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若能積極引入社會工作中的方法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
關鍵詞社會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區(qū)別 聯(lián)系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
1 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1 含義不同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
(2)社會工作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所提供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為社會成員提供各類服務和各類保障,幫助困難者、不幸者恢復生活能力和信心,改善社會互動關系,促進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一項專門工作。
1.2 對象和內(nèi)容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及生理或心理功能失調(diào)而引起生活困難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更具有廣泛性,但他們之間也有共同的地方:工作對象都有幫助人解決思想障礙、心理問題、學習困難和生活困難的職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圍繞理想信念教育,現(xiàn)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含:(1)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2)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3)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教育等等。
在社會工作中,對青少年的社會工作主要針對青少年期常見的問題進行救助性的服務。社會工作者充分運用專業(yè)的理論、方法和技巧予以個別和集體的輔導,以幫助青少年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恢復功能和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服務活動和過程。
聯(lián)系:在我國青少年的社會工作圍繞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而展開,關注青少年價值觀的選擇和政治態(tài)度的形成,引導青少年形成社會公認的道德準則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共通之處。
1.3 方法不同
社會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qū)工作,個案工作即針對適應人群的年齡問題、就業(yè)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提供的一對一的個別化服務。團體工作是通過個人在各種社區(qū)機構的團體中,借著團體工作的協(xié)助,引導成員在團體活動中互動,促成成員彼此建立關系,并以個人能力與需求為基礎獲得成長的經(jīng)驗。社區(qū)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幫助社區(qū)成員確定其需要和目標,鼓起其行動的意愿和信心,協(xié)助其尋求各種資源,采取行動,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論灌輸法、實踐鍛煉法、自我教育法、榜樣示范法、比較鑒別法、咨詢輔導法。
1.4 過程不同
社會工作的過程:介入過程;調(diào)查和確認問題的階段;分析和診斷階段;服務階段;評估階段。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評估階段。
2 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借鑒
社會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在工作內(nèi)容、方法和實施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同,但是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它們之間還存在著共同之處,而且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繼承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點,引進社會工作一些成熟的理念,來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論和方法。
(1)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不要一味單純的進行理論灌輸,敢于把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立場介紹給人們,引導人們?nèi)シ治觯ヨb別,在思想深處接受共產(chǎn)主義價值觀,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2)引入“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平等和尊重是進行社會工作的前提,所以,必然要尊重工作對象自己的選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社會工作的這一理念,可以積極肯定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受教育者的個人主觀能動性,通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來突出教育的成果,逐漸克服個人發(fā)展中的各種障礙,盡快擺脫目前所遭遇的困境,迅速振作起來。
(3)引入服務的理念。社會工作的宗旨和目標是要幫助人或社會解決教育問題,它的動機是服務人群、貢獻社會、而不只是賺錢圖利。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服務理念,旨在強化服務意識,既要照顧到教育面上的服務,也要顧及到個別教育對象的特殊要求。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著實效性差的問題,嘗試和運用社會工作的先進理念和方法進行解決,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蘇紅.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5).
[2] 宋林飛.團體社會工作[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3] 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