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靈活使用和熟練運用語言的能力?!白x”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讀 語文教學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育是母語文化的教育,是語言的教育,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和使用母語這把能自由進出知識寶庫的鑰匙?!白x”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梢哉f,語文的精彩、亮點就在“讀”里。
1 語文教學的目的
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又是我們?nèi)粘=浑H、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正確地學習、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
2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須指導學生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讀寫能力。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就是熟讀——精思——博覽——多寫,這其中閱讀又是第一位的,培養(yǎng)閱讀、品味能力,就觸摸到了真實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又是以“讀”為基礎(chǔ)的,“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最根本的方法。
朱熹說過:“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薄白x”是學習語言、增加語感的重要手段。一篇文章、一本書,讀的過程就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
“讀”可分為默讀、朗讀、誦讀和背誦幾個層次。一篇文章,當我們還不了解它的內(nèi)容時,應當進行默讀,用眼睛感知文字,目視口誦,并弄懂生僻的字、詞、句,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之后,我們可進行朗讀、誦讀,即“涵詠”,此時,要有強烈的作者、讀者的角色意識,把自己浸沉在生動的語言情境中。真正把文章讀熟,熟到不誤一字,不落一字,不多一字,能熟爛背誦,就能心通其意,意會其理,就達到了朱熹所說的熟讀精思,可以有得的水平。
“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使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活生生的口頭語言。我們在學習書中的語言時,不但要認清字形、筆畫、筆順,還要讀出聲音來,讀出音節(jié)、音調(diào)、音韻來,并弄懂字義、詞義。在弄懂字的音、形、義的基礎(chǔ)上,再學習詞語、句子、段落和文章。“讀”變文字這個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這個過程是積累詞匯,熟悉句型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的過程,更是一個洗練語言,規(guī)范語言的過程?!白x”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良好方法,也是教師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和重要手段。
3 正確看待“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總的看來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綜合能力。
(1)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言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語感的強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強調(diào)“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感是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敏銳感知力,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的良好材料。加強學生的誦讀,就是在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把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使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信息積累、篩選,沉淀言語規(guī)則,并自動進行組合、調(diào)整而最終形成語言直覺結(jié)構(gòu)。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領(lǐng)會并感悟其中精美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就能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為靈活的駕馭語言和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2)激發(fā)情感,提升審美能力。朱自清說“語言不能離開聲調(diào),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文質(zhì)兼美的詩文更是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學生誦讀和背誦這樣的詩文,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創(chuàng)造性的還原語氣,要帶著感情才能入情入理。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語調(diào)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鏗鏘有力,或婉轉(zhuǎn)纏綿,或回旋往復,或一瀉千里的音樂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叩擊他們的靈魂,撥動他們的心弦,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獲得極美的藝術(shù)享受。其實,也只有讀的多了,讀的熟了,學生才能真正捕捉到作者的匠心妙筆之下飽蘸的酣暢淋漓、強烈鮮明的愛憎情感?!白x”在這里是一種感化、走近、接受和熏陶,學生在與作者進行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中獲得審美體驗,逐漸提升了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促進思維,提升智力水平。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她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睕]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在多次的有情感的誦讀過程中,學生憑借豐富多彩的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氣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學生被課文中的內(nèi)容和情感感化、感染,他們?nèi)缫娖淙?、如聞其聲、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學生所感受到的,往往要比老師想象的更鮮活、可愛。這是他們對文章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思維活動進行得多了,豐富了,其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能力、判斷分析能力自然就會得到升華。
4 進行合理的“讀”書指導
(1)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訓練和指導。朗讀中語調(diào)、節(jié)奏、語流反復刺激,能使學習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聲音影像”,可以促進記憶,鍛煉口才,增強語言敏銳性。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更是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前,并不需要告訴他要用什么感情和與語氣去朗讀,只需告訴學生用心去讀,用心去體會文章的感情,當學生真正與文章中的人物情感產(chǎn)生共鳴,真正體會出文章的感情,自然會正確把握情感和語氣了。當然一定的朗讀技巧訓練也是必要的。告訴學生用普通話朗讀,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拉腔,按照標點符號掌握停頓的位置和停頓時間的長短,注意句中關(guān)鍵字、詞或短語的重讀,使朗讀正確、清晰、自然、流暢,并真正讀出感情,使學生感受出朗讀的樂趣來。
(2)重視課外閱讀,以讀帶寫。明確的閱讀目的,則可以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從而使學生在閱讀的時間和數(shù)量上有所控制,并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取最佳的效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學生才能不斷地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一個人只有具備了閱讀能力,才能夠憑借它選取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識,吸取和借鑒前人的思想成果,從而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寫作是閱讀的延伸。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過程,寫作則是運用知識的過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寫作起著正向遷移作用。一般說來,喜歡閱讀文章和文學作品的學生,在他寫作的過程中,口語和書面語反復轉(zhuǎn)換、篩選的思維活動十分頻繁,他們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閱讀中吸收的豐富詞匯,巧妙的構(gòu)思,豐富的聯(lián)想運用到習作中去,并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閱讀量少的同學,其作文的思維的主要意向卻僅僅限于字詞追索回憶,即使冥思苦想、刮腸搜肚,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不完整、不準確的概念,文意不暢,支離破碎??梢姡喿x的廣博對一個人的寫作能力與水平的影響有多重要。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質(zhì)樸的古訓更是傳達出多“讀”、熟“讀”在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讓我們在教學中真正重視“讀”,把“讀”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