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動機對于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只要動機存在,它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極其明顯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對于高職高專學生而言,他們有各自的個性特征。教師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刺激他們學習動機的方法,使得他們的學習目的明確堅定。
關鍵詞: 高職高專 英語教學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個人學習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和內在力量。只有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一般來說,學習動機越明確越強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
一、學習動機概述
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引導和維持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前進的內部過程或動力。學習動機旨在說明人為什么而學習,為什么而努力學習,以及愿意為學習付出多少努力。
學習動機的性質一方面決定著學習的方向和進程,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在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因此,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
二、高職高專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
高職高專的教育對象,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生源較差,其中不僅有普通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被錄取的普高生,還有對口招生的中職生,甚至還有五年一貫制中的免考生。生源的復雜化直接導致了生源質量的差異性,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高專公外學生很多談“英”色變,對英語學習毫無信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學習動機是工具性的、外在的、短期的被動動機。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首先是為了期末考試及格,其次是通過英語AB級及四級考試。他們很少考慮交際的需要和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即便老師告訴學生要“多聽、多讀、多寫、多記”,也并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只要考試過關了,AB級通過了,英語學習也就結束了,所以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仍然很差,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后無法用流暢的英文進行交流。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和方法
“愛好是特長的母親”,要把高職高專公外學生的英語由弱項轉變?yōu)樘亻L,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控制者和啟發(fā)者,需注重觀察總結他們對不同授課方式的喜惡,一點一滴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愛好。愛好是課堂主要的正情緒之一,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內驅力和熱情去學好英語。教師營造的特定環(huán)境和組織的特定活動會極大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
(一)設置情境,喚起英語學習動機。
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是激發(fā)英語學習主體動機的外部條件。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為學習者提供仿真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新編實用英語第一冊里有一篇文章“My Loving Heart Will Go On”,講述的是一個為他人無償捐獻心臟的感人故事。筆者結合學生耳熟能詳?shù)碾娪啊短┨鼓峥颂枴分械母枨癕y Heart Will Go On”,給學生放了一段相關的視頻,學生頓時興趣倍增,有的學生還跟著輕輕哼唱,極大調動了學習氣氛,為文章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使得課堂氣氛輕松自然,從而最有效地激發(fā)和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改革傳統(tǒng)的教法,開展趣味教學。
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革新,給學生新奇感覺。教學導入作為打開教學思路的鑰匙,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針對性是指設計導入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需要,要求確切、精練,有畫龍點睛之妙;啟發(fā)性是指設計導入,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趣味性是指導入要做到引人入勝,使教材內容以新鮮活潑的面貌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比如講解語法虛擬語氣的時候,雖然,學生在高中都已經(jīng)學過,但是有的學生對于其還是一知半解,如果還是像高中一樣以表格匯總虛擬條件句謂語構成,必然使得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可以舉例來說明“If only I were as rich as Bill Gates.”“I wish that I were as tall as YaoMing.”例子中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人物,通過學習例句再進行總結,學生才有興趣進行知識的輸入。在講解虛擬與將來情況相反的愿望的時候,可以進行句子接龍?!癐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to the moon.”,“If I flew to the moon,I would meet Chang’e.”“If I meet Chang’e,I would ask her to dance with me.”通過這種講解,使得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班杜拉認為,只有當人們勝任某些活動,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是有能力的,才會產(chǎn)生參與這些活動的內在動機。英語學習和其他科目一樣,要靠師生的共同努力,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針對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自覺性差、學習欠主動、愛面子、怕說錯、往往不敢開口的特點,首先要幫他們養(yǎng)成開口的習慣,再由易而難,逐步增加課堂提問的難度。當他們回答問題有困難時,就為他們搭橋,模仿他人練習;如果這部分學生有坐在前面的,就讓后面的學生先答,依次向前,輪到他時也就會模仿別人開口了。這種變換形式的教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跟著開口、動腦,使他們自始至終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不知不覺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自覺地走出陰影,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實踐證明,這樣做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克服習得無助感是有良好效果的。
(四)適當開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競賽是激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因為競賽能喚起優(yōu)越感和滿足學生受他人承認、贊揚等心理需求。通過競賽,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加強。多開展小組或班級等集體之間的競賽或自我競賽,以促使其互相幫助,為達到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比如在講解“Making Reservations”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接待員,有客人,學生自己準備道具,自己設置場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同時把學到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最后,教師根據(jù)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定,給予一定的反饋。
結語
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激發(fā)人們行動的主觀原因,是人們行動的內部動力。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采取有效辦法,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更應重視挖掘并正確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福興.談英語學習動機及其激發(fā)與保持[J].外語教學,2003.
[2]丙利紅.如何激發(fā)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
[3]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語/二語學習動機研究述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