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影藝術作為傳統(tǒng)平面設計技藝,具有機械、夸張、變幻的特點,并且是利用了分層技術和骨架控制作為表演技術原理。而二維動畫可以從皮影戲的藝術特征中吸取它的特色,利用先進的電腦軟件加工成有特色的二維動畫。
關鍵詞二維動畫 皮影 分層 骨架
中圖分類號:J528文獻標識碼:A
1 皮影的動作藝術特征
1.1 皮影的藝術特征
皮影是一種平面的操縱表演藝術,影偶的言行舉止全靠表演者的現(xiàn)場操縱。因此在表演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像真人舞蹈、戲劇般做到動作的流暢逼真,具有立體感。但是,在技術高超具有豐富想象力的皮影藝人手中,局限反而成為一種不同尋常的優(yōu)勢,他們利用坐、臥、行、翻轉、武打、提袍、甩袖、吹胡、抖須等靈活利落、迅速熟練的各種動作,巧妙地運用散點和焦點透視相結合,使整個畫面產生立體感受。它所特有的高度機械化表演,夸張、幽默、神奇、變幻,是其他任何戲劇形式所無可比擬的。
1.2 皮影的動作特征對二維動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
笨拙、機械的動作,正是皮影式動畫首要借鑒的:以僵硬的、筆直行進的機械性動作來傳達出不同的特性,這在人們己習慣靈活流暢動畫的眼中,會產生不同尋常的藝術視覺效果。比如,中國的剪紙動畫《人參娃娃》,其皮影特色的稚拙動作,一舉一動皆現(xiàn)幼兒特點。萬氏兄弟之一萬古蟾在中國首創(chuàng)剪紙動畫時,也正是被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吸引,希望能加以借鑒。
2 皮影的技術原理
皮影這種絕活根據(jù)皮影的表演特點和觀眾的喜好、時代的變遷不斷改良創(chuàng)新,時至今日,基本有以下幾個基本原理。
2.1 分層技術
皮影的表演有其固定合適的表演技術原理,主要表現(xiàn)在影偶的結構設定和運作設計。人物是影戲主體,它的結構頗具巧思:為了動作靈活無礙,一個完整的皮影人物的形體,被按照人體關節(jié)結構分成特定部分,再用鐵絲綴結。但一般而言,大多數(shù)皮影按十一部件分層:一個主角影人,從頭到腳通常有頭、胸、腹、雙腿、雙肘、雙手,共十一個部件。此十一部件按操縱區(qū)域分三大部分(如下圖):
(1)頭部區(qū)域:包括顏面、帽、須及頸部,頭下端為楔子,可靈活拆卸,演出時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內,不用時則卸下保管。
(2)胸部區(qū)域:上部裝置卡口,以備插皮影人頭用。下部與腹部區(qū)域相連。胸部區(qū)域包括7個部件:胸、雙臂、雙肘、雙手,雙臂與胸上側同點相綴結,各分為小臂兩節(jié),小臂下有手相連。
(3)腹部區(qū)域:包括3個部件:腹、雙腿。腹上與胸相連,腹下與雙腿相連,腿部與足為一個整體,包括靴鞋在內。臺灣等地流派以及現(xiàn)在某些影團追求動作的進一步靈活而將男角雙腿又分割為4個部件:雙腿和雙腳,而腹部部件省略(如下圖):
2.2 骨架控制
基于以上所述的分層部件,皮影藝人又要將它們綴結起來,組成一個可操縱的影偶,因此,皮影角色的各個關節(jié)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叫做“花輪”或“空花”,老藝人則稱其“骨縫”,如同肢體的關節(jié),非常形象。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選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線綴結而成,十一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一個完整的皮影人。
3 從皮影的表演原理看動畫設計的技術原理
3.1 實驗性二維技術原理的設想
一個角色良好的運動設計要依靠關節(jié)的控制,皮影的“骨眼”類似動畫中角色的關節(jié)。皮影的表演技術原理有助于我們思考二維動畫中新的技術原理。皮影的分層技術和“骨架”控制原理,可以引入傳統(tǒng)二維動畫制作的理念中,加快其制作速度。
新二維技術原理的設想:故事—劇本臺本—人物造型—分層制作—骨架控制——(紋理材質)——動畫——(燈光)——渲染—后期合成。此實驗性技術原理基于皮影表演技術原理提出,利用快捷的電腦技術手段,又力圖保留二維的手繪藝術風格。角色的動作不再由動畫師一張張畫成,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由頭、手腳、身體等各個獨立的“層”組成,并由骨架連接、控制。存儲于電腦中,使用時隨時提取,在骨架的控制下,像皮影一樣隨意設計動作,形成動畫。它運用了計算機技術自動運算幀動作的便利,處理速度很快,便于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和運用,又吻合目前動畫技術人員的基本素質,當然選擇什么樣的軟件組合和流程是關鍵的要素。
3.2 實驗性二維技術原理的可行性分析
(1)現(xiàn)有軟件的配合。根據(jù)此實驗性二維技術原理的特點,確定以下的軟件組合來做一個實驗影片的流程制定:PHOTOSHOP—用于制作背景和角色等動畫素材,如是需要保留手繪藝術風格,則掃描后進行分割部分、材質修補,鏤空處理,使素材符合皮影式的分層要求,并將各個部分用PNG或TGA格式儲存。MOHO軟件,該軟件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其帶有骨架功能,可將由Photoshop處理好的各部分素材導入,也可直接用繪圖工具繪制角色各部分的矢量圖形,然后利用骨架功能,將這些分層的部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即如皮影般,由骨架隨意控制各部分肢體的動作。AFTEREFEFCT 主要用于動畫的后期合成和特效的實現(xiàn),特效插件豐富,能做出光影等效果。PREMIERE 剪輯的專業(yè)軟件,用于最后的剪輯、配音合成。
(2)二維動畫創(chuàng)作對皮影藝術的借鑒實例分析:①保留原畫的手繪藝術風格。首先,將原畫高像素掃描下來,然后使用破PHOTOSHOP軟件,利用其完善簡便的摳像功能和圖章工具,先進行細致的皮影式分層處理:導入原畫—分割部分—填充缺塊—分層導出,儲存為PNG或TGA等格式。此步驟相當于皮影制作的前期工作,等待關鍵一步:綴結。②進行皮影式的骨架捆綁。為了做出皮影藝術一樣的動作效果,因此,在使用MOHO軟件時,并未應用其矢量圖形繪制的功能,而是直接將處理好的分層圖片導入MOHO軟件,利用其特有的皮影式骨架功能,進行骨架捆綁。我們直接在KEY FRAME上調整,通過使用KEY FRAME復制、粘貼和刪除命令,就可以方便控制運作的設定和創(chuàng)作。采用現(xiàn)代的電腦技術,將實物轉變?yōu)樘幚磉^的數(shù)字虛擬物,便可以配合劇情進行自由、適當?shù)淖冃?,且定位準確、修改方便。③洋蔥皮效果的應用:使物體定位相對準確,不再需要定位器等傳統(tǒng)工具的輔助。④時間線概念的引入:在計算機動畫的制作上,修改運作的時間變得相當容易,只要通過各種控制方式,就可以對KEY FRAME作相當精準的調整,而預視(PREVIEW)功能也能比傳統(tǒng)方式更方便,并只要對KEY FRAME的骨架和距離稍作調整即可。⑤導入AFTER EFFECT進行合成。將MOHO中做好的角色動畫導出,關鍵就在于導出的格式??紤]到后面需要添加背景,我們將其導成透明背景的TGA圖片序列,在AE中,再形成連貫的動畫,同時,透明的背景允許我們將很多動畫角色和背景圖片進行疊加,形成具有多個層次感的豐富場景。⑥最后的PREMIERE剪輯合成。在AFTER EFFECT里的編輯合成,可說是藝術化的剪輯調整,使之鏡頭語言豐富,畫面構圖優(yōu)美。因為序列導入AE,會使容量變得相當之大,甚至占滿整個硬盤,由此導致AE運行不暢。因此我們設計將影片初稿從AE中導出,再由PREMIERE進行最后的配音、剪輯。這樣的軟件配合,會使整個影片的制作效率提高很多。
參考文獻
[1] 張云龍,劉磊.經(jīng)典動畫影片賞析.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9.
[2] 顏慧,索亞斌.中國動畫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2.
[3] 吳冠英.動畫美術設計原創(chuàng)圖稿參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劉臨.動畫線描造型基礎.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