。根據(jù)對長壽老人生活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家庭和睦和夫妻恩愛是老人長壽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家認為,老年人再婚對晚年生活有著積極的影響,良好的婚姻能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對子女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的角度來講,再婚對老年人的健康都是有益的?!袄夏耆嗽倩槭巧鐣拿?、進步的表現(xiàn),老年人自己更應該勇敢地追求婚姻幸福,兒女在孝敬老人的同時也要支持他們再婚,讓所有老年人健康快樂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鄙鐣<胰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